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和谐”与“语文教学”联动、互融

2015-07-04 04:40王红丽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1期
关键词:和谐课堂和谐

王红丽

【摘 要】“语文”与“和谐”似乎是不相关联,但从教学的本质来说,是为了育人,语文教学只是以“语文”为载体来实现育人的目标,尤其是小学语文。现代社会正向和谐社会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四个“学会”之一“学会共处”,我以为大概也是借和谐之意,通过和谐的教育来要培养能与社会各元素和谐共处、具有良好和谐意识的人才,这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语文教学的过程来说,更应该注重“和谐”“协调”;通过和谐互动来完善生命的历程,实现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教育和谐;几种和谐关系;和谐课堂

随着构建“和谐社会”观念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也受此启发,深深感到我们语文教师也有责任构建和谐的语文教学,或是带动其它学科来共同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使其始终处于和谐之中。

一、现代教育需要和谐的语文教育

当人们的物质条件逐渐改善的同时,人们的生活中、社会上各种不和谐因素呼唤和谐来逐渐增强现代人的融合意识,和谐理念也进入到教育领域,创办和谐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成了摆在我们面前新的课题,也就出现了“教育和谐”的理念,“教育和谐”的观念已经被普遍的接受,它具体体现在“课堂和谐平衡”上,从和谐的视角探讨营造课堂教学的优质环境,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语文教育是民族语言文化中人文主义情怀、智慧和创新品格的教育,自然担当传递汉民族文化底蕴的重任。”既然语文学科担负着汉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那么回顾中国古老的文明就会发现其与和谐化的教育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维,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追求:即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相处,几乎可以说中国古代文明就是一种和谐化的文明。

“语文教学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讲究“文必载道”,道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并且是具有时代特色的,我认为在今天的和谐社会中,语文的“道”就应该包括“和谐”之道。既然语文的内容已经具有“和谐”之道,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必然要渗透“和谐意识”,在实际的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从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看待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现在正在进行课程的改革,新的语文课程理念中就包含了“和谐”的理念。从教材来看,“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现代意识”必然包括“和谐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就是和谐意识的具体体现;在课文的编排上,也是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来进行的,完全打破了过去以文章的体裁来编排,也充分地体现了语文“人文性”的特点;从学习的主体来看,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提倡多元化的评价,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这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和谐观念;从师生关系来说,强调的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也符合和谐的“和谐”特征,也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形势气氛相吻全。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和谐意识”也是形势所需。

综上所述,和谐意识已经被当今社会所认同,并且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作为语文学科教学,不管是从传承文明的角度,還是从课程改革的角度来说,都应该与和谐相联,从而更好的发挥语文育人的作用。

二、在语文教学中,就要注意以下几个关系的和谐

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来看,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质和审美情趣,完善学生的人格,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和谐”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就要注意以下几个关系的和谐。

1.师生关系的和谐

师生关系的和谐具体是民主、平等。即教师要有民主的教态,废除师道尊严,“蹲下来”教学生,不能高居学生之上,要建立师生教学伙伴关系,由教学中的权威变成合作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要实现老师角色的转变,就要树立一种服务意识,懂得我们是在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在现代的课堂教学中,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发表独到的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另辟蹊径,探求知识与真理,在这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容易,这才能使我们的学习变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2.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作为教师都知道教书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教,现在的教学也由重知识的传授到重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过去的教学模式是重“教”轻“学”,使教学不能得到和谐发展,而“和谐”理念要求我们“以学生学为中心”,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教学发展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课堂情况和教学内容等种种矛盾的解决,最佳的教学效果,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均来自于师生共同创造的和谐的课堂气氛。那么,如何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呢?一是要情感共鸣,产生教学合力。如《小音乐家杨科》的悲愤之情,《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猫》的爱怜之情……全都可以通过教师艺术地传递出来,震撼一个个学生的心灵,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其次是要发扬民主,唤起成功欲望。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素质,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有灵活的教学方法,不轻易指责批评学生,常常给学生以鼓励和支持,尤其是关爱那些中差生。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环节后,及时进行学习评估,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让学生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参与了教学活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保持、提高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3.学科教学与育人教育的和谐

说白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书和育人的和谐,素质教育的施行其最大的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即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育人的功效,即要求学科教学与育人教育的和谐统一。

三、语文课堂是我们创造和谐的大舞台

语文课由于它自身积淀的丰厚的人文底蕴使它更贴近人的心灵世界,更关怀人的自由想象、情感体验和精神交流,所以说要使课堂的和谐平衡,这也是“教育和谐”理念的核心。课堂是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师生共同活动才是平衡,教师独霸课堂本身就是不正常的、是失衡。

只要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注意到四个环节的协调发展,并具有以下几种意识,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1.尊重意识

师生都是课堂的共同参与者,是处于平等的地位的。学生不再是教师加工的产品,而要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如此,学生还是一个有尊严的完整的人。

2.期待意识

我们的课堂里是一群群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活力、有朝气,有个性,有差异,都期待成功。

3.赏识意识

希望别人赏识是人的本性。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看到学生为语文学习付出的努力;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欣赏他们的价值,让学生生活在和谐温暖、相互信任、相互赞赏的氛围中,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4.激励意识

激励能催人奋进,鼓舞人心,“良言一句三冬暧”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和谐课堂中,教师除语言激励外,还有多种的表达方式:一个赞许鼓励的眼神;一个欣赏的微笑;一个理解宽容的手势。

在和谐建设的大背景下,在“教育和谐”逐渐被接受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和谐意识”,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道路,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那么语文学科就一定能发挥出“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实现语文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和谐课堂和谐
走进皇甫感悟精彩
关注主体,提高效率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新课改下中职校和谐教学课堂的构建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跳动的精灵
如何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氛围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