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梦梦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牢固正确的物理概念和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对高中物理的教学摸索,我发现要使学生形成物理概念,掌握基本的物理规律,决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被动地从教科书上或老师那里接受一些概念和规律的条文,而是在学生头脑深处发生一系列极其深刻的、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本文就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关键词】概念教学;物理概念;学习兴趣
一、通过列举事实进行概念教学
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有很多事物和现象都和物理概念相关,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物理概念,可以恰当地列举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例如,教师在教授“惯性”概念时,可以利用学生坐公交车的经历帮助他们理解“公交车启动的时候,人会向后仰,刹车的时候,人会向前倾”的现象。这样学生就能理解“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再如,在讲授“质点”时,学生很难理解这个概念,简单地说质点就是忽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只计其质量的点。然而,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将其看着是质点呢?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地理知识进行举例,使质点的说法形象化。我们都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因此地球距离太阳的位置不停地发生变化,如果说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1.5×108km,而地球的直径只有1.3×104km,还不到它与太阳距离的万分之一。这就是说如果在研究地球的公转时,由于地球运动而引起地球上面物体运动存在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即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和形状,把地球看成一个质点。但是如果要研究地球的自转,就不能忽略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把它看成一个质点。又如,行驶在轨道上面的火车,它的内部结构很复杂,特别是发动机、传动机构等的运动,但如果只研究整列火车的运动,就不需要考虑火车的内部运动,而把火车看成一个质点在运动。
二、演示实验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施概念教学时,演示实验法往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个生动的演示实验,可创设一种良好的物理环境,提供给学生鲜明具体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引导学生对现象特征的概括形成自己的概念。如“弹力”概念的教学,用弹簧,钢片等演示,让学生体会到弹力的产生本质是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高中物理中有很多的概念教学,都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的方法达到变抽象为形象,从而理解并掌握概念的目的。如“压强”“电场”“电阻”“磁场”等概念的教学。
三、有趣现象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生活,生产实践及现代高科技中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如对“超重”,“失重”概念的认识,先以电梯上升或下降的整个过程中感受到的现象说明和分析什么是“超重”、“失重”现象;再以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上天、在太空飞行、返回地面三个过程为例,分析杨利伟感受到的“超重”、“失重”现象,达到加深理解“超重”、“失重”概念的目的。再如,“向心力”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但学生们都有骑自行车转弯这一经历,通过帮助学生分析自行车转弯时的向心力来源,以及车身为什么向内倾斜,通过学生对“向心力”切身的体会来理解掌握这一概念。
四、连接法
物理概念大多数是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新概念的建立主要依赖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相关概念。因此,在进行概念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已有旧知识的作用进而引入新概念,这是物理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方法。在引入“能量”这个概念时,我先沿用初中时学过的一些粗浅定义:一个物体能够对外界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了能量。在此基础上,讨论怎样定量确定能量的变化问题,从而得出用“做功的多少来确定能量变化的多少”这样一个基本认识,再通过列举事例进行分析进而引入“能量”的概念。
五、循序漸进全方位认识概念
学生初步建立了概念,这只是从正面对概念的认识。有的概念牵涉的面很广,学生对这些概念的认识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得很透彻,这样的概念的教学,我们只能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阶段地逐步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例如“力”的概念,初中只讲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而高中阶段有关“力”的概念可以说贯穿了整个高中物理,高中阶段进一步把力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联系起来,指出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强调力的矢量性,由重力到弹力、摩擦力,进而到万有引力。由力学中的常见三种力到热学中的分子力;由电场力到磁场力;由宏观上的引力到微观里的核力;由物体直接接触相互作用产生的力到物体与物体不直接接触而通过场发生相互作用产生的力。对这么多有关力的概念的理解只能依据教材,依据学生认识规律逐步加深。只有分层次、抓阶段、才会不断深化概念,对概念的理解更加全面,更加彻底。
参考文献:
[1]郑淳,郭定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概念课的有效教学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1)
[2]李小丹.合理选择切入佳点搞好物理概念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