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梅兰
【摘要】 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探索适切的教师专业成长培训模式对学校发展和教师职业幸福意义深远. 通过推行分层培训,创新导师制,整合专题培训及拓宽校本研训,引导教师自主反思等培训模式的实践策略,满足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引导教师专业成长的自主性,进而提升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最终实现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教师专业成长;培训模式;策略探析
201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中指出将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今后5年内要对全国1000多万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 并且强调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提高教师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这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出了政策规定和引领. 众所周知,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而其子系统——教师专业成长更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它主要包括推行分层培训、变革师徒带教、整合专题培训、拓宽校本研训、引导自主反思等五大实施策略,共同致力于教师专业成长从孕育期、整合期、内化期到成熟期的梯次进阶发展,以培养和发展教师的管理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因此,在实践层面探析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模式,对于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行分层培训:满足教师专业成长需求
教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专业成长需求. 每个层次的教师都需要得到培训成长的机会,以提高职业适应,降低职业倦怠,突破专业发展瓶颈,获得职业幸福. 因此,培训要分层进行. “分层培训”是依据教师原有知识水平及现有教学水平存在的差异,将教师按年龄、学历、职称及实际的课堂教学水平分成不同的组,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
分层培训以教师为本,实现教师个体和群体层面的专业成长. 在培训过程中,既满足教师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需求,又考虑到长远的教师群体专业成长规划,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高学校的师资素质结合起来. 新教师和稳步成长期以及骨干名师的培训重点不同,新教师通过师徒结队、公共课、汇报课等促进成长,处于稳定成长期的教师主要通过校本研修进行专业提升,骨干名师则通过名师成长工作室进行引领. 在分层培训探索中,将通过培训、学科研修及教学操作等内容整合成不同层次以适宜于不同教师群体需求的教师培训课程体系,通过践行小步递进,分层指导,以实现分类学习,分别要求,从而达成小组讨论,自我总结,进而寻求群体的专业成长. 同时还应注意深化分层培训的运行机制,实现管理规范化、措施政策化、评估科学化,最大程度地满足教师成长需要,促进学校发展.
二、变革师徒带教:挖掘教师专业成长潜力
师徒带教是悠久和重要的教师专业成长培训模式. 导师的示范和指导启发了教师的实践智慧,帮助其提高教学技能,塑造职业意识和职业人格. 传统的师徒带教存在导师层次单一、重指导轻实践、教师自主性欠缺等问题,新时期教师培训对师徒带教提出了新要求. 变革师徒带教,挖掘教师专业成长潜力,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性,是教师培训取得成效的重要突破口.
新教师和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重点不同,指导也应有所侧重,在导师选择上应注重个性,为新教师聘请在本领域有专长和建树的研训导师,为青年教师聘请对学校和教师熟知的专任导师,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 同时要注重导师指导的实践性. 马克斯·范梅南(Max Van Manen)曾说过,“无论是谁,如果想了解教师、母亲、父亲或孩子的世界,就应该倾听他们生存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话语,懂得这个世界各种事物的含义. ”所以,导师要观察了解不同教师的实践需求,敏感捕捉教师在培训和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特殊行为和信息,帮助他们发现最优成长区域,挖掘成长潜力. 另外,要提高教师对指导内容的内化程度. 帮助教师对培训和学习内容及时进行整理和总结,探索引导教师将隐性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指导方式. 而教师自身应主动与指导教师交流经验和想法,在不断磨合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发挥优势,寻求更高层次的专业成长. 此外,要组织校内优秀导师外出任教和培训其他老师,实现资源优化和共享,以均衡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整合专题培训:完善教师学科知识体系
专题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高效、全方位的培训模式. 实践表明,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决定教师如何教育学生. 因此亟须整合教师专题培训内容和方式,以完善教师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教師的教育能力. 整合教法、学法、研究方法及师德等专题培训内容,围绕教师成长、创新教育、师德师风以及教学技巧展开,做到全面中有典型,专业中有深度,实现对教师多方位的引领. 通过专家和名师的整理和讲解,将教师面临的教学实际问题从专业理论层面作出阐释,启迪智慧,引发行动思考,重组教师的学科知识体系.
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内容是提升实践智慧,即将“我应该这样做”转化为“我实际做了什么”的能力. 所以,专题培训应与现场研修相结合. 和教学现场相结合的专题培训顾及教师的已有经验,丰富培训环节,再现真实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在专题培训中,教师学习了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了系统的学科知识,在现场研修中获得实际体验,并将所学运用到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同时又生成新的问题和学习专题内容,不断循环和发展,修正和完善教师的学科知识体系.
四、拓宽校本研训: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校本研训是引导教师突破专业成长瓶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 其立足于学校、融合教师教育实践的优势对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有重要作用.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件枯燥乏味的任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校本培训以课题和案例为载体,整合多元化的培训方式,通过同伴交流、课后点评和经验总结等开展课题研训,实现了“一课多研”,使教师在参与式探究中体验合作、分享的乐趣,在反思中实现更新和发展.
校本教研的关键在于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 首先,须明确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选题合适与否直接决定研究的成效与质量,这就是所谓的“课题的题目决定课题的命运. ”深入观察、思考教学实践,在整合所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研究课题,提高课题研究对满足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指向性. 其次,名师团队进行专业引领. 实现与省级专家、省级名师以及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团队组成的名师团队全方位、多学科、近距离的交流和学习. 此外,要致力于实现校本研修从业余到专业的范式转型. 完善课堂观察框架,深化课堂观察活动程序,制定和参考基于学生认知、教师课堂反馈与发展的课堂观察量表,优化培训结构,提高培训实效.
五、引导自主反思:增强教师专业成长动力
自主反思是落实以上其他培训策略的关键.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专业成长公式,即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反思是教师将新观念和新经验转化为实践行为的重要介质. 通过教师培训将理想的教育理念和系统的学科知识传达给教师,让教师处于具备专业能力的态势,而有效的反思是引导教师将应然的观念、知识内化为实然的教育行为的关键,是教师形成专业规范,增强专业自信的重要条件.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应引导教师学会自我反思,并形成自主反思的能力. 为教师拓展自主反思的平台,利用名师课堂教学观摩反思活动,转变教师思维;通过导师点评、同行互评的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探讨式评课,引导教师系统反思;加强阅读和自主学习,增强自我反思意识,锻炼自我监控能力. 另外,要指导教师的反思方法. 教师反思的途径主要有观摩教学活动、观看教学录像、撰写教学笔记和反思日记、公开课、同伴交流和经验分享. 在不同途径中引导教师抓住反思的重点和实质,学会反观反思过程,提高反思实效. 与此同时,要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尤其要重视形成性评价,督促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学会反思;丰富评价主体,将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结合起来,获得直观、立体和全面的反馈信息,以从不同视角审视和改善教育行为.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模式不仅是深化教师教育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提升教师素养和学校内涵、支持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策略. 因此,要深入研究教师的需求,立足校本,探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模式,将名师引导和自主学习相结合、专题培训和现场研修相衔接,全面整合教师培训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引导教师在自主反思中实现持续的专业成长,进而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会清.“研修一体”:教师分层培训策略[J].教师研究,2010(6):22-23.
[2][加]马克斯·范梅南著,宋广文等译.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47.
[3]随启仁.论科学研究课题的选择[C].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83:87.
[4]孙丽.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中国会议,201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