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初探
李天宏 (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 73420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把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图形、文字、影象、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大大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唤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数学学科
当今世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成为教育部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的整体目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网和因特网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它们与数学学科进行整合能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能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谈谈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给我们的课堂带来的巨大变化。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时,注意力就集中,求知欲就旺盛,思维就敏捷、灵活。《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激发他们自主探索的欲望。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集文字、图形、动画、音频、视频、投影等于一体优势,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教学内容更充实,更具有吸引力。
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易观察到的事物充分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如在相遇问题中,“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同时行走的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受,教师可以用计算机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展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4分钟,有4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就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便将教学内容传递给了学生,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这种传递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而是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有信息流通多渠道、信息反馈多样化的特点,有利于改变传统的信息单一的教学形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当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逐渐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寻求不同解法,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正体现了参与学习的优越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优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满足学生作为个体的需要,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例如,在《七巧板》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愿结合,组成以不同内容为研究对象的活动小组,向他们提出不同的任务。随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用FrontPage网络制作软件将所搜集到的各种素材编辑制作成网络课件。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是由问题的产生开始,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线,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是由问题开始,他们的认识水平不同,对问题的认识就会有不同层次的体现。教师可有针对性地编制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因此在课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人的思维规律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把疑难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课堂教学成为“生疑—质疑—释疑—激疑”的环环相扣的过程。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就会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积极思维。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往往闪现在质疑、答问、讨论或练习之中,而独创性见解的表达或挑战性问题的提出往往能推波助澜,使数学课堂高潮迭起。
实践表明,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不断更新的背景下,我们教师应该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努力探求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责编 赵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