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伟
临汾高级技工学校
新时期我国德育改革的新方向
张伟伟
临汾高级技工学校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重大转型期,社会对个体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深化德育改革势在必行。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德育改革必须寻求新方向,本文从德育观念、德育制度、德育内容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德育改革;德育观念;德育制度;德育内容;德育途径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人才培养是关键,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中,政治、经济、文化多元化格局逐渐形成,社会对人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如何适应时代要求,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现代化人才是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思想道德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要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德育改革势在必行。另外,在这种发展环境下,人们接收到的信息更加多样、复杂、丰富,个人能力有更多发展空间,物质财富的快速累积,精神领域也面临巨大变革。物质财富与精神领域的发展不同步对德育提出新的要求,迫使德育进行改革。
德育改革是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的结果,是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德育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居民素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我国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奋进,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体制、政治格局、经济结构、文化环境不断变化,导致道德体系重构、评判标准重建、道德冲突不断。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如何寻求科学向上的思想道德取向,必须将“改革”作为着力点。另一方面,德育是个体发展的内容,是个人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志。青少年通过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提升个人修养、内化为个人信念、表现出高尚的行为活动。但是当前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表现出向错误方向发展的趋势,物质、暴力、成名等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这表明当前德育工作存在问题,必须从“改革”寻找新方向。
新时期我国德育改革从以下几方面实现突破:
(一)德育观念——确立多元文化观念
当今社会,文化发展异常繁荣、文化产品复杂多样,多元化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深刻、最重要的,因此,教育者应该树立多元文化观念。一方面要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食粮,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在多样的文化环境中,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性。弘扬传统文化是培养青少年基本人格的有力保障,是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举措。在社会变革中,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出多种矛盾和问题,可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适应时代发展、满足时代需求。我们要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平台,鼓励青少年创新文化形式,使即将消失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使已存在的优秀文化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要对多元文化做出正确选择。在实际工作中,教育者应该引导青少年积极对待传统优秀文化、正确选择接受多元文化,切忌一味排斥、全盘接受,抵制消极的、腐朽的、庸俗的文化,接受积极的、高雅的、健康的文化,做到去粗取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与异质文化的接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正确选择文化内容、文化产品、文化精神。总之,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培养青少年对多元文化进行整合,借鉴吸收外来文化、传承发扬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内涵,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二)德育制度——加强主管部门工作
在历来德育改革中,不论是自上而下从中央到地方还是自下而上从地方到中央往往是冷热不均,这说明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合理定位自身职责。尽管我国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但是当前教育环境中还存在着应试压力,教育的主要任务还是智育竞争,德育工作仍然处于次要位置,具有边缘性。很大程度上,深化德育改革是理论工作者的主要内容,只有少数教师、社会力量参与。因此,在德育改革过程中,相关权力部门应该明确职责和着力点。一方面,需要为德育学科发展提供更多发挥空间,与发达国家优秀文化结合,与本土文化深度融合,拓展德育专业研究领域,提升德育研究者的自主创新力度,促使德育向着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德育师资配备模式,建设德育专职教师队伍,构建有效道德教育模式。在实际德育工作中,从事德育的实践者是智育教师,选拔工作以考试为主,教育模式是课堂讲解,这些基本工作导致德育效率较低。因此,德育改革要从根本上将智育和德育区分开,设置适合德育教师的选拔方式,重点关注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平,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德育目标。
(三)德育内容——回归实际生活
长期以来,德育模式是首先构建一个社会宏大价值的理念世界,然后通过讲授将这种观念传送给学生,目的是构建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最后让学生在生活中表现出这种社会宏大价值。这种做法忽略了道德事件的复杂性,人们经常会遇到道德两难问题,这种模式不符合社会实际需求。德育低效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传统德育工作与生活相互脱离。个体的道德认识、道德水平、道德观念都是通过道德行为体现出来的,而道德行为是在处理道德事件时才表现出来的。因此,德育工作必须回归生活,关注青少年的德育生活,实现德育与生活相互融合是德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和方向。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选择与学生生活相近的道德主题,但又不是完全复制生活场景,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发现道德问题、判断道德行为、体验道德情境,拓展他们的知识范围,培养和启迪理性精神,提升道德意识和道德思维,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价值导向意识,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人格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和人生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认同感,借此上升至社会宏大价值教育。新时期,我们提倡依法治国,因此德育工作的一个重大任务和主要内容就是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小学生殴打同学、林某投毒杀害舍友、刘海洋伤熊事件、马加爵残酷杀害同学等社会恶性事件不再发生。
综上所述,德育改革必须从问题根源着手,改变思想,突破现有束缚,优化完善原有缺陷,运用高效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这是今后教育主管部门、德育学科研究者、德育实践者以及社会和家庭需要努力的方向。
[1]崔华勇.构建新范式:价值观变迁中的中国德育应对之路[J].昭通学院学报,2014,02.
[2]肖凤翔,薛栋.我国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研究的历程及其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