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春福
【摘 要】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高度的物质文明,但人们的精神发展却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在此种形势下,如何将科学、人文等学科渗透在素质教育中,已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所在。作为一门自然学科,高中生物具备非常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在人文教育渗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及有效策略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高中生物;人文教育;渗透研究
一、引言
人文教育指的是在传授学生人文知识的同时,使其充分理解人与社会、自然等之间的关系,进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教育。在我国新课标中,渗透着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其目的便是形成态度、情感、价值观三者相连的一个体系。因此,作为高中课程体系的一部分,高中生物学科不但要将自身的教学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还应将蕴含的人文教育资源与价值挖掘出来,从而实现生物学科应有的人文教育价值。
二、将人文教育渗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必要性
1.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剧,在此形势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面临要求。因此,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但为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政治、经济等的发展要求。现阶段,生物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其对人类是否有利与人文精神指导有着紧密联系。只有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加大对生物技术的预测及控制力度,方能充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2.素质教学的发展需要
由于受到高考及升学率等的限制,传统高中生物教学主要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对学生情感意志、创造力等人文精神的培养较为忽视。在此种情况下,我国教育部门决定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将提升国民素质作为根本宗旨,以期培养出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有理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由于科学教育可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人文教育在完善人性的同时,促进学生人文精神水平的提升,因此,科学及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均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3.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
21世纪为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经济、教育等领域不断朝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仅仅具备科学素养的单方面发展人才是难以满足当前社会需求的。因此,将人文教育渗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有效策略
1.将生物内涵充分挖掘出来,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
其一,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意识。近些年来,频繁出现青少年离家出走、暴力甚至自杀等现象,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淡漠以及对生命教育的不重视。鉴于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及规律的自然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为基础,充分运用生物学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生命奥秘的兴趣,通过不断探索,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将自身生命价值发挥出来。例如,教师在讲解《人类的遗传病》这一课时,可向学生展示一些患有软骨发育不全、21三体综合征等遗传疾病的患者图片,让其对图片进行认真观察,并思考作为一个健全人是非常幸福、且幸运的事,在感受生命伟大的同时,学会珍惜、关爱自己与他人的生命。
其二,充分尊重生命个体的差异性。由于在智力、行为习惯、兴趣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问题必然存在不同的看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生命个体的差异性,还应与生物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对性状差异的内在原因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在讲授基因表达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自己是怎么来的,每个人的相貌为什么各不相同等问题。
2.探寻生物学科中的辩证观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主要包括世界物质性、物质发展的变化性、质量互变的规律以及对立统一规律等观点。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及规律的学科,生物学教学可有效帮助学生树立起辩证的世界观。例如,非生命物质为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起源,元素与化合物为生命体的组成成分,同时也是各项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细胞为生物结构及功能的基本单位等内容,均体现了世界物质性这一观念;生物遗传与变异、新陈代谢中的同化及异化作用等,则包含了对立统一的规律。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真正做到传道授业,不仅让学生对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有一个充分的掌握,而且使其形成科学、正确的方法论及世界观。
3.通过讲授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的逆商
逆商(AQ)指的是人们应对逆境的方式及心理承受能力,其核心便是学生整合自身智能与意志力的能力。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人们获得成功的基础因素即为智商与情商,而对成功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逆商。作为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意识,AQ可经过后天学习而获得,因此,培养学生的AQ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现阶段,社会竞争愈发激烈,家长、教师及学生对科学知识持以高度的关注,学生也加强了对知识信息的学习,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缺乏强有力的社会责任感与耐挫能力,道德水平也发生显著下降。因此,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迫在眉睫。
生物科学史是众多科学家对世界展开认识与改造的奋斗历史,生物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将前人发现知识的艰辛过程充分挖掘出来,并作为培养学生AQ的教育资源。例如,在教授《遗传因子的发现》这一课时,教师可向学生详细介绍孟德尔研究遗传学两大规律的艰辛过程:孟德尔为探究出生物遗传的规律,连续八年不间断开展豌豆杂交试验,由于采用了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且所选研究材料适合,最终试验成功。然而在1865年,当孟德尔在布隆博物学会上发表以“植物杂交实验”为题的报告时,并未能引起其他学者的注意与重视,直到去世16年以后,他的论文与试验成果才得以被人们重新发现与重视。教师应通过孟德尔的实例告诉学生,在探寻科学的道路上充满了曲折与艱辛,学生只有具备不怕挫折、不畏艰险、奋勇直前的精神与毅力,方可攀登上科学的高峰。通过讲解生物科学史,进而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使学生形成战胜困难的信心和不屈不挠的耐挫能力。
4.通过应用生态学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当前,科技发展迅猛,在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生态环境恶化等不良影响,全球变暖、臭氧层被破坏、水体污染、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经济及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生物教师在开展有关自然生态方面的教学时,应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学生已学知识,以及媒体相关报道等,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环境的忧患意识,将其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全面激发出来,从而实现学生生态伦理意识及人文主义的培养。
5.合理开展生物学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
各项科学活动的本质便是对未知进行探索,对真理展开追求的过程,人们通过认识世界,并对世界进行改造与利用,从而实现人类力量与幸福感的增加。由此可知,科学活动同样是一项人文事业。生物学的基础便是观察与实验,其实验方法与人们的认识规律相符合。而教师通过合理开展实验教学,不但可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等充分激发出来,而且还可全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验证,并对科学规律进行深入探索。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我国教育的最终目的。成功的教育是在教育的全过程中贯彻对人的教育,基于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将生物新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素材充分挖掘出来,并将人文教育渗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慧琴,曾丽霞,何桢.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05):92-93
[2]高颖.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4,8(11):130
[3]朱习俊.例谈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J].读写算(教研版),2013,6(19):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