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尔耶姆·依沙克
【摘 要】本文以少数民族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他们在学习汉语时所遇到的各种困难,认为汉语教师可采取如下教学法:汉语教学应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教师应借助多媒体展现特定的汉语交际场景。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进程中可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将学习的汉语知识分类整理,交流时认真观察汉族同志的言行举止,不断强化克服学习困难的能力。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方法
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时,通常情况下都会过于依赖汉语词典,碰到不认识的汉语词汇就会去查阅词典,可是在汉语知识的运用中通常都会使用大量的口语,而这些口语在词典中未必会出现。所以,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进程中过于依赖词典就会对汉语中的一些词汇形成模糊不清的意识,而这种模糊不清的意识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会形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最终影响其汉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应该改变过于依赖汉语词典的不良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与周边汉人交谈,积累口语词汇,方能促进自身汉语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
一、汉语教学应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
汉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将汉语知识与某种愉悦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力争做到“寓教于乐”。具体而言,可在课堂上运用相关媒介(多媒体等)给学生播放纯正的汉语原声少儿电影、少儿电视剧、各种不同形式的少儿综艺节目,通过这种带有娱乐性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不但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更能进一步提升其汉语交际语的实践运用能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在外汉语教学中应该是相当有效的,因为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汉语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外语,如果单纯进行语音、语法知识的教学是较为枯燥乏味的,如果能将语用知识的教学与愉悦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定能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二、借助多媒体展现特定的汉语交际场景
汉语教师完全可借助多媒体方面的教学设施,通过放映某个特定场景的汉语交际短片,譬如借助多媒体视频放映中国主人送客的典型场景,让少数民族学生根据所学的汉语知识去进行合理的联想,场景中的中国主人与即将离开的客人之间究竟会怎样用汉语进行对话,汉语教师可在少数民族学生对上述场景联想之前,通过多媒体屏幕显示在中国主人送客经常用到的一些汉语词汇与常用句子,让少数民族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这些词汇以及句子的记忆。在这一环节完成之后,则可让少数民族学生对上述中国主人送别客人场景中的谈话内容进行猜测,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猜测进行指导,对于不当之处一定要纠正强调,以此防止学生再犯类似的交际错误。通过上述教学法,能让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知识进一步得到强化。
三、在教师指导下将学习的汉语知识分类整理
少数民族学生要切实提高汉语知识运用能力,还必须在汉语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到的汉语语用知识分类整理,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切实掌握汉语知识。现以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为例对此进行说明,针对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教师可指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为如下几个类别:第一类、首次见面时的礼貌性用语;第二类、热情邀请亲朋好友做客的礼貌性用语;第三类、问及别人自身情况或家庭情况的礼貌性用语;第四类、在大街上询问他人走路方向的礼貌性用语;第五类、在商场购物或者在旅游景点进行旅游时的礼貌性用语。少数民族学生完全可以根据上述细分的若干类别认真仔细地学习,并且还要将这些细分的礼貌性用语在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少数民族学生还可从根源层面对汉语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整理,譬如可对汉语中的词汇从根源角度进行分类,汉民族的传统文化深受佛教理念的深刻影响,因此汉语中相当多的词汇都是来自佛教中的一些词汇,目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佛教词汇有这些:佛祖、吃斋念佛、佛面蛇心、圆满、障碍、胜利、利益等,这些词语经常在佛经中出现,现在已经成为汉语中的常用词汇,倘若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知识的时候,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其分类整理,然后分门别类地进行记忆,并且及时地将这些词汇运用于实践生活的语境中,在提升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知识运用能力上定能获得良好效果。
四、不断强化克服学习困难的能力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汉语中的一切对这些少数民族学生来说都是相当陌生的。面对陌生的语言环境,对于一般人而言往往都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来适应,性格开朗的少数民族学生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陌生的语言环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彻底融入汉语语境,可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少数民族学生,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会遭受到一定的压力,学习上也会遭受到一定的压力,在双重压力下,性格内向的少数民族学生就会对汉语的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和闭塞心理,不喜欢和身边的汉族同志进行言语上的交流与沟通,长此以往,这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少数民族学生就将学习汉语看成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在心理上就会对汉语交际产生畏惧心理,不会积极主动地在实践生活中去运用汉语知识,更难以配合汉语教师的汉语知识教学,如此消极颓废的心态对于学习汉语知识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为了切实提升汉语交际能力,少数民族学生必须在学习汉语知识的进程中克服畏难心理。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和语言能力适应强的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多交往
少数民族学生为了提升自己的汉语知识运用能力可以和语言适应能力强的少数民族学生经常交谈,向这些人请教学习汉语的诀窍与经验,并可将内心的学习感受说给对方听,并请对方给出指导性的学习意见,这样就能加速自己学习汉语的进程
2.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虚心接受老师指导
少数民族学生为了提升自己的汉语知识运用能力还必须积极参与汉语课堂教学,虚心接受汉语教师的指导意见。汉语教师在讲解语用知识时,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对于不懂的汉语问题一定要请教老师,直到搞清楚为止。此外,少数民族学生还应该以虚心的态度对待汉语教师的指导,不能以本民族的文化来看待汉语教师的讲解,务必从虚心的角度请教汉语教师,按照汉语教师的要求去学习汉语知识,如此方能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3.广泛结交汉族朋友,多参加汉族同志社交活动
少数民族学生要切实掌握好汉语知识,还必须广泛结交汉族朋友,多与汉族朋友进行交谈,多参加汉族同志社交活动,让自己的日常生活与汉语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就会有大量使用汉语的机会,在反复的汉语交谈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知识运用水准则会大幅提升。具体来说,少数民族学生可多参与一些汉族同志的家庭聚会、朋友聚餐、舞会以及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这些社交活动可给少数民族学生创设大量的学习汉语知识的机会,但是参与这类活动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
五、结束语
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进程中,深受少数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语言习惯的影响,经常会在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进程中沿用少数民族的思维习惯与语言习惯,将少数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交际中需要表述的言语,用直接的方式翻译成中文表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在运用汉语知识时出现大量的错误。汉语教师在教学进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并尽最大的力量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去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的错误运用汉语的问题,研究少数民族學生汉语学习方法最终目的是为了预防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出现错误,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知识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阿舒.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若干元认知策略调查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09)
[2]阿依古丽·肉孜,郑彩霞.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之“怪”现象分析[J].成功(教育).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