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凤华
本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本课的教学目标为:A.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B.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感受“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中体会方法的多样化;C.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的乐趣,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针对学情,同时考虑到前后学习的整体性,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谈话法,引导学生运用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获取新知识. 但是发现学生的反应和接受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同学在做题时,速度慢,正确率低. 课后对本节课进行了深刻反思,问题主要有:1. 对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把握不够准确;2. 对计算方法的本质挖掘不够到位;3. 例题的设计有待优化;4. 某些环节又进行了一些改进. 对比如下:
改进前设计:
创设情境部分(幻灯片1):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幅图画的是篮球场,体育老师给四周划上线,篮球场地是长方形的,长28米,宽15米. )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由学生思考、讨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若学生不能回答,再给出提示问题: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改进后设计:
创设情境部分:
课件动画显示三种情境:(1)小红为一张长方形照片贴上花边. (2)小亮用小棒围一个长方形. (3)小明沿长方形篮球场跑一圈(例3主题图).
问:这三件事都和长方形的什么有關?(都是长方形一周的长. 都是求长方形的周长. )
师:求跑多少米、花边多少、小棒多长,都是求各自的长方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长方形的周长. (出示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改进想法】改进前我采用一种情境的引入,以为这样的设计非常直接明了,但通过上课发现,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对练习中的题目比如“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给正方形手帕缝上花边”等与实际生活相贴近的类型无法理解. 回头仔细研读教材与作业中的习题类型,我对原教案进行了重新设计,由实际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观察三种不同情境来寻找其中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切实感知到“周长”的存在,调动大部分学生开口说话的积极性.
改进前设计:
新课探究部分:
(1)提问:篮球场是什么形状?请指出篮球场的周长?
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
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呢?
(2)自己动手算一算.
(3)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算法可能有
①28 + 15 + 28 + 15 = 86(米);② 28 + 28 + 15 + 15 = 86(米);③ 28 × 2 = 56(米);15 × 2 = 30(米);56 + 30 = 86(米);④28 + 15 = 43 (米);43 × 2 = 86 (米).
(4)提问:你喜欢哪一种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什么?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
改进后设计:
新课探究部分:
1. 讨论思路
师:怎样才能方便的知道上述问题各自的周长?(问题1拉直的方法很省事,拉直后四条边就变成一条线段;问题2的小棒可以移动后拼成一条长长的直边;然后用尺量一下. )那问题3没有办法拉直怎么办呢?(先量再算)那怎么算?
2. 操作分析
(1)用小棒围篮球场. 学生拿出两种规格的小棒(颜色不同,长度不同,粗细一样)各两根,围出一个长方形,表示长方形篮球场.
(2)移小棒想周长. 学生借助小棒的移动,思考周长的计算.
(3)细分类说算法. 学生汇报不同的计算周长的方法. 教师在黑板上借助磁性小棒逐一展示思路.
① 把四条边依次相加,长 + 宽 + 长 + 宽 = 长方形的周长.
② 先算两条长,两条宽各是多少,再把结果相加.
③ 先算长 + 宽的和,再用和乘2.
师:三种思路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算四条边的和. )你喜欢哪种方法?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
3. 计算周长
出示例3条件和问题,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出周长,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改进想法】改进前,学生只探究了例题的算法,并没有挖掘出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本质,于是学生只会机械的套用,而对内在的涵义知之不深. 从严格意义上讲,离开了对 “本质”的理解,方法的学习根本无从谈起. 课后想想,如果将“长方形的周长”作为重点单独讨论,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分析等活动,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对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自然一目了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对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 每一堂课都是一个艺术,如何设计安排,细节如何处理,例题、习题是否具有代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体现、学习该知识的意义学生是否了解等等问题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周到、处理得当,这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读教材、研读学生,真正做到低耗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