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
【摘 要】有效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教师更多的实践与思考。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积极的思考和大胆的实践,不断求变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落到实处。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单阐述了如何做好中学数学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学。以往教师都能教的内容准备得竭尽所能,讲课时也能做到如行云流水一样畅通,尽力处处讲到,却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忽略了学困生的困惑。这种单纯传授知识却忽略了对学生主体作用的指导和发挥。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努力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对事物认识、分析、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成功的喜悦中激发热爱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实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一、吃透教材、明确目标、制作学案、整合教材
(1)学案引导,学会预习: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初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笔者利用学案提出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明确学习的目的;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前提测评并根据学案上给的提纲,思考熟悉知识点,记下不懂的问题。在阅读课本,查看参考书的基础上完成预习自测题,检查预习效果。
(2)明确目标,学会学习: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它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限定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至关重要。目标设置既要符合“课程目标”中“总目标”的要求,又要体现现阶段、本章节的具体目标定位,避免广度和深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创设的教学时空和教学环境。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应用与生活的广泛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4)单元整合,整体推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相当规模的一类知识整个单元具有相似的呈现形式:定义——判定——性质;公式——应用——公式逆用。我们传统教学是今天教定理1.明天教定理2.后天再教定理3.每个定理的学习又以固定的模式展开,而不思考与其它相似知识的联系,证明后用较多的时间直接操练该定理的“应用”。虽然当堂练习效果不错,对刚学的定理能掌握能理解,但当几条定理全部呈现后,学生在定理去运用的选择上就会存在障碍,而且这种单一的教学耗时多,效益低。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运用导学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编出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体系,进行单元整体推进教学法。
二、变“空洞的数学活动”为“有效的数学活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这已经逐渐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目前,在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都可以看到小组活动、合作学习……说明教师已经开始重视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活动,但农村初中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所以数学活动往往是形式上的活动,是表面的、空洞的,无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活动。数学活动要么成了费时低效的“满堂言”,要么成了个别学生的“一言堂”,最容易走两个极端。在创设有效数学活动时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应具有适度挑战性。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受到适度挑战。这样的数学活动就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不会使学生的数学活动停留在活动的浅层次。
(2)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现在讨论的是什么问题?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在思考什么?思维上有无障碍?如何引导?
(3)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对于一些学生标新立异的观点或思维的闪光点,教师都要在正确引导的基础上尽量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例如我在“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中的课堂练习这一数学活动里,让学生练习解方程组:2x-y=4 ①2x=10-y ② 我每组安排一个学生共四位学生在黑板上解题,然后再让几个学生上来批改,其中一个学生的做法被批改为错误,他的做法是:由①得2x=y+4 ③ 把③代入②得y+4=10-y。 ∴2y=6,∴y=3。 把y=3代入③得2x=7, ∴x=7/2。 ∴方程组的解是x=7/2y=3。于是我问:“为什么认为他的解法有错误?”该学生答:“因为老师讲的代入方法不是这样的,他没有按老师的方法做。”我说:“但他的结论与其他的同学是一样的呀!”该学生答不出。于是我趁机表扬解题的学生:“他的解法非常正确,是一种创新的解法!他能够不满足于老师所讲的方法,自己探索出一种新的方法解决问题,这就是一种创新的行为。同学们应多动脑筋,多向这位同学学习,从更多方面去开拓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小组合作、生生互助、讲题辅学、效率提升
(1)小组互助,课堂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一个集体当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往往差异较大,教师在课上如果能充分发挥学优生的力量,不但可以极大地调动学优生的学习动力,还可以促进学困生的进步。于是笔者将学生按成绩及学习能力分成5~6人的小组,课堂上采取小组互助的方式,由各组组长带领组员交流预习成果,互相提问解答。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交流,对问题再认识,加深理解,传授者与接受者都有不同的收获。合作时间,整体把握: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有针对性,不能整节课都交流,这样会让部分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所以,如何合理设计合作环节,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深浅、学生理解的程度等方面有计划又随机安排讨论时间,让课堂互助真正落到实处。
(2)适时指导,养成习惯:小组活动时,教师应该深入学生,参与其中,掌握学情,适时点拨,保证小组学习有效进行。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学会倾听。第二:学会质疑。第三:学会表达。很多学生刚开始都不善于表达,他们的发言有时片言只语;有时又不够简洁,偏离主题。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如何对问题进行分析,比如逐字审题、分清题设结论的关系、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新旧知识的关联等,这样长期训练,一定会取得显著地效果。
(3)讲题辅学,能力提升:讲题的模式如下:①讲作业。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有一定难度的作业,杜绝见困难就躲避的思想,养成善于思考、乐于思考的好习惯。②讲练习。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听讲、触类旁通的学习习惯,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③讲一题多解。当例习题有多种解法时,笔者会请同学找到尽可能多的解题方法,并学会对各种方法进行归纳,比较,选择最优方法。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明显转变,课堂参与度高了,一部分学生会说了,一部分学生课堂上主动提问了,课堂上不再只有教师的声音了。虽然备课没有以前那么轻松了,但学生在课堂上给予的惊喜也让我们感到了创造的快乐。我们只有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动中学,思中学、乐中学,学习才具有了真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松彪,崔静.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J].数理化学习,2010,(10).
[2]王晓兰“小组合作学习”促进课堂高效[J].教育教学论坛,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