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云婷
摘 要:幼儿的绘画活动是幼儿美术教育必不可少的形式,幼儿的绘画活动对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幼儿一生的精神素质和文化修养有奠基作用。本文结合幼儿园以往的绘画教学实践,从绘画教学的模式、绘画教学的方法、绘画教学的形式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绘画教学;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幼儿美术活动不仅仅是为培养小艺术家技能技巧的训练,它完全超出本学科的领域,成为培养具有创造性、开拓性人才的基础工程之一。早在18世纪,法国启蒙学家卢梭就竭力主张教育要保持人的“本性”,要培养“自然人”,并提出“适应自然”的教育方法。适应自然,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他作为一个人基本的内在主体性。“适应自然”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幼儿美术教育,它可诱发幼儿自我表现意识,激活幼儿的创意,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以下笔者就幼儿学习绘画谈一点体会。
一、重视兴趣培养,激发幼儿绘画的积极主动性
绘画活动是幼儿意愿和已有经验的主动表现,而不应该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技法训练。首先应该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进一步创造,尤其是刚入园的幼儿,大多数还处于涂鸦阶段的后期。从教育的角度讲,在幼儿尚未达到一定成熟年龄时,要求其进行较高水平的小肌肉协调活动,不仅事倍功半,而且还会产生很多负面效应。幼儿会因为训练的的单调枯燥而丧失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会因为训练的固定模式化而损害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激发幼儿的自我表现欲望和动机,要把对幼儿兴趣的培养,贯穿于他们注意、观察、想象、创造的全过程中,帮助幼儿在自我表现与所表现的事物之间建立起关系。
如:幼儿学画直线活动时,讲一个凶猛的老虎和小动物的故事,让幼儿用直线“变”成铁笼子把老虎“关”起来。有的幼儿画的直线变成了斜线,或画得太稀,就提醒他:“铁笼子”这儿有个大洞,老虎要从这里逃出来了,快补上。幼儿“补”好铁笼,教师以小动物的口气感谢大家:“谢谢小朋友,帮我们捉到了凶猛的老虎,我们又可以高高兴兴地玩游戏了”。这样一来使学习过程不致于枯燥乏味而成为负担,刺激了幼儿的表现欲望,而不是停留在训练技能技巧上。幼儿对活动感兴趣,主动地拿起笔非常投入地把心中最想表达的东西表现出来,因此最容易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从而提高了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为幼儿进一步探索和创造了机会。
二、带动幼儿树立绘画的自信,挖掘幼儿艺术潜能
自信心是人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一种心理品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于深入挖掘幼儿的潜力,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幼儿会以很快的速度临摹出线条图案,而进行意愿画时就面露难色,犹豫不决,甚至急得哭起来,这就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幼儿期自我评价能力差,大多数是靠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进行。教师的言行对幼儿自信的程度有很大的影响,在上述情况下,千万不能妄加训斥、泼冷水,说一些诸如“笨!”、“没有灵气!”之类的话。而应该在活动中信任、尊重幼儿,经常以肯定的口气对孩子说:“你肯定行!”、“相信你能画好!”幼儿从成人肯定与信任中获得强大的动力,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对于幼儿创造性的火花,教师更应当鼓励,让幼儿张开想像的翅膀,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在一次绘画活動中,一名幼儿的作品上出现许多看上去“乱糟糟”的“毛线团”,太阳也被“挂”在“地”底下。教师问:“太阳是挂在天上的,怎么到地底下来了呢?”孩子指着画面的“毛线团”说:“爸爸吸烟,太阳公公下山不敢上来了。”孩子的话语和作品很稚嫩,却寓意深刻,于是教师把她的作品挂在展览栏里,当别的小朋友来看她的画时,她总是很高兴,非常自信地向别人介绍她的作品。由此可见,培养幼儿绘画的自信心就要放手让幼儿大胆想象和进行创造。
三、创造力培养在前,技能训练在后
往往有些成人看到一幅幼儿画就简单的用“像”或“不像”作为标准来衡量他的好坏,并理所当然地认为幼儿绘画就应当是对客观对象的视觉描绘,将幼儿局限在成年人的概念之中。模仿和创造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模仿单纯靠视觉处理事物,表达的往往是一种对简单物象的摹写。成人的偏见忽略了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感情流露,并意味着让幼儿放弃自我的创造意识,压抑了幼儿自我表现的进取精神。在一次绘画活动中,教师不在黑板上示范,也不给他们看范例,而是让幼儿互相观察,让他们想想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其他的人有什么不同,然后让他们画一个最喜欢的人。
个别幼儿迟迟不动笔,他们自由创作的精神被成人所谓的“像”与“不像”的压力所破坏。“我知道你能画”教师摸着孩子的头肯定地说,并耐心地讲述各种人的特征等等,鼓励他拿起笔。任何孩子只要拿起笔,按照自己的方式在纸上画出第一笔时,他的创造思维就开始启动了,不管他画得怎么样,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不久后,孩子们的“一个人”画好了,有的把嘴巴画得很夸张,身体却很小;有的衣服口袋画得比脸大;还有的则把手和脚画成了鸡爪。
作业虽然稚嫩、拙朴,但每一个形象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创造。孩子们对于自己的随意创造很满意,有个小朋友骄傲地指着画面上的两根长线告诉教师:“这是妈妈的腿,我的妈妈很漂亮,跳芭蕾舞的,我以后也要学跳芭蕾舞。”面对这样的“作品”教师也很满意。不管是原始意象的遗存,还是儿童表象的再创或者是别的,只要能表达幼儿的思想和情感,就是好的幼儿画,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而且,作画的过程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情,并增加了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力和是非辨别能力。
可见,幼儿绘画是一种自发的艺术创作活动,是幼儿思想情绪及艺术潜能的自由表现。要尊重幼儿艺术创造活动中的自我发动和自我表现,在指导幼儿去做的同时引导他们去想,去说,去模仿,去创造,并不断地向幼儿提出新的要求,形成新的刺激,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将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手法,即所谓的绘画技法。
总之,幼儿绘画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它强调思维活动的灵活和知识的迁移,是一个人的兴趣、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综合体现,对幼儿尽情抒发自己的思想,表现自己的情感,培养良好个性,发展创造性和提高艺术品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