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思政工作体系构建研究

2015-07-04 06:56顾裕文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顾裕文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发展的动力资源。“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总结归纳出来的结果,是我国全面的、系统的育人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高校教育过程中,构筑成一个德育教育的立体结构,形成一种不可匹敌的思想合力,调动各方面的力度,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顺利开展。本文阐述了“三全育人”的内涵及其特征,分析了它的理论依据,探讨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方式,构建严密、科学的组织机构,完善“三全育人”的制度机制的途径。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已成为我国的基本政策,重视高校全员化与全方位育人理念,成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任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变化特点,反映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教育责无旁贷。

一、“三全育人”的含义及特征

“三全育人”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产生的一种教育理念,是针对我国人才培养、教育育人的一种归纳总结,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赋予新的内涵。在当今的时代情况下,“三全育人”的教育工作机制,不仅反映了国家对德育发展的期盼,也是德育理论自身内容不断充实的内在要求。主要是第一:全员育人,强调对高校德意教育的普及性,高校中全体教职员工人人都有育人意识,立足本职工作,相互配合,与其他教员交叉合作,形成高校校园内精诚团结的育人团队。第二:全程育人,重点关注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对大学生们的阶段特点及心理变化,进行不同阶段的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大学生活得到充实而有意义;第三,全方位育人,这是从空间概念而言,大学生的学习包括了许多方面,是一个教育系统工程。智育及德育的学习都会渗入他们在校的学习过程,贯穿在各科教师的教学内容中,对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人格修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具有现实意义。

“三全育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整体协合性,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全体员工都有参与,都有进行育人的职责,对当代大学生的各个方面,包括生活、思想及工作都进行有效地引导;

2.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及完善的人格魅力,更好地为国家所用;

3.实操及强效性,在“三全育人”系统中,从现实操作价值角度诠释了“依靠谁开展育人工作”,“如何开展育人工作”和“育成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在育人理念上形成一个立体、人本、整合的思想教育工作模型,达到良好的良人效果。

二、“三全育人”的理论依据及必要性

世上万物都会形成一个系统,一种理论也会以系统的方式成为人们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其一,整体性理论是系统研究最鲜明、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它是由若干的重要元素、单元组合而成,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道德是社会巨系统中的一个分支,是开放、复杂、动态的全息系统,需要各方面的支配和配合,协作参与,共同前进。其二,开放性理论是系统向上发展的前提,現代是信息的时代,打破了疆界和国界的壁垒,多变的社会环境和信息的快捷传播,对学生的思想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因此,培养人才适应不断变幻的世界,以理性的眼光、睿智的思想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地互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其三,协调控制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从协调自觉到控制自发的影响,社会影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达成步调一致,是要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与现实社会发展的要求密不可分的;满足学生的内心世界,将高尚的道德教育潜移默化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

三、构建“三全育人”的教育机制,有力地促进高校德育育人的创新模式

在现代德育教育过程中,它更强调尊重人的自主性和主体性,所以,在高校的德育教学中,要正确对待学生个人的差异性,因人而宜地进行德育的培养,开发学生在创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将潜在的能量化成强大的现实创造力,形成与社会要求所适应的道德品质,综合素质全面地协调发展的教育机制。

1.高校领导带头重视管理,建立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教学机制

德育工作队伍是高等院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全育人”的核心就是育人,组织团队合力育人是它的目标,育人团队的素质对高校德育教育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广集德育人才,拓宽德育渠道,整合到各项规章制度中,强调高校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课的教学,起着统帅的作用,突显出领导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对德育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党政要亲自过问,制定相关的德育规划及策略,组织、协调其他辅助部门积极配合德育教学工作,上下同心同力,配合辅导员及班主任负责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辅导员和班主任各尽其职,充分发挥自身的骨干作用,按照高校党委部署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以此为核心,有序地进行指导和帮助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凭自身过硬的素质典范,塑造良好的育人格局,担任起大学生的人生导航者与引领者的重任,与学生心心相连,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与家庭成员配合,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思想动态与性格特征,切实纠正高校学生只重业务,忽视思想觉悟的不良倾向,顺利开展“三全育人”的德育教育模式,构建成一支思想及水平并驾齐驱的过硬团队。

2.围绕“育人”的核心,建立监控机制

“三全育人”是整合了各种德育资源用以实现育人目标,在实施育人过程中,理所当然地要建立育人核心的服务机制,也就是监控服务机构,对德育教学、德育科研、德育管理及服务等一列教学活动的实施进行有力的监控,全面掌握德育系统的发展动态,有效地促进“三全育人”德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对于高校的德育教学活动,教务处应给予全过程的关注,不仅在其调度,还有控制和监督上,都要有所重视,教务处作为教办重点,它要在德育上统领好全校的德育教学大局;学工部和团委作为教务处的辅助管理机构,他们也要做好相应的职责工作,既在学生的思想工作上实施监督,也要实施相应的控制;除此之外,后勤部也要尽其职能,根据教师和学生们对相关信息的反馈情况进行改进,从而为高校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提供一个优质的服务,也因此而提高高校育人的效果;学校除了以上部分外,其保安部也是有德育的重任的,他们不仅要加强高校校园的安全,禁止违章违法的行为,还要维护好校园内的安定团圆,有一个和谐的校园局面,因此保安部在德育的维护过程中,还有着对全校师生及职工人员身体安全上的体育的职责。

3.建立德育考评制度,完善“三全育人”的德育模式

德育考评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它本着公正、客观的原则,紧紧围绕着“育人”的核心,根据考评对象及考评内容全面地、科学地制定考评标准,考评内容不只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进行考评,还包括了上述中教务处在实施德育过程中的考评,是否实施有效调度,控制和监督;对学工处和团委的考评,考评其思想工作上的监督和控制是否到位;对后勤部的考评,考评其德育环境的良好情况;对保安部的考评,考评其全校人员的安全保障情况等等這些育人教学工作的考评。并以此检测高校德育教学过程中的成效情况及等待改善的问题。通过对德育工作的考评,进行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加强对德育工作的进一步改善,抓好德育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阵地作用,用优质的德育课程教材,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方向,及时发现教师在德育教学中的不足,使“三会育人”德育模式落实到实处。

4.启动激励机制,催化“三全育人”德育模式的深入

“三全育人”德育模式,重在高校的每一名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共建高校校园的德育氛围,形成德育合力。而激励制度是“三全育人”实施措施的锦上添花,高校的学生虽然在认知水平上已较低年级学生有所提高,但他们对其激励的机制依然不能少,唯有采用激励机制才能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因此采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方式,奖励对德育工作的积极参与、并取得成效的学生,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德育的提高离不了全体教职员工的德育工作的参与,正是全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对德育工作的尽心尽职,才能保证学生德育的发展,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同时,也要给全体教职员工相应的激励机制,以促进其更好地德育工作的进行。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对那些德育工作贡献更大的人员树立标杆形象,以鞭策其他人员对德育教育的行为方式,从而达到德育目标的速度更为快捷。比如:学校将德育绩效与教师的评职称、分房等关心的实际问题相互挂钩,以激励优秀德育教师,用奖学金、荣誉证书等形式,以嘉奖品学兼优的学生,同样的,针对那些没有完成硬性规定的教职员工,表现不好的学生,都要给予适度的处罚,以此不仅警戒他们自己要做好德育教育工作,也以反面的例子警示其他人员不与之效仿,让全校师生为学校的德育共努力共进步。

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严密、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更新,网络作为21世纪的主场,它也进入校园这一主阵地,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及敏感的大学生们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高校教学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挖掘隐性资源,拓宽德育的渠道,对全方位育人和创新性思维的开发,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校园网络的德育内容要保证健康、丰富多彩,扩展他们的视野,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律行为,做好自我建设教育。合理利用这个平台,开展一系列的德育教育网络活动,拓展大学生的想象空间及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校通过发布新闻,使学生和家长都能了解到学校及班级的最新动态,教师、学生和家长在交流园地里及时交流信息,既保证了道德教育的活动性,也保证了道德活动的教育性。

四、结语

近年来,通过“三会育人”德育模式,大部分高校已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师队伍逐步形成,德育教育贯彻了教育过程的始终,校园内涌现出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典范人物,与此同时,与社会、家庭等形成了教育网络,共建德育合力,推动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永廷,李雪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难题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3(09) .

[2] 储德峰. 高校“大思政”教育模式的特征及理念[J]. 中国高等教育. 2012(20) .

[3] 刘裕. 高校思政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与研究[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3) .

[4] 尹黎. 浅谈互联网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J]. 经营管理者. 2011(09) .

[5] 叶宇军.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1(07) .

[6] 杨秀云,钟佩君. 高校思政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理念新探[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7] 王丽. 高校思政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J]. 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08).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