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 刘伟红 康玉国
[摘要] 目的 对我院在用的泰尔茂血糖测定仪检测患者血糖结果与全自动日立7180生化仪检测血糖值分析比较,分析其相关性。 方法 采用血糖值不同的50份血液标本,使用泰尔茂血糖测定仪测3次,取均值;3000转/min离心取血清在全自动日立7180生化分析仪上测定3次,取均值,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泰尔茂血糖测定仪检测精密度CV%小于5%,相对偏倚符合相应要求。与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值相比,泰尔茂血糖仪检测血糖结果均在允许范围内。泰尔茂血糖仪测定50份样本的均数±标准差为(7.51±0.69),日立7180生化仪血糖测定的均数±标准差为(7.37±0.66),泰尔茂血糖仪和日立7180生化仪血糖测定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t=0.15,P>0.05);与日立7180生化分析仪相关系数R2=0.9739。 结论 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糖的相关性良好,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检测,但是一定要以生化仪测定的血糖值为诊断依据。
[关键词] 泰尔茂血糖仪;日立7180生化分析仪;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0-0137-03
现在全国人民的饮食状况营养过剩且生活中缺乏运动,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糖尿病现在已是需要全世界共同关心的话题,而准确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是提前预防、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糖尿病的最主要参考项目,医院检验科多采用静脉抽血,离心分离血清然后使用精密设备-生化分析仪测定血中葡萄糖值,但是要求检验一定由医学检验专业人员进行,这对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来说,极其繁琐。泰尔茂血糖仪具有体积小、容易携带、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快速出血糖值等长处,得到广大临床科室和糖尿病患者的青睐,但是很多因素会影响血糖仪的检测结果,必须与生化分析仪结果定期对比分析,保证血糖测定值的准确[1]。从2008年开始,本院根据卫生部相关要求,由检验科、设备科,每6个月对医院各个部门使用的泰尔茂血糖检测仪搜集到我院检验科进行不同血糖值的比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2014年5月8~15日,收集不同血糖浓度的血液标本50份。
1.2 仪器与试剂
泰尔茂血糖仪10 台,泰尔茂血糖试纸和质控品。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方法为葡萄糖氧化酶法。
1.3 方法
1.3.1精密度实验 三个水平浓度的质控品分别在10台泰尔茂血糖仪上检测,每个质控品重复5次,计算泰尔茂血糖仪的精密度。
1.3.2 血糖值对比 采集50份静脉全血样品,颠倒混匀,每份样本先用血糖仪检测3次;再离心取血清,每份样本用日立7180生化分析仪,重复检测3 次取均值。所有样本均无脂血、溶血、黄疸现象,红细胞压积在参考范围之间[1-3]。
1.4 统计学处理
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结果的相关性分析,以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葡萄糖X、Y轴位血糖仪测定血糖值,使用统计软件作回归分析。分析二者之间存在的相对偏倚和偏倚,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泰尔茂血糖仪的精密度
见表1。血糖仪精密度分析10台血糖仪的CV%均小于5%,符合我国临床化学委员会推荐常规条件下血糖的变异系数小于或等于5%的要求。
表1 泰尔茂血糖仪的精密度
2.2 泰尔茂血糖仪与日立7180生化仪相关性分析
相关系数R2=0.9739,泰尔茂血糖仪与日立7180生化仪有很好的相关性,见图1。
2.3 与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值比较
泰尔茂血糖仪检测血糖结果均在允许范围内。泰尔茂血糖仪测定50份样本的均数±标准差为(7.51±0.69)、日立7180生化仪血糖测定的均数±标准差为(7.37±0.66),泰尔茂血糖仪和日立7180生化仪血糖测定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t=0.15,P>0.05)。
3 讨论
糖尿病现已明确是一组以血液高血糖值为主的现代常见的疾病。引起高血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人体胰腺β细胞合成分泌利用受损或多种原因引起。患者长时间血糖升高,会引起人体多种组织器官,尤其是肾脏、眼睛、心血管慢性病变、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多有遗传倾向,Ⅰ型和Ⅱ型糖尿病患者很多存在家族发病史。与Ⅰ型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的基因里,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最重要的在Ⅱ型糖尿病中有明确胰岛素受体基因、胰岛素基因、线粒体基因、葡萄糖激酶等基因突变。过多饮食,减少体力运动、肥胖也是Ⅱ型糖尿病主要的外部原因。免疫系统异常也经常存在于Ⅰ型糖尿病患者,在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可引起自身过敏反应,引起胰腺β细胞损坏。临床表现出现消瘦、多食、多饮、多尿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发生酮症酸中毒时这些症状就更加显著,Ⅰ型糖尿病患者多见。肥胖、四肢无力,在Ⅱ型糖尿病患者更常见。大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升高前就体重超标,如果没有诊断治疗,或治疗效果不好,体重就会降低。
2014年,美国医学协会杂志报道,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发病率为11.6%,糖尿患者大约1亿左右[4],所以,预防诊断治疗糖尿病是重大课题。在众多的实验室指标中,血糖测定是其中的必须项目,由于大多糖尿病患者是非专业人士,血糖仪有快速、简便、体积小、易使用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多患者青睐,普遍使用于住院患者血糖检测和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监测[5-7]。除了要求仪器良好的质量、使用流程严格规范之外,还要求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对血糖检测仪必须做好结果比对工作,并提供比对的方法和结果判断标准,比对不合格的血糖仪不能使用。我院对比所采用的50份血糖标本,血糖浓度分布适合,比对结果证明血糖仪结果准确可靠。但是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原理不同,结果有一些误差,但在可接受范围内。泰尔茂血糖仪易受一些因素干扰,如患者近期服用药物、不同的红细胞压积、四季不同的温度、不同地区不同的湿度、不同患者不同的取血方法等[8-12],再加上使用血糖仪的患者大部分不是专业人员,其专业水平不一样,对质量控制了解不多,检测结果可能与实际结果不一样。
糖尿病分四型,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毁坏,导致胰岛素绝对不足,1型糖尿病患者大多年龄小,发病后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三多一少”症状明显,血中葡萄糖值比较高,很多事先没引起注意的患者一发病就会以酮症酸中毒为就诊的症状,一查血液,发现血清胰岛素和C肽浓度很低,IAA、ICA或GAD抗体大多阳性。这种患者如果只用口服降糖药很多人都没有效果,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方案因人而异。2型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伴胰岛素抵抗;以中、老年人常见,体重超标者2型糖尿病发病概率就高,可同时伴发高血压,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血管粥样硬化等。发病隐匿,很多情况患者无任何不适,或者仅有轻度乏力、口渴,多不引起患者注意,血糖测定升高不显著,经过糖耐量试验才能明确诊断。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口服降糖药没有效果就可改为联合治疗方案,如果还没有效果,就不可以再使用口服降糖药,必须调整为每天注射两次胰岛素。3型是特异型糖尿病;4型是妊娠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终生需要定期监测血糖,监测结果可反映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的疗效,是调整治疗方案的根据。长期反映血糖控制水平还需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的测定结果仅反映测定当天测定时间的血糖结果,不管是空腹还是餐后,均有波动,不能反映一段时间的血糖平均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糖基化的产物,其数值能客观反映患者2~3个月血糖的控制水平,不受一餐血糖高或低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还是反映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项目。血清中反映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的是C肽和胰岛素水平。随着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胰岛β细胞的分泌减少,C肽和胰岛素水平就会降低。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甘油三酯、胆固醇等指标也会异常。表现为总胆固醇升高、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反映1型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体液免疫不正常的项目有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GAD)和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其中阳性率高最高的是GAD抗体,在患者血液中存在时间久,对于1型糖尿病的诊断有较大意义。在1型糖尿病的近亲当中也可查出这些抗体,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1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治疗目的是通过纠正糖尿病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三多一少症状”,预防眼睛、肾脏、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内涵。糖尿病早期治疗效果好,一旦确诊,应该尽早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以便及时处理,如延误会导致严重并发症,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每位糖尿病患者都需要接受糖尿病防治知识教育,知晓糖尿病病因、病程、并发症等。很多患者血糖超过11.1 mmol/L时会出现多尿、口干、多饮等症状,但也有一部分患者没有以上症状,所以自我感觉好不代表血糖正常。因此要加强血糖检测质量管理,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知识和操作培训才能使用血糖仪[9-15],定期对血糖仪进行准确性比对,这样才可以得到准确的血糖结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卫办医政发[2010]209 号: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S].北京:卫生部办公厅(2010)209号.
[2] 袁明生,王影. 血糖仪与生化仪血糖测定结果比对在糖调节受损人群中的临床应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3):269-270,274.
[3] 钮忠波,李秀娟. 不同原理血糖仪准确度验证对比研究[J].河北医学,2014,20(8):1401-1403.
[6] 吴剑杨,温冬梅,黄燕尔,等. 大批量便携式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血糖结果相关性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5):4.
[7] 许红艳. 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结果的差异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0):103-104.
[8] 唐立萍,居漪,欧元祝,等. POCT血糖仪的性能分析[J]. 检验医学,2010,25(1):13-15.
[9] 冯仁丰. 美国医院内非检验科进行葡萄糖POCT的管理要求介绍[J].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9,14(3):139-140.
[10] 曹春萍,顾勇. 快速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一致性比较[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4):399-401.
[11] 王艳丽. 快速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结果比较[J].吉林医学,2013,34(19):3768-3769.
[12] 严君洁.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的经验体会[J].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1):100.
[13] 陆其明,朱春荣. 京都血糖仪与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值的比较[J]. 中国伤残医学,2014,(5):166-167.
[14] 苏品佳. 快速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应用价值探讨[J].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3):1316.
[15] 魏玲. POCT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检测结果的比对[J]. 中国农村卫生,2014,(z1):410-411.
(收稿日期:201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