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鹏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流与互动才能凸显新课标精神,师生互动才能让课堂精彩无限。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有效互动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互动 师生互动 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55-02
互动就是要求创造教与学的情境,设计结合教学要素之间的会话,在互动合作的桥梁作用下,让学生主动在情境与会话中进行积极的学习,互动合作是一种教与学的模式,更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互动式教学,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现状
新一轮的课改过后小学老师的观念已经发生了转变,摒弃了传统观念中的填鸭式教学,认识到了以生为本的重要性,转变了角色,维护的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部分老师只是转变了形式,与“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1.课堂互动充满了点缀性
在随堂听课时,我发现了一个普遍性问题,尤其是在低年段的课堂上师问生答,一唱一和,似乎完成了师生间的互动,但究其本质,回答的声音无外乎简单的“是的”、“对”、“明白”这样的词语式的回答方式,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已经将答案藏于问题之中,学生只需进行简单的判断式的回答,无须深入的思考。这种互动缺乏与学生真诚的沟通,不注重学生内心真正的体验,缺少学生与文本独白的时间,挖掘不出学生内心的感受。这种互动只是一种只重形式不重实质的表演,是一种点缀,这样的互动只有课堂表面的活跃、热闹之外,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又有多少的益处呢?
2.课堂互动缺乏普遍性
课堂互动缺乏普遍性,互动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只和部分优等生对话。一节课下来优等生点击率过高,而学困生只是课堂的陪衬、旁观者。这样的师生互动不能算作是真正的互动它与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是相悖的,这样的互动其实是对学困生的一种蔑视与淡忘,是不公正的待遇,久而久之会深深挫伤学困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导致孩子在课堂教学中丧失自尊心。
3.课堂互动缺乏深度
课堂互动缺乏深度的现象多存在于公开课上。往往公开课只是事先导演好的表演课,每个环节每个问题都是老师精心设计好的,只重视课堂的预设不重视课堂的生成。因此,设计的问题也是学生略加思考能够回答上的,至于有深度的,值得探讨的问题或者是课堂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老师不会组织学生深入讨论,都会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避免了公开课中因完不成教学任务而产生的尴尬。
教育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就是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之間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过程。互动必须是民主的、平等的。没有民主的机制就没有民主平等的氛围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积极的相互推动。教师必须变“师本教育”为“生本教育”,对班级中每名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能力、现状有了充分了解和把握,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书写教案,调整授课思路,“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努力建设民主、平等学生自愿自觉参与的课堂。
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有利于师生有效互动的环境。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要求学生要挺直身子,双手背后,不能左顾右盼,不能随便讲话,老师问到啥,学生举手经老师的许可后才能回答。恰恰是这种课堂模式给了学生巨大的压力与束缚,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造成了学生在课堂的不平等。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解压,建立民主的课堂,增进师生感情,消除学生的心理重压和对权威、失败的畏惧心理,使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交流。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得体对话、学生执教、情景表演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扩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主动活动的空间,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有趣味性地学习,可以让学生当回老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发现问题,然后增设“我考考大家”的环节看看自己已懂的有价值的问题其他学生是否也懂了;也可以利用“我请教大家”的环节把自己不太明白或者有不同看法的问题拿出来大家共同商议解决。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于文本独特的体验,要认真倾听每位学生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即便是有错也要理解、宽容学生,不能嘲讽。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在课堂上学了多少知识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时发现学生的内心体验,面对学生的多元反应要及时做出恰当的评价,既要做到对学生的尊重也要做到不盲从学生。
有效师生互动是在学生积极参与的状态下进行的,学生有互动的愿望,有参与互动的兴趣,并且掌握了互动所需要的相关方式方法,师生互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加以设计与安排,互动形式的选择,过程的掌控等都从教学的既定要求出发。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有效互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的技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