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鲜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也就是说,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转变学生的课堂地位,有效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文就对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进行概述,以确保数学课程目标最大化实现。
首先,做好思想转变工作。一直以来,应试教育思想下的数学课堂都是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的,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所以,教师要想真正将课改基本理念落到实处,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转变观念,将课堂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就成为首要任务。因此,我们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性,进而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做好保障工作。
其次,选择多样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影响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也是能否真正将课堂主体性归还给学生的重要方面。所以,我们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找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动力。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和特性,我选择了“自主学习模式”,首先,引导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借助直尺来测量平行四边形各边的长度,然后,自主测量任何位置对边之间的距离,并分析对边之间的关系。之后,我再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讲解,以确保课程效率的最大化实现。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课堂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主动手学习中进行的,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而且也能确保数学课堂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不论是哪种方法的应用我们都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都要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真正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最后,创造自主学习环境。有教育心理学家说过,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驱动力,反之,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畏惧数学课堂。所以,我们可借助恰当的评价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成为活动的主体。
总之,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最终促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蒋荣秀.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J].广西教育,2005(34).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