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问”起来

2015-07-17 23:11吴品芸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提问能力培养方法中学生

吴品芸

【摘要】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精心设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关注的是教师如何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实际上,真正有效的課堂提问,应该在教学中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正如美国教育家哈尔莫斯所说:“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问,解决问题。”笔者在多年的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尝试让学生“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节学生的思维,以学生的问题为中介,通过展示问题、分析问题来实现教学目标,真正做到陶行知先生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关键词】中学生 提问能力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187-02

一、让学生“想”问

最成功的教育不是复制并传授,而是激发他们提问的欲望和动力,并把他养成一种习惯。由于理论性强的学科特点,多数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教师说教成分多,这种认识既忽略了政治学科的魅力,也抹杀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更不用说有提问的愿望了。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首先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提问情况。在高一年新学期的第一节课,笔者做了课堂调查:(1)你对初中阶段老师的提问作何评价? (2) 你在政治课堂上有向老师提问的经历吗?如果有,请举例;如果没有,请说说原因。(3)能说2点你初中政治教师教学提问中的亮点吗?(4)你希望自己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上提出问题吗?为什么?(5) 如果在教学中让你提问,你希望采取哪种方式?(6) 你有哪些好的提问建议等。通过调查材料分析,70%以上的学生表示没有向老师提问的经历, 48%的学生表示如果有机会自己会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有一部分学生给出了许多“提问”的点子。问卷调查的意义让笔者了解到学生对高中政治课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迫不及待地想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他们认为提出问题至少让老师也有被“审”的感觉。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提问”兴趣。在问卷调查基础上,笔者精心创设情境,利用各种情境制造提问意境,来激发学生“问”的欲望。下面以高一年新学期的第二节课堂片段教学为例:

情景一:笔者提了一篮子新鲜度不同的蔬菜进教室,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他们问:“多少钱一斤呀?”“这两种蔬菜新鲜度不一样,价格会一样吗?”……学生一旦开始问出口,说明有了积极的思维。“价格一样吗?”这既是生活用语,也是高中经济生活学习的内容,课堂开始问起来了。这时班上同学有的互相讨论,有的开始翻书想寻求自己的答案。笔者微笑着面对学生,留下悬念,让他们可以有更多的产生问题的空间,来培养问题意识。

情景二:笔者用本地话唱“初一钉菖蒲,初二其糅垛,初三煎面饼,初四做节仔,初五晒午时,龙船赛起来。”由于学生对本地语言感到亲切,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几乎全班同学参与交流。他们问:“这好像是平潭端午节的习俗,跟我们政治课有关系吗?”“这既然是平潭话,不讲平潭话的其他地方怎么过端午节,有什么风俗?”“过节日有地方差异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课堂设计,任何时候都不能低估学生的想象、好奇等疑问能力,正是这种思考能力能使学生“问”成为课堂的必然。更多的学生“问”起来。

情景三:笔者在黑板上写了:1.01365=37.8 0.99365=0.03。如果说第一、二情境学生问的还比较直观、感性的话,那么进入到第三个情景,学生开始调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和生活常识,认真的思考,质疑老师给予的情景。他们发现了“365”和不同底数之间的内在联系,问出“这里强调积累吗?是量的变化引起的吗?”“要求我们从小事做起?”……这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明显的探究价值,上升到精神意义层面。笔者用微笑欣赏他们的态度,保护他们的问题觉悟。

情景四:多媒体播放“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大上做《政府工作报告》”的新闻片段。学生问:“为什么不是习近平主席作报告?”“为什么要在全国人大上作报告?”……

学生围绕着涵盖高中政治学习内容的四个情景,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问”的种子开始萌芽。

二、让学生敢“问”

仅仅学生想问是不够的。由于学生的能力存在个性差异。大部分学生认为:问不好是件很丢人的事,问题问的太简单,别人会感觉自己的知识很浅薄,会被同学笑话。因此,教师要保护好每一位学生的自尊,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不要指望自己的问题多深刻,要的是勇气和思想。在教学中笔者贯彻三个原则,形成“敢问”的安全氛围,让学生“问”的情感跳动起来。

1、提问免责原则。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改变以往刻板严肃、不苟言笑的形象,放低身段与学生平等交流。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允许学生想什么问什么,怎么想怎么问,发表真实的想法。不管这个问题是不是幼稚可笑,有没有探究价值。给学生提问的机会,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也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懂得“学在问中,以问促学”的道理。

2、提问有奖原则。这种奖励更多的是精神奖励如小组评比加分等。实际上对于问题问的好的学生,教师对他的问题展开分析,引导同学探究,就是对他最好的奖励。对于问题问的一般的学生,也要尊重他们的思考,教师的精神鼓励同样能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喜悦,满足自身成长的需求。

3、提问形式多样化原则。正如“教无定法”,“问”也无定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力求给学生创设开放式、探究式的“提问”空间。利用多媒体、黑板报等组织问题材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设问。他们可以互相提问、讨论,可以小组集中提问,可以个别向老师提问。创设提问平台,尽可能扩大参与度,增强提问信心,让学生有提问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三、 让学生会“问”

仅仅学生想问,敢问还是不够的,毕竟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问得好”才是关键。

1、问的有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做到我学我思,我问有答。在课前预习时,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编写的学案提出“学习疑惑点”。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通过学生讨论解决,学生难以解决的,由小组集中提出。一方面,便于教师收集学生生成的各种有用疑点,以疑引趣,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疑点的过程中,更好推进教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预习、思考,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已经包含有分析问题的成分,由此提出的问题更具有研究价值。笔者指导学生预习提问时要做到三符合:一是根据教材内容。二是贴近生活。三是具有时代性。

2、问的有趣——健全学生的独立人格。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竭尽全力去设计有趣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反過来教师可以教学生去设计有趣的问题。要让学生问出有趣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创设情境材料。笔者认为情境材料的选择应该(1)蕴含可借鉴的生活智慧。“问题”是桥梁,桥的一头是生活,一头是知识。应从生活中拣选学生能够看到和感知到的素材作为问题的源头。如在学习“神奇的货币”知识点时,笔者拿出100元人民币。学生问“这是货币吗”?“纸币与货币有什么区别?”“100元人民币能买多少东西?”由于纸币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通过讨论,学生对货币的本质、职能轻松理解,并初步树立了正确的金钱观。(2)具有时代感,让学生有兴趣问。如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政演讲,从学生关心的时政热点切入,通过对时政发生的背景,对事件的看法和评价,学生可以提出有趣而深层次的问题。如分析社会热点“中国大妈抢购黄金”现象时,学生会问出:“大妈为什么不做慈善事业?”“她们对未来经济有信心吗?”等有趣问题。通过对时代的主题凝练,在课堂上弘扬真善美。

3、问得有效——提升学生追求真知的品质

雅思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摇动另一个灵魂。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问得有效”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从教师角度来说:(1)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理论修养。不仅要吃透教材,而且能加工教材,打破教材的框架限制,随时迎接学生的提问。(2)要有机智的思维,学会有效追问。现在的高中生,思想活跃,性格活泼,况且教学永远不可能是预设好的。当遇到学生有意或无意发难时,教师既要自信的接招,更要抓住机会启发学生“出招” ,进行不断的反问和追问。如:学生问“腐败问题能解决吗?”“当然能,你认为应该怎么解决?”“借用美国的三权分立制行不行?”“我国国情与美国国情能一样吗?”……一来一往,一波又一波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追问问题,有助于学生养成思维的深刻性和全面性。(3)要有宽广的胸怀。多元价值观的相互激荡,日新月异的各种社会问题,很快会反映政治课堂上来,学生经常会生成一些不成熟、似是而非的问题,往往使我们措手不及。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从学生角度来说,笔者引导学生提问要践行三原则:(1)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培养生命成长与终生发展的。正确的方向性是政治学科的鲜明特征,也是政治课教学的灵魂所在。教师要要求学生提问要符合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基本观点,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要有问题的反思意识。反思就是“对思想的思想”,对“认识的认识”。学生要用反思的精神对教材知识和教师的点拨继续追问,从而在思维的碰撞中,获得提问的智慧。为此,学生需要大量阅读和批判性思考,要有效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的提出问题。(3)要用明确的目的要求。既然是问,就要求有“答”。在提问中,学生要明白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4)要有正确的提问方法。如:从提问内容上看,要围绕本节课特定的教学内容;从提问层次上看,可以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类提问;从思想方式上看,可以从发散性角度提出的“还有什么……?”“除此之外,你认为怎样?”也可以从推理性思维角度提出“假如你是……你会怎么办?”

教育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决不能急功近利。正如:“学无止境,教无止境,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问无止境。只要我们勤于实践,努力提升,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学生,一定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迎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问得深刻的政治课教学课堂的明天。我们坚信:“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8 P26-27

[2]《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11 P18-31

猜你喜欢
提问能力培养方法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有效提问能力培养的探究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地域手绘在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在数学建模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