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银芬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因而许多语文课上,老师们都不约而同地反反复复抓朗读训练,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能独具慧眼地发现文本的内在价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尽所能地制造机会开展多样化形式的朗读。
【关键词】 朗读 语文课堂 生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3-020-01
0
一、录音听读,创设情境
录音听读跟其它形式的朗读相比,其优势首先在于朗读者的朗读字正腔圆,是标准、规范的普通话,让学生在入门的时候就接触准确无误的读音,有利于学生避免读错,读不到位。其次,朗读者感情充沛,极具感染力,容易在课堂中形成氛围,创设出课文中所需的情境,能极好地突破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下学生难以以自己生活的时代、环境去了解作品的语言、感情所形成的思想隔膜,正确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受其范读情感感染,有些学生还能与作品表达的情感引起共鸣。如《最后一课》这个短篇小说,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展现了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精神以及崇高的品质。但由于时代背景的关系,学生对于文章的主旨很难理解。而课文声情并茂的录音朗读就将学生带到了“最后一课”这特殊的氛围中,学生能够感受小弗朗士的“万分难过”,明白郝叟老头的那本“初级读本”,和那副横放在书上面的大眼镜,理解韩麦尔先生写在黑板上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名家的朗诵通过语言技巧的运用和语音的多种变化,把文章中的人、事、意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趣味,绘声绘色的表达出来,也能使字里行间潜在的含义溢于言表,还可以把书面文字难以表达或者根本无法表达的隐情妙趣抒发出来。对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听读录音确实具备推波助澜之妙用。
二、自由朗读,感知情感
自由朗读是在指学生在自己的思维主导下的朗读,想自己所想,读自己所读,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再按自己的理解去朗读。语文教学中要给学生以时间读书,让他们潜心读书,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读,对文本中的内容了解直至熟悉,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真正的自由朗读,是断断续续的,是反反复复的,是写写画画的,是用心琢磨的,是既不影响别人读书,也不被别人所影响的,全身心投入的朗读。自由朗读,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和实际经验,进行积极的思维,由“读”到“思考”到“领悟”,尽快掌握课文要点。如笔者曾讲授《紫藤萝瀑布》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时,全班学生都按照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在进行朗读,在检查朗读效果时有一位女生在读到“‘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时脸上带着笑容,眼神中流露出兴奋喜悦的神情,将花儿们好似一群花枝招展的小朋友互相挤着、嚷着、争先恐后在大人们面前表现的场景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这位学生对文本中紫藤萝花充满生命力的理解通过她特有的朗读直观感性地表现了出来。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充分发挥个体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思维能力,将自己对文本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把文本的感情转化为自己的感情,更好地感知理解文本,走进了文本。
三、咀嚼文字,感悟文本
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情流淌,我们在朗读指导中不能孤立地把情感拎出来,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抓住文中的关键词、重点句细细咀嚼,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在朗读指导中,我们应该关注课文的情感焦点,透过焦点来挖掘文章内在的情感,从而激发孩子强烈的情感。透过感情的焦点,一方面可以调动孩子听说读写等多种感官来感悟理解,另一方面也试图让孩子“由人及己”,走进文本,获得真实而又丰富的情感体验,可谓一举两得!如《背影》一课学生一开始并不理解文章表现的感情,总认为作者太“娘”了,二十好几的人还要流泪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的感情基调体会作者的情感,我就让学生品读“攀爬月台”场景,学生通过仔细品读父亲的动作“蹒跚”“两手攀”“向上缩”“向左微倾”体会了父亲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攀上爬下,移脚倾身,感受到了父亲攀爬月台的不容易、艰难;同时从父亲的“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背影感受到了家境的惨淡,学生品读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的情景。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许多学生在读时都带着眼泪,进而理解深深的父子之情。学生通过这样的朗读中体味到了语言的魅力,领会了文章的写作意图和艺术特色,感悟了文本,理解了作者表达的感情,真正做到了与作者共鸣。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让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重视起朗读教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让朗朗的读书声深深扎根于我们的语文课堂,让每一个学生热爱我们的语文课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