孙宁 李晓丽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75-02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21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确立和逐步完善,多元化的经济形式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德育工作在教学工作在中显得尤为重要。
当代中国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强调“育人”的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并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终极目标。在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处于核心地位,而心理素质的培养则集中体现为健康心理教育。在现代社会,健康心理意味着每个人在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认知水平、平稳的情感、恰当的行为方式和正常的社交与职业功能。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成长期,可塑性强,是培养心理素质、塑造健康人格的黄金时期。因此,在中小学校实施健康心理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进行良好德育教育的途径。
然而,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开展、健康心理教育的工作却不容乐观。有资料表明,我国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理行为的问题有日渐增多的趋势。大多数中学生心理素质是不完全合格的,就连大学生也不例外,心理障碍和心理畸形等心理疾病成为大学生休学、辍学的主要原因。这些情况表明,加强我国青少年人格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因此,深入探讨中小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一、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有一定科学价值
形成学生健康的心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小学时期对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具有重要的心理学价值。这一时期,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对行为规范的掌握、对生存空间的认知等都直接影响健康心理的形成。学生的健康心理靠环境也靠学校教育来完成。在现代 ,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对社会与自我的成熟态度、对合作与竞争的恰当的把握都必须在系统化的认知教育基础上才能产生。由此培养健康心理,学校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不应该正面批评,应从侧面消除其因犯错而产生恐惧心理,使之既能知错改错,又能健全心理。比如。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在处理学生打架之事,就恰到好处。陶老在操场上看见一位同学把打小学生的大学生打了,就把他叫到办公室,陶老没有批评他,反而说:“我要奖励你一块糖,你有正义感。”该学生很感动的承认错误,陶老说:“我再奖励你一块糖,你能诚心的承认错误——”我们的教育前辈就是这样呵护每一棵成长的秧苗。虽说话大了一些,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确实劲头十足,这也就是健康心理的一种反映。
二、应试教育对健康心理的形成会产生负面影响
在中国时值高速发展的今天,仍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束缚,其危害之深、之久是短期内无法消除的。时间长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理念始终主导着学校、教师、家长的教育行为,也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现在,即使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但又不知不觉被应试教育取代。因为长期以来的习惯乃至万人同挤独木桥的应试教育,使一些学校死守着陈旧的制度不放,嘴里唱着素质教育的歌,暗地里却较应试教育的劲。学生从上小学一年级起就背着沉重的书包乃至沉重的包袱。从一开始就限制了他们的手脚,哪还能放飞童心呢?神经衰弱,体质下降,脊柱弯曲,近视等疾病从小就有,而且愈演愈烈。致使一些学生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甚至悲观厌世。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情况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因此,加强中学生健康心理教育,必须克服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努力营造适合青少年叫抗心理形成和发展的教学氛围。
三、教师的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也相当程度影响学生的健康心理
教师是实施健康心理教育的主体,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職责。在学校、班级和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好恶对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学识渊博、德行高尚的教师往往具有独特的榜样作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
然而,当前教师队伍中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老师体罚学生,让学生烤炉子,直至大汗淋漓;有的老师刮学生的脸,这都反映出教师素质有一定的问题。虽然不少教师也深知教育规律,可是不自主的犯了这样那样的错。究其原因:一方面,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理念的局限,师资教育同样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成绩、轻德操的倾向,师资教育的结构性缺陷是许多教师在职业素养结构上先天不足。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为数不少的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和职业能力的不足便日渐突现,另一方面,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色彩和评价机制迫使教师不得不放弃教育理想,屈服于考试分数。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分数、为了升学率,许多教师疲于奔命,顾了教书,却忽略了育人,同时也忽视了为人师表的德操修养;尽快完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养,对于搞好学校健康心理教育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