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风
摘 要:有效教学是新课改中一个永恒的话题。有效课堂是展示有效教学的基本阵地,教师应该提倡有效课堂,通过创新课堂导入方式,营造轻松课堂氛围,利用各种课堂教学资源,关注课堂全体学生,有效维护课堂秩序,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有效课堂。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课堂;有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理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课堂就是建立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之上,要实现以最少的时间获得学生的最大进步。
一、有效课堂的背景
我们如今的课堂教学仍然大量地存在低效现象。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使用方面形式化,课堂上呈现出散乱的现象,如表面上自主合作,实际上随意开放探究等等。学生出现上课闹哄哄,下课一场空。而课堂教学质量则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因此,提倡有效课堂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二、有效课堂的概念
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有效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讲求实在、讲求有效。学生既能学到并掌握知识,教师又能达到教学目的,围绕重要概念展开教学,面对全体学生可以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延深和拓展。
三、有效课堂的途径
1.创新课堂导入方式
创新课堂导入方式是有效课堂的起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采用情景导入,如,在讲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综合探究《带着地图去旅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用这样的导入:暑假期间,家住浙江省温州市的我们准备和父母到福建省厦门市旅游。这是我们第一次和父母去那么远的地方,我们做了认真的准备,找来好几张地图。我们该准备哪些地图呢?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也可采用故事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营造轻松课堂氛围
营造轻松课堂氛围是有效课堂的关键,法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也就是说老师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不仅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使学生精神焕发、思维活跃。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带着地图去旅行》中如何设计旅游路线,我们教师不能生搬硬套地向学生讲授教师在备课中勾绘出的路线方案,而是要与学生一起进行合作设计,在设计中教师应走到学生中来,和学生一起完成,并要用商量性的语气和学生探讨,如,“你看这样行不行?”“如果不行我们应该怎么办”,还可以让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设计成果,对于设计得好的路线,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对于尚未成熟的方案,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千万不要打击学生,语言要和蔼,情感要投入,充分体现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3.课堂教学资源生活化
鲁宾斯坦曾经指出:教育的主要方面恰恰在于使人同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各方面向他提出有重大意义的富有吸引力的任务,因而被他看作自己的必须亲自解决的任务,这比什么都重要,由此可见,我们的教学只有植根于生活,同生活发生联系才会显得有生命力。从《历史与社会》的学科特点看,我们教师应把教学场景还原为生活场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主要的内容是地理内容,教师平时要关注一些生活中的与教材相联系的地理现象。如,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从地球仪上看世界地球运动中的北回归线、北极圈的知识点中牵涉的太阳直射点移动和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是学生理解的一大难点。在上课时可以利用好我们平时学生在家起床的时间进行教学,从变动的作息时间表来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等内容。我在课堂中问学生:“夏季学期早上5点30分起床天已大亮,冬季学期早上6点30起床天才有一点点亮”,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可以很快理解: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这样就通过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理解了难点知识,又学会了用所学知识理解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变化。这样,将七年级地理的学习内容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4.加大课堂的监督和管理
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指出:“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他的这段话足以显示出课堂管理的重要性。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师生合理地利用活动时间,促进课堂活动的有序、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难题,即课堂的管理。课堂秩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和保障,否则课堂教学设计得再好,教师讲得再多、再美也是徒劳无功的。
总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发展的过程,这才是我们有效课堂的根本所在。只要我们树立有效教学理念,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因地制宜,善于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我们的课堂成为真正的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林高明.有效课堂观察[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2]张淮江.有效课堂反思[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