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于莉
【摘 要】识字教学时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石,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它远不如阅读教学那样诗情画意,也不如习作教学那样异彩纷呈,更不如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那样生动活泼,但是,它却是制约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瓶颈。
【关键词】识字;低年级;自主;兴趣
一直以来,我们低年级的大部分老师都存在困惑:课文比较长,怎样处理课时问题?是先学习课文还是先识字?识字是重点还是理解课文是重点?边学文边识字这样一来,一篇课文往往会被切割得支离破碎。还有的教师认为像这样教学教师仍然以分析课文为重点,没有突出识字。随着新一轮教育模式的不断推出,一些老师还是利用以前的教学方法死板硬套的教授识字,效果实在不佳!由此,在这一形势下,我也在几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展开了对这一课题的思索与研究。以下我将从如何在識字改革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等等阐述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模式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先预习再随文,拓宽识字途径
温故而知新,预习同样也能知新。为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在上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预习生字。首先,布置学生在家长或姐姐哥哥的帮助下,初读课文。一年级课文内容大多儿歌化,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容易掌握,很快就能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能熟练地阅读课文,并不等于学生就能认识课文中的每一个字。他们往往表现为:课文读得很熟甚至能背诵,但是课文中的生字单个指出来有的却不认识。因此,在学生预习完生字后还有些字不认识时,可以让学生读读课文,然后从课文中找出生字所在的位置,再结合课文的句子认识生字。比如:学习《家》一课,学生熟练地读完课文,教师板书生字“蓝”,学生不认识,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指读课文,并找找“蓝”的位置。这样,当学生读到“蓝天是小鸟的家”时,就会很快说出“蓝”字的读音。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生字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很自然地就会运用这一方法进行识字。
二、掌握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学生在没有学习拼音的情况下,刚接触一篇新课文,要想认识文中的生字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采取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熟悉课文,比如说,听录音朗读、师范读、小老师领读,这时学生对课文比较熟悉了,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读课文时进行随文识字。如果遇到比较难读、难认的字可以先作一下标记,然后师生一起来学习记录的难字,在学习的同时,告诉学生认字的方法: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中有读,读中有悟,学习生字不能脱离课文,注意这个字的邻居是谁,它还能和谁交上朋友。不仅要记住这个字的音,还要记住它的形。例如:我在教“唱”字时,提问学生: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呢?有的学生说:“一口二日”,也有的学生说:“口”字加“昌”字,还有的学生说:“日日张口唱”,这样学生对这个字的印象比较深刻了,也就记住这个字了。
三、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心情愉快,乐与思考,勇于探索,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教师更要顺应儿童的心理,巧妙地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识字的情境以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我在识字教学实践中,从教学学要出发,依据识字内容,创设一些具体场景和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识字,让学生先感知,体验后理解运用,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多媒体、表演、绘画、音乐帮助学生识字。
例:在教学“鸟”字有哪些相似之处,然后再由学生学学“小鸟飞”学学它的叫声。再学学它的叫声,再把它画下来。这样,抽象的“鸟”字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好奇心很好的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生趣盎然的生活情境中识字,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识字效果。
语文源于生活,但最终要回归生活,这是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把识字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再比如:教学生字“舟。我先借助挂图,绘声绘色地描述。把他们带入一个小舟上行驶。再问他们“舟”和实物舟的相似之处。这样枯燥的识字就成为学生积极探索的目标,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困难迎刃而解。因此我们要彻底改变以往封闭的识字教学局面,创设一个开放多维的教学环境。拉近韵文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四、探究识字规律,感受识字乐趣
第斯多惠说:“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在识字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被动地记、机械地炒,学生会马上厌倦。教师只有调动学生的识字愿望,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形成独立识字的本领,去主动认字,体会成功的快乐,才能让学生的兴趣持之以恒,让单纯的兴趣变成学生的一种心理满足,形成学习的内驱力探究识字就是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识字,初步寻找规律。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记得有一本杂志上这样写道:说教学生字“染”三种老师的不同教法。第一位教师为了解决学生易把“染”字多写一点这个难点,先在黑板上写了“九”和“丸”两个字。然后提问:“染料店的染字右上面是‘九还是‘丸?”学生齐声回答:“是九”,为什么是?“九”不是“丸”呢?教师的问题犹如一石击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染料店里有没有药丸卖”?学生齐答:“没有”!“对!”染料店里没有药丸!老师巧妙的点拨,一下子就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第二位教师教“染”字,把染拆成三部分水、木、九。然后问学生为什么“染”字里面有这些部件。学生经过讨论后争相回答:①因为染色要用水,所以染字里面要有水。②因为染料是从植物中提炼而成的,所以“染”字里面要有木。为什么“染”字里面要有“九”呢?老师解释在古代就表示多的意思,这里面表示在染东西时要染多次才能染好的意思。这样一来,深深地定格在学生的脑海里面了。第三位教师课前准备了一小团雪白的棉花和一瓶红墨水,上课时,她讲了字音、形后。把棉花蘸上红墨水之后取出,并在演示中引导学生观察,然后问道:“谁能用自己的话把棉花变色的现象讲清楚呢?”一位学生说:“红墨水把棉花染红了,短短几分钟。染字的含义这个教学难点就被突破了。”
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我很有感触。这样的教学方法和那些硬性规定学生抄写10遍甚至更多的机械重复的简单做法相比,效果一定会好得多。于是每次教学生字,我就会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学习“笔”字时,我先出示一支毛笔问:这是什么笔?你是怎样记住“笔”字的?学生会说,我看见笔杆是用竹子做的,笔尖是用毛做的,我记住“毛”字上面加竹子头就是笔。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识字效率。增加了学生的自信。
作者简介:
于莉,女,(1984.6~ ),江苏金坛,本科,金坛市儒林中心小学,小学一级,研究方向;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