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丽萍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117-02
在观摩全国小学数学课改优秀课例研讨交流活动中,听了五节数学课: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徐卫国老师的《乘法分配律》《认识圆》;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王文森老师的《数学与购物》《可能性大小》;南宁市华强小学梁东老师的《平行四边形》。这五节课充分体现了“有效课堂、高效课堂”这次活动的主题,很好地诠释了有效、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情境导入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效率做好铺垫
如: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情境引入:某公司要为员工买10套工作服,价格表如下:
问题:有几种搭配的方法,每一种方法共需要多少钱?请你向公司推荐一种方法,并说出推荐的理由。
这样的问题从生活情境中来,学生很快进入数学情境中学习,在独立完成之后进行汇报:
①(150+140)€?0=150€?0+140€?0
理由:价格比较便宜
②(280+140)€?0=280€?0+140€?0
理由:颜色搭配好看
③(150+120)€?0=150€?0+120€?0
理由:价格最便宜
④(280+120)€?0=280€?0+120€?0
理由:款式漂亮
⑤(180+140)€?0=180€?0+140€?0
理由:搭配整齐
⑥(180+120)€?0=180€?0+120€?0
理由:计算简便
不难看出: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自己的思考,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说明每道算式含义的同时,学生头脑中已有乘法分配率的雏形。
在《数学与购物》的教学中,王文森老师让学生在一组数据中(40 48.32 0.89 8.11 612 385 2.08),按要求找出相应的数:哪个数最接近1?哪两个数的和接近1?哪两个数的和接近1000?哪两个数的积大约等于40?哪两个数的商大约是6?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不但把学生原有的估算知识唤醒,还为后面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课堂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的学习
1.教师教的有效性:教的立足点、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学。
如在《平行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梁老师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总结——应用”的整个过程:
①猜想
请你猜一猜这个草坪的面积大概是多少平方米?怎样计算?并说明理由。(如右图)
生1:5€?€?=120(平方米),底€卓韤赘撸碛桑喊岩阎跫猛辍?
生2:4€?=24(平方米),底€赘撸碛桑合燃舨贸沙し叫巍?
生3:5€?=30(平方米),邻边€椎祝碛桑汉统し叫蚊婊揭谎?
生4:5€?+4=34(平方米),邻边€椎祝撸?
②验证
第一步:请你排除猜想中一些不可能的答案,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这样一来,只剩下两种答案4€?=24(平方米)和5€?=30(平方米),随着老师的发问“这两种方法同学们都联想到了长方形,那我们就通过转换的方法来展开验证吧。”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到目标当中。
第二步: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来初步理解图形之间的转换。
第三步:剪和拼。在操作的过程当中,老师走到学生们中间去,看他们怎样剪、怎样拼。在汇报的时候,学生的操作不规范时,老师示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总结,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2.学的有效性:学生获得发展
《认识圆》学生学习片段1:
徐老师首先让学生用画圆工具圆规画圆,指导画的方法;接着让学生思考:画圆一定要用到圆规吗?在足球场上画中线上的圆该怎样画?怎样画得标准一些?这几种画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经历这些过程之后,学生学到的不仅是双基的内容,学习方法及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学习片段2(找圆心):
师:请你想办法找出圆片的圆心,并标出半径。
生1:我把圆片对折,再对折,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
生2:用尺子量出圆的直径,直径的中心就是圆心。
师:你是怎样找到直径的?
生3:先对折一条直径,找到直径的中点,就是圆心。
生4:我发现用圆规很难找到圆心。
三、及时巩固,灵活练习,提高学生练习的有效性
《可能性的大小》练习中:一只口袋里有白球和红球共10个,与同桌一起做下面的游戏。两人一组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球,记录颜色后,再放回。……根据全班摸球的结果,你能猜出口袋里有几个白球、几个红球?
学生在操作的时候,球是用黑布袋装着,要求学生不能事先知道球的情况,只能按照要求去操作,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对的,全班学生都认真去实验,在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中,学生建立起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的联系,统计推断的思想得以提高。
(责任编辑 刘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