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泛的ESP教学观指导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2015-07-04 22:16聂庆娟霍兴花
今日财富 2015年36期
关键词:ESP教学

聂庆娟 霍兴花

摘要:新形势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主要存在于EGP还是ESP之争。笔者及其团队开设农业英语的教学实践从课程设置、授课模式、教材编写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探索出了一条以宽泛的ESP教学观为指导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关键词:ESP教学;农业英语;宽泛的ESP教学观

一、引言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历经三次发展,从最初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到听说能力培养的转向,均围绕语言知识和技能展开。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学生的阅读听说能力已有明显提高。然而伴随国际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间竞争日益激烈,仅能进行一般交流还不够,必须能在专业领域内进行交流。因此,我们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现教学中心由一般语言技能向专业英语能力的转向势在必行,即跳出语言技能的本体,选择以“通过英语获取所需的信息、表达自己的专业思想为出发点,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提高语言水平,走内容驱动的教学路子”(俞理明,韩建侠,2012: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积极倡导ESP教学。蔡基刚(2010)指出大学的基础英语教学应适时向专门用途英语转移,即实现EGP向ESP教学中心的转向,ESP应该成为我國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二、宽泛的ESP教学观的理据

提起专业英语,人们自然想起商务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等与学科专业密切相关的全英文专业课程,令众多缺乏专业知识的大学英语教师望而却步,实际上这是对ESP的误解。蔡基刚曾撰文从理论源头上对此加以澄清(2013)。他引用Strevens(1998)提出的ESP的两个补充特征,指出ESP教学可以只限于某一种语言技能的培养,如阅读技能、口语交际技能,也可以根据任何一种教学法进行教学,如交际法等,因此真正的ESP教学并非想象中的专业英语教学。

Hutchinson 和 Waters (1987)将ESP定义为 “一种方法而非产品,即它是基于学习者需求的一种语言学习方法”。基于此,ESP应当是一种语言学习而非单纯的内容学习。他们还提出了宽泛的 ESP教学观,即针对不同学科中的共性。英国学者Robinson (1980)指出:语言本身的教学并不是ESP的终结,而利用语言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才是ESP的真正目的。它阐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即ESP教学为语言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学习获取专业知识,了解不同学科专业英语的体裁和语篇等知识,这一观点与Hutchinson的见解不谋而合。即不同于专业英语或双语教学,ESP教学并非单纯的内容教学,而是一种语言教学。

我国著名学者蔡基刚对专业英语和ESP做了区分,认为专业英语实质上属于一种偏向内容的双语课程或全英语课程,而非ESP教学,教师主要通过翻译和词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学科专业知识。ESP教学重点在于各自学科领域内的语篇、体裁,尤其是这些领域的交流策略和技能,而非内容,目标是训练学生专业上的听说读写学术交流能力。内容只是载体,无需系统或全面,更不一定必须是专业的前沿成果。真正的ESP教学不是内容教学,而是语言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师都能胜任的(蔡基刚,2013:57)。面对通用英语无路可走,学术英语太专太难走不下去的形势,提倡宽泛的ESP教学观,开设一般专业英语课程正是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改革可借鉴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借助一般专业内容学习训练学生专业英语学术交流能力,既能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又能增强语言技能,从而为通用英语顺利过渡到学术英语课程奠定基础。

三、青岛农业大学农业英语个案分析

(一)、课程设置。鉴于ESP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笔者所在青岛农业大学第四学期为全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农业英语,一种介于通用英语和专业英语之间的衔接性课程。该课程以ESP理论为指导,以需要分析为基石,以农业知识为依托,注重语言学习,旨在通过学习农业英语知识如专业词汇术语、句式结构、体裁特点等内容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听说读写的学术交流能力。该课程立足农业院校专业特色,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学习者的需求,内容涵盖农学植保,资源环境、动物科学、海洋工程、合作社、食品科学、农业机械、建筑工程、园林园艺等学科,文章体裁兼具专业英语和通用英语的特征,旨在通过一般农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学术交流能力。该课程开设一学期,共64学时,4学分。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课程组在课程设置、授课模式、教材编写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探索出了一条以宽泛的ESP教学观为指导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二)、教学模式。ESP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决定其不同于EGP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吴静,2004:80)。农业英语以培养学生通过一般专业知识学习达到用英语进行专业上的语言交流能力为目标,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如合作学习、发现式、探究式教学,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作为语言教学,ESP教学方法极其灵活,可以根据任何一种教学法进行教学,如交际法等(Strevens,1988: 1-13)。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综合运用语篇分析法、任务教学法、交际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小组汇报、课堂讨论、实践调查等多种授课模式将语言学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使学生增强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学术交流能力。

以第5单元合作社与农业经济为例,A课文 Is China's Future Co-operative? 重点关注中国合作社过去、现在与未来;B课文Agritourism介绍了美国的观光农业;C课文Cooperatives Are All around You宏观概述了合作社。文章内容并非前沿成果,但均与合作社和农业经济相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文章内容、体裁差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如A课文主要采用语篇分析教学法,提高学生对语篇结构的整体把握,了解合作社词汇术语、句式结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在语篇层面上进行交际的能力。任务教学法贯穿整个单元教学,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充分参与知识构建,逐步提高语言及知识水平。比如课文导入引用本校著名草莓教授“姜卓俊”的事迹引起学生的共鸣,并结合本校合作社学院引出相关话题的讨论,使知识建构在听说练习过程中完成,不但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增强了其自主学习能力。B课文主要采用任务教学法,实施分组讨论、小组汇报等增强学生对美国观光农业定义、发展、存在的形式等内容的掌握。此外,播放与合作社有关的音频,设计听力题目,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

本课程授课教师均为大学英语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因此教师通过课前查阅文献资料、请教专业教师,采取自学加求学的方式掌握了一般专业知识,然后再将专业知识通过语言教学传授给学生。教师讲解无需过于专业,多以通俗、大众化的语言解释一般专业知识。本课程教学实践证明以宽泛的ESP教学观为指导的大学英语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三)、教材编写。教材编写是ESP教学极其重要的环节,而缺乏合适的教材一直是困扰我国ESP教学的瓶颈。基于宽泛的ESP教学观,课程组自编教材,秉承普及一般专业知识不但专注专业知识、语言地道以及满足不同专业学生需求的原则,从国外各大主流媒体网站、报刊杂志等选取原汁原味的英语文摘评论等,适当进行加工。文章体裁介于专业英语和通用英语之间,课文内容涉及专业知识,但并不局限于前沿知识,每个单元3篇课文。文章选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习题设置上坚持专业知识学习与语言学习并重的原则,题目形式多变,内容涉及专业知识,如术语翻译、术语连线专门考查学生对专业英语一般知识的掌握,选词填空、段落翻译、句子翻译、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等以专业内容为依托借助四六级考试题型,既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又能有效提升语言技能,兼顾学生专业需求和语言技能,深受学生欢迎。

(四)、课程评估。为了解学生对农业英语课程的总体态度和认知,课程组在课程结束前当堂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课程的认知、课程目标体系评价、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教材等,其中还设置了一道开放式问题,征求学生对农业英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27份,全部回收,有效问卷621份。

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對农业英语有正确的认知。81.6%的学生认为农业院校有必要开设农业英语;69.4%的学生认为该课程既提高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语言能力;64.4%的学生认为提高了专业知识和词汇。针对教材内容,71.2%的学生认为教材科普性和趣味性最重要。学生对本课程的意见集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多数学生希望教材内容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减少专业知识,增加科普知识,同时注重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并重,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重视语言技能的提高。

通过个别访谈我们了解到,学生认为应当减少专门学术知识,增加一般专业知识。综合分析发现,农业院校学生对学习农业英语知识的需求迫切,在农业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开设农业英语极为必要。课程内容上应当注重一般专业知识,减少专门学术知识的比重,即为学生普及学科专业英语的一般知识,为将来专业英语学习、阅读英语文献等打下基础。农业英语课程教学不是专业教学,而是一般专业知识的语言教学,课程应通过专业知识学习提高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

四、总结

青岛农业大学农业英语课程教学实践表明,以宽泛的ESP教学观为指导,将通用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相融合,涉猎一般专业知识,了解一般专业词汇术语,掌握一般学科英语语言特征和翻译方法,通过内容学习获取专业词汇术语,了解专业英语一般句式结构和题材特点,一方面有助于充分发挥英语语言的工具性,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从通用英语向专业英语的顺利过渡,为将来专业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同时也为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指明了道路。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T. & 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Robinson, P. C. ESP Today, a Practitioners Guide. Helmel Hempsted: Prentice Hall, 1991.

[3]Strevens,P.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appraisal[A[.In M.Tickoo ( ed.).ESP: State of the Art[C].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1988: 1-13.

[4]蔡基刚,ELE还是ESP,再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2010(9),P212。

[5]蔡基刚,误解与偏见:阻碍我国大学英语ESP教学发展的关键[J],《外语教学》,2013(1):P57。

[6]吴静,ESP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湘南学院学报》,2004(6), P80

[7]俞理明,韩建侠,内容驱动还是语言驱动——对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点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3),P2。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J12WE02)、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科校级课题(YB14041)、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教学研究项目(XJG2013166)的阶段性成果。

*通讯作者:霍兴花 (1964-),女,山东滨州人,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教学,二语习得。

猜你喜欢
ESP教学
高职ESP教师的专业素质研究
转型期ESP教学和ESP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任务型教学法在医药类院校ESP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环境下ESP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ESP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中医药院校开展ESP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需求分析理论视域下高校ESP英语教学探析
ADDIE教学模式在ESP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需求分析的医学英语教学研究
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军队院校ESP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