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铮野 潘玉华
摘 要:恭维和恭维应答是社会交际中经常出现的言语行为,被用来满足听话人的积极的面子。它们在词义、句型上有一定的模式,并受到社会规约的影响。本文从Leech的礼貌原则入手,分析了英语恭维语应答策略所遵循的社会交际规约。
关键词:礼貌原则 恭维语 恭维语应答策略
恭维语是社会交际中一种常用的言语行为,它明确或含蓄地表明了说话者对听话者的特征(如外貌)、所有物、品质、能力及行为等的称赞,以使听话人感到高兴,而建立或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恭维往往被认为是社会关系的润滑剂。
一、 礼貌原则
在日常交际中,交流者之间经常通过交换其问候、感谢、道歉、恭维及其他信息,以创造或维护互相之间的良好关系。社会规约要求人们在选择交流方式时,要遵循一系列原则与准则。其中之一就是Leech提出的制约人际交往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它包括以下六條准则,每条准则包括两条次则。
1.得体准则:减少表达有损他人的观点。
(1)尽量让别人少吃亏。
(2)尽量让别人多受益。
2.慷慨准则: 减少表达有利于自己的观点。
(1)尽量让自己少受益。
(2)尽量让自己多吃亏。
3.赞誉准则: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
(1)尽量少贬低别人。
(2)尽量多赞誉别人。
4.谦逊准则: 减少对自己的表扬。
(1)尽量少赞誉自己。
(2)尽量多贬低自己。
5.一致准则: 减少自己与他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
(1)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
(2)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6.同情准则: 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
(1)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
(2)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当然,这些准则在不同的社会文化条件下是要区别对待的,因为不同文化价值观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被一定程度上遵循,而不是绝对遵循。
二、恭维应答策略分类
近四十年来,恭维及其应答语策略引起了多位语言学家、社会语言学家及语用学家的浓厚兴趣,其中最为著名的有Nessa Wolfson, Robert Herbert, Gayle Nelson。他们不仅对恭维语本身,也对恭维应答策略做出了大量的分析研究。Pomerantz曾总结出5种应答模式,即:称赞升级、弱化称赞、贬低、称赞转移、称赞回赠。在Pomerantz的分类基础上,Herbert和他的同伴利用8年时间,收集了上千个实例并进行分析,将恭维应答分为同意(Agreement)、不同意(Non-agreement)及他种解释(Other interpretation)3大类12种具体类型,几乎包含了恭维语应答的所有策略。详见表一。
三、从礼貌原则的遵循分析恭维应答策略
如同招呼语,恭维语及其应答也是一种毗邻语对,总是呈现共现状态,即“恭维语必有其相对应的应答”。且和恭维语一样,恭维应答也在语义及句型上有“法”可依。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已经认识到,英语中回答恭维语的正确策略是“Thank you”,不同于汉语中传统的自谦式“哪里,哪里”。但从学者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Thank you”仅是英语恭维语应答中的一种,实际的交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根据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很多时候说话人都是在“通过言辞行事”(doing things with words)。我们在分析恭维语的时候,应该看到,它不仅仅是说话者对听话者的特征等正面性的评价;同时,也通过这种评价,向听话人提供友好的信息,以期达到自己各种目的——建立友好关系或代替问候、感谢等。因此,恭维应答策略也应由两部分组成:(1)同意或不同意说话者正面的评价。(2)接受或不接受说话者提供的口头礼物(对听话者赞誉)。无论听话者的应答是直接还是隐晦的表达,这两部分共存。因而人们在回答恭维的时候,有两种最基本的模式:(1)同意+接受;(2)不同意+不接受。前者充分反映了一致准则,而后者则反映了对谦逊准则的遵循。但是,从学者们对恭维语应答策略的分类中,我们却认识到,实际交际中听话者所选用的策略并非“非此即彼”。
复杂的恭维应答策略表明:听话者在交际过程中选择遵循哪条礼貌准则时,往往面临困难。一般说来,社会规约鼓励人们遵守谦逊准则,即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但这样做的话,却否定了说话者的评价从而伤害了说话者的面子,即违反了一致准则,即减少与他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
在一致准则和谦逊准则的共同作用下,说话者为了协调矛盾,会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各种各样适当的应答策略,既能避免自夸,又能最大限度地与说话者的观点保持一致,因而显得有礼貌。也因此,“Thank you”往往被认为是最恰当的恭维应答策略,最频繁地被使用。“Thank you”或类似微笑、点头之类的非言语应答实际是对说话者的证明性评价的赞同,但并没有非常直接地表达,因而既符合了避免自我表扬(满足谦逊准则),又满足了一致准则。
综上所述,我们在使用社会交际润滑剂之一的恭维及其应答模式时,应该从人际交往中所遵循的礼貌原则为规约,选择最适合的策略,以表现得礼貌得体。
参考文献
[1] Herbert Robert K.The ethnography of English compliments and compliment responses:A contrastive sketch[Z].Contrastive Pragmatics,Amsterdam,1989.
[2] Leech,Geoffrey 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gman,1983.
[3] 杨信彰.中美话语中对称赞的回答[J].山东外语教学,1998(1).
[4] 曾盼,苏慧芬,李瑛.中美恭维语应答模式的实证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