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梅
摘 要:根據GJB9001B-2009标准的管理思路和管理要求,结合审核实践,就标准中的7.5.6关键过程审核提出几点看法,供从事质量管理的同行参考。
关键词:关键过程;识别与确认;控制;审核
一、概述
为保证产品质量,在军工产品研制中GJB 9001B《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各单位必须贯彻的标准之一。该标准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为组织提供持续改进的框架,可以帮助组织提供持续满足要求的产品,以增加顾客对组织及其产品的满意程度。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GJB 9001B涉及的关键过程的有关要求进行了简单分析,重点阐述了关键过程的识别和确定、控制以及审核要点,旨在使关键过程得到正确识别和有效控制,提高质量审核的有效性,进而保证产品质量。
二、关键过程的识别和确定
GJB9001B标准在强调对一般过程实施控制的同时,突出了对关键过程的控制。关键过程如果未能得到正确识别和有效控制,将可能导致不可接受的风险。
关键过程是“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关键过程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过程等。”
从关键过程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其识别和确定应从设计和开发过程和生产过程两个方面进行。
(一)、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识别和确定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在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应按 GJB190-1986《特性分类》的要求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包括技术指标分析、设计分析、选定检验单元等),形成《产品特性分析报告》,确定产品的关键特性和重要特性、关键件和重要件,选定检验单元,按 GJB 190-1986《特性分类》要求的标识方法在图样和技术文件上标识。 在此基础上,编制《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明细表》。这个明细表是设计输出文件之一,也是确定关键过程的基础和依据。
(二)、在生产过程中识别和确定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过程等。需说明的是,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过程等,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由组织自行确定。工艺技术人员应根据《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明细表》及生产过程中识别和确定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过程等,确定关键过程。
凡符合下述情况的,应确定为关键过程:
1、形成关键特性、重要特性的过程;
2、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过程等;
3、如是配套产品,应根据上级系统单位的要求具体确定;如果顾客提供的图纸有关键或重要特性,按顾客图样的标识确定关键过程,如果没有关重特性标识,按第(2)条的规定,确定有否为关键过程。
在确定关键过程的基础上,编制《关键过程明细表》,明确与关键过程有关的产品、过程(工序)、质量特性等。《关键过程明细表》可以按产品组织统一编制,也可以按生产单位(如分厂、车间)分别编制,以便于管理为准。
(三)、识别和确定关键过程需关注几个问题:
1、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过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由组织根据自身的产品加工质量稳定情况、资源配置情况、管理情况自行分析、确定;关键过程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满足规范要求,最终满足组织的经济利益。
2、有一种观点认为:关键过程一定是加工困难、不易控制的过程,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有些关键过程形成的关键或重要特性并不难以加工、也不难控制,是按对形成产品质量的重要程度确定的;而那些加工困难、不易控制、质量不稳定的过程也应定为关键过程,但他们并不一定具有关键或重要特性。这就是说,关键过程不一定是加工困难、不易控制的过程;而加工困难、不易控制的过程应确定为关键过程。
3、一般的说,关键过程存在于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如果采购的原材料、元器件具有关键或重要特性,采购也应确定为关键过程。
4、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由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通过特性分析得出,是设计输出的内容之一,不是生产行为,不得在生产过程后续“补充”确定。
某些质量特性因难以加工、加工产品质量不稳定或一旦失误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等原因,确定为关键过程时,这些要控制的特性可称为“需控制的质量特性”。
5、外包过程含有关键过程的,组织应予以识别,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控制、监督。
6、对本企业的技术诀窍或要求保密、避免同行效法的工序,顾客要求严加控制的工序,也可确定为关键过程。
7、如果在生产中,根据加工管理情况,如发现某零件质量不稳定,为加强过程控制,减少质量波动,也要及时追加确定其为关键过程,修订(增加)《关键过程明细表》。
8、不是所有产品都有关键过程,应从关键过程的定义和组织的规定出发,去识别和确定产品是否有关键过程。
9、试验过程也应识别关键过程并加以控制,试验过程的关键过程的识别和确定是参照产品关键过程确定进行的。试验过程仅是验证过程,是对产品特性的检查和确认的过程,因此其关键过程的确定,不能完全按产品特性分析-关键特性-关键过程-关键过程控制的模式实施。试验过程的关键过程可能首先要识别好,经咨询军工行业内相关专门的试验单位,其试验过程中关键过程确定,一般不进行特性分析,是按工程经验根据以下原则进行判定:
(1)、试验中验证参数的重要性,其不能准确确定,则试验失败,即是从考虑对试验结果影响的重要性来判定;
(2)、从保证试验件安全考虑,某参数不正确可能造成试验件破坏的后果;
(3)、属于试验过程中可控制的参数,对这样确定的关键过程的总量不应过多,应选其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即可。
三、关键过程控制
(一)、编制关键过程工艺文件
关键过程工艺文件是为了指导关键过程的操作,关键过程应在工艺文件上进行标识。
工艺文件的内容包括产品的质量要求、操作者、设备、测量工具、原材料、环境和安全操作规范等要求。要求工艺参数齐全、适宜、可操作,并经审查批准。对需要保密的工艺,可采取保密措施。
关键过程的标识方法,可以在编制工艺文件时同时标识,也可以由图章标识,具体方法组织自定,以起到警示作用为准。
(二)、设置质量控制点,对关键过程的过程参数、产品的关键特性或重要特性进行有效的监视和控制
对每个关键过程可编制作业指导文件,规定对过程参数、需控制的产品质量特性进行控制、监视测量的方法手段。文件可单独编制,简单的可包括在工艺规程内,并按作业指导文件的规定,对每个关键过程实施质量控制。
对关键过程控制的其他要求,应按GJB9001B中7.5.1“生产和服务的提供”和7.5.6“关键过程”条款的要求进行。
某些组织在关键过程控制中,规定了关键过程必须实行三定(即定工序、定人员、定设备),要求填写“三定表”,这也是 GJB467-1988 标准的规定。虽说GJB467-1988 标准已经修订为 GJB 467A-2008 标准了,新标准已取消了“三定表”的要求,但对组织而言,“三定表”还要不要由组织自己决定,有“三定表”和没有“三定表”均不违反标准的要求。如果组织规定了要使用“三定表”, 组织就要按规定实施,审核时也应按组织的规定进行审核。
五、关键过程的现场审核要点
关键过程的现场审核应从识别和确定、控制两方面检查:
(一)、关键过程的识别和确定
1、通过检查《产品特性分析报告》或《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明细表》,同时检查《关键过程明细表》,看关键过程的设置与《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明细表》的规定是否协调一致,有否遗漏;关键过程明细表,通常含有特性要求、控制要求等信息,仅列出关键过程名称是没有意义的。
2、为上一级产品单位配套的,查看上一级单位下发的图样、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的技术文件,看与组织产品《关键过程明细表》的规定是否一致,是否遗漏;
3、通过不合格品审理报告、检验记录、数据分析报告等,检查是否有质量不稳定的工序(或质量特性),看是否需纳入关键过程;
4、通过审核工艺规程,看是否有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过程,如有的原材料特别昂贵,要根据实际情况看是否需纳入关键过程;
(二)、关键过程控制
先检查关键过程控制文件,再检查控制效果:
1、检查是否对关键过程工艺文件进行了评审;
2、检查工艺文件(含作业指导书等)、加工现场、批次加工跟踪卡等关键过程标识;
3、查与关键过程有关的人员(操作者、检验员)资格考核和持证上岗情况;
4、关键件、重要件在使用代用材料时,是否进行了充分的试验验证,并严格审批;
5、是否按作业指导书等文件的控制要求,对产品质量、过程参数进行监测,检查监测记录与规定是否相符;
6、检查首件检验记录,是否按规定进行了首件检验和实测记录;
7、对关键特性、重要特性超差的产品办理让步接收时,是否按比一般件高一级进行审批,并征得了顾客代表同意;
8、是否规定运用统计技术,如有,按规定检查统计技术应用,同时看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波动性;
9、是否按要求填写和保持了关键过程质量记录(包括关键工序过程记录和检验测试记录等),是否具有可追溯性。
六、結束语
对军工产品而言,“质量第一”理念贯穿产品全寿命周期,而关键过程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抓不住关键,就失去了重点。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过程中,正确识别关键过程,抓住审核要点,发现企业关键过程控制薄弱点,发挥质量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的信息价值,使其达到增值的作用,进而保证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