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浙江 宁波 315800)
翻转课堂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教学实践
李 欢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浙江 宁波 315800)
摘 要:针对目前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通过搭建数字化教学平台,开发制作微课资源,将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教学深度融合,探索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微课程;翻转课堂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学生在课外时间观看教师制作好的课前视频,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师直接就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解决问题。
从更确切的意义上讲,翻转课堂就是学生教学视频,师生面对面互动教学,进行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不是视频代替教师,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在线课程,所以不是学生单纯的的学习。它是一种教学手段,它可以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是所有的学生都有效学习的课堂,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的一种教学手段。
1.1 教学手段没有差异性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逐步加快,大部分学生在高中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但是,由于生源不同,学生入学时计算机应用能力存在很大差异,这给一线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也是一线教师必须正视的问题。其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如何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取得最好教学效果,也值得教师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
1.2 教学内容没有跟进时代步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和互联网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已有所了解,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在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内容已难以适应学生对新技术发展的计算机需求;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应向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方面扩展,以充分适应时代的需求。
1.3 课程体系设置没有跟专业结合
很多专业在制定自己的培养计划时,没有考虑专业课程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融合性,而学生进入社会才发现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和计算机的发展是紧密结合的。因此,在专业制定培养计划是,应从充分考虑专业课与计算机的融合度,使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应用所学计算机技能,以适应社会各行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
1.4 考核机制缺乏全面覆盖性
随着计算机考试软件及学校对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重视,有些一线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只注重与考试相关内容的讲解,而学生只注重对考试内容的掌握,无法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性的评价;同时,现有的考试机制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使学生不会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由此缺乏对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而翻转课堂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2.1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翻转课堂模式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丰富的在线课程,不必一定要在学校接受教师讲授。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彻底颠覆,由此而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近两年在我国备受瞩目,不少学校和相关机构纷纷展开研究和教学实践
2.2 基于翻转课堂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
2.2.1 教学准备
(1)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对整个一门课程的教学规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作业、课前测试、课后练习、教学评价等。
(2)教学视频制作:每节课的视频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分为多个小段,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耐心,课程视一般不超过 10 分钟,因为学生的视觉驻留时间一般在 5-8 分钟,每节课的教学视频都是自行创建的视频。
(3)各类教学资源:课程 的内容不是一层不变的,通常我们在课前要对讲授知识进行必要的重组,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上课 PPT 和课前测试、课上练习、课上讨论题目、课后练习、课下作业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应用了本学院的BB教学平台,在课程导航中自定步调进行学习。导航中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单、教学视频、课前测试、课堂教学、挑战提高等组成。教学视频又根据不同的操作项目分为多个视频,学生点击相应的链接就可以观看视频。教师针对教学视频制定课前测试和课后作业。课前测试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在课前视频中学习情况,合理地设计练习题的难度和数量。难度要适当,数量也不宜过多,让学生感觉到一定的挑战性,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2 课前学习
(1)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BB平台自主进行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学习教师的教学要求,选择自己的教学视频,在观看视频时看懂的地方可以快进,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后退倒退,也可以暂停思考问题问题或直接进行相关的操作。
(2)学习交流:交流探讨环节包括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小组交流是同一小组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两种。学生在课外可以在BB平台通过小组、wiki等进行交流。
(3)完成练习:学生根据BB平台中的课前测试,通过学习教学视频,进行任务的练习,完成的练习直接提交到BB平台,并打分。
(4)搜集素材:小组内通过交流完成小组作业,然后小组长分配学习任务,分派每位同学进行素材的搜集。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素材的搜集和整理,以便课堂活动中用。
2.2.3 课堂活动
(1)问题探讨: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交课堂,在课堂上,学生之间探讨解决问题,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给出答案,并允许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
(2)独立制作: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作品的制作,这个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自制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和作:教师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针对机房教学的实际情况,一般5 人一组的规模。学生小组成员之间通过wiki协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4)成果交流:学生经过独立制作和小组探讨,将个人及小组的成果在课堂上展示。在成功交流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评判、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2.2.4 评价反馈
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是多种方式的。评价的方式主要包括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组成。最后教师对评价结果进行的统计,得出最终评价。
2.3 翻转课堂的教学收获
2.3.1 实现了数字化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学院依托BB数字化学习平台,校园网,教室无线网络,学生个人便携终端,平板电脑,手机登无线终端,实现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
2.3.2 创立了具有普适性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颠覆了传统教学方式,探索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自主学习、课前测试、课堂反馈、集中答疑、课堂提高等教学环节适用于其他专业教学模式以方便学院进行大面积推广。
2.3.3 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学习
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翻转课堂利用网络打破教学顺序,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自主选择任何一部分的微课学习,微课视频可快进、暂停、重复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
3.1 翻转课堂,要求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信息素养需要加强。
教师不仅有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技能,又应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的指导,能够根据学生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设计课堂上的教学活动等等。
3.2 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对信息技术的掌握
教师在开展翻转课堂前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测试,并对部分学生进行特定的辅导,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开展翻转课堂教学。
3.3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由于转课堂是课下进行知识的传递,课上是知识的内化。如果学生没有参与课下学习,没有参与交流以及问题的讨论,那么在课堂上学生可能会跟不上,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对自主性不强的学生要多进行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督促学生。
3.4 注重面课上的沟通和交流
翻转课堂最重要的教学体现,是师生课上的交流。课上交流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从而更好地促进知识巩固。教师要注重课上的教学内容设计,让学生和老师之间,同组同学之间、不同组学生之间有更广泛的交流。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翻转课堂是遵循教学本质的教学模式,为了达到有效地教学效果,可以运用混合的教学模式,没有最好的教学模式,只有最适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Gregory Mason. Inverting (Flipping) Classrooms-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Z].2013.
[2]Gerald C. Gannod .Using the inverted classroom to teach software ngineering.2008.
[3]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2.
[4]马秀麟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
本课题基于: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金项目:《翻转课堂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项目编号:2015YHG072
作者简介:李欢,女,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计算机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