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赟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主渠道和实现自主和谐发展的主阵地,必须实现“低耗高效”的核心理念,特别需要每位教师认真审视日常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以新的教学方式,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整合教学资源,构建高效课堂。做到这一点,在教学前必须把对教材、教法、学法、学生、资源的研究作为工作重点,以研促教,提质增效。
关键词:发挥作用;转变教法;革新
一、做实研究功,定位角色,准确发挥各自作用
1.研究教材,定位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角色
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如何,关键在教师的组织,用好教材、课件、多媒体、学生等资源,变拿来套用为整合借鉴,确保课堂设计精、再到过程优化。要灵动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依据实际组织教学活动。一位老师在教学生了解水时,旁征博引地拓展了一大堆,然后总结水的特征: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液体,然后再不断地重复记忆。为何不拿水来让学生看看、尝尝、闻闻、摸摸?或比比、议议、说说、填填?一节课老师口若悬河说得口干舌燥,太辛苦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何不偷偷懒,能说的让学生说,能辩的让学生辩,能想的让学生想,能动手的让学生操作呢?教师只需画龙点睛,适当引导,学生学会了,教师也轻松了。
2.研究教法,当好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角色
教师必须有强烈的研究意识,熟悉教材,将教材活化于心,内化于形。在每堂课前都必须对课程标准、教材、学生以及相关的课程资源进行深入研究,优选最佳教学方法,巧妙恰当地引导,以保证有效驾驭课堂。如习作教学“写一个人”。可写之人太多啦!如何引导学生打开思路,理清线索呢?我们不妨这样设计:首先引导学生给人分类。按地点分:校园、家庭、社会……按品格分:高尚、普通、卑劣……按年龄分:老人、幼儿……组织学生按类去寻找,围绕中心(人物的品质)去挖掘材料。当然,每类还可再细分。这样学生循着线索:忆—找—议—选—写,有的放矢,自会事半功倍,妙笔生花。
3.研究学生,扮演好课堂教学的合作者角色
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必须全程参与学生的学,及时解答学生提问,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所以教师首先要博览群书,通晓古今。新课程的教学不再局限于“教课本”,更多的知识涉及自然、社会、历史、生活等各门学科。在教学中应与学生共同探究、分析、解答问题。《世纪宝鼎》教学中,有学生提问“联合国是哪一年成立的”。这个问题看似很难,实则简单。大部分人认为从资料中查,上网问,其实不然,仔细理解教材,用送礼的日子减去50就是答案。若没有深钻教材,教学自然卡壳。
二、做精研究功,转变教法,以教的改变促进学的革新
1.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兴趣是儿童能够自觉学习的动力,布鲁纳也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如果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全部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就会处于最佳状态。想象力才会极大丰富,观察力就会极其敏感,思维能力也会极端活跃,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变学会为会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创设真实丰富的情境、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为学提供便利,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2.民主平等,多维互动
和谐、民主、融洽的氛围能有效化解师生隔阂,促使师生融为一体。所以教学中要坚决废除灌输教授、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教师坚决要把读书权还给学生,把提问权让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把回答权交给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能力、实践紧密结合,把所学内容编成“导游词、绘画、故事、小品、顺口溜、实验、操作、实践、调查、参观”等,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3.交流借鉴,反思提高
教学中,教师要从过去“往容器内灌水”转变成引导学生“取水”的协助者、指导者。首先,要转变自己的研究方式,记好“教后感”,及时自我分析,总结得失,查漏补缺,互评改进,并将其作为校本教研的专题内容,进行研究探讨,形成经验加以推广。其次,还要引导学生整理笔记,及时记录学习得失、体会感悟、困难疑惑等,分析总结学习中的失误教训、好的方法,开展自评互评、经验交流等活动,相互借鉴,探寻方法,取长补短,逐步提高。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勤于钻研教材,精于研究教法,善于归纳学法,敢于大胆整合,把所有聪明才智用在优化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做到高瞻远瞩,胸有成竹,促成有效、高效课堂教学的生成,使学生“愿学”“会学”“学会”。
参考文献:
宁德琮.谈谈北京市小语课本中“文词句”的编排意图[J].北京教育,1994(03).
编辑 孙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