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玲+鄢小芹
摘要:经过对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广大山区民众进行实地的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得知,在石漠化地区开展的生态修复进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一系列生态道德问题的产生。文章对贵州石漠化生态修复进程中的生态道德问题各因子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态修复;生态道德;因子;相关性分析;石漠化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5-0111-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35.054
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大且老、少、边、穷,人口集中,脆弱的生态环境加上突出的人地矛盾,致使石漠化程度相当严重。近年来,在政府、相关部门及当地民众的努力下,石漠化地区的生态修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石漠化趋势并没有得到基本的遏制,生态修复的任务依旧任重道远。经过对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广大山区民众进行实地的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得知,在石漠化地区开展的生态修复进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一系列生态道德问题的产生。生态道德问题的产生与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及学历等因子间是否有必然的相关性?如果有,有着怎样的相关性?能否利用相关性分析数据制定出更有针对性、更行之有效的解决生态道德问题的处理对策?带着如上问题,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希望对制定解决生态道德问题的处理对策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1 调查概况
本调查覆盖了贵州省9个地、州、市的78个岩溶县,共发放《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民众生态道德现状的问卷调查》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6份,有效回收率为94.6%。对有效问卷的946名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统计如下:
2 贵州石漠化生态修复进程中的生态道德问题现状与各因子间相关性
通过实地调研,结合调查问卷的前期数据分析,贵州石漠化生态修复进程中的生态道德问题现状可归纳为以下五点:(1)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低;(2)对环境资源及其保护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3)生态环境保护意愿不高,情感不稳定;(4)生态环境保护行为不稳定;(5)对目前生态修复工程及生态补偿认同度较低。这些生态道德问题与被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及学历是否具有相关性,相关性如何呢?将调查问卷的相关数据进行spss分析,得到以下数据:
就以上spss分析的数据显示,可粗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生态修复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道德问题与受调民众的性别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举调查问卷第三大题第10小题的数据分析做简单论证,在被问到“如果生态补偿不能及时到位,您是否会因此毁林或者毁草复耕”时,就946份有效数据统计显示,选择“会”“不会”的比例分别为21%和79%,这说明在有外界因素特别是经济因素的影响下,民众的环保意识和情感将产生波动。在分别对男女受众的选择作数据统计时,男女选择“会”“不会”的比例如图4所示,代入spss数据分析显示,具显著相关性。在对其他几组数据作spss分析时,也显示出类似结论。
第二,生态修复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道德问题与受调民众的年龄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依旧举调查问卷第三大题第10小题的数据分析作简单论证,在分别对三个不同年龄区间受众的选择作数据统计时发现,对“会”“不会”两个答案的选择比例如图5所示。不难发现,在18岁以下的调查对象中,会因生态补偿不到位而毁林的比例高达29%,而另外两个年龄段对于该答案的选择为18%,这可能与其年龄特点有关系。将数据代入spss进行分析显示,具显著相关性。在对其他几组数据作spss分析时,也显示出类似结论。
第三,生态修复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道德问题与受调民众的学历水平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仍举调查问卷第三大题第10小题的数据分析作简单论证,数据分析显示:三种不同学历水平受众对“会”、“不会”两个答案的选择比例如图6所示。在高中及以下学历水平的受调查对象中,选择会因生态补偿不到位而毁林的比例高达28%,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民众选择此答案的比例为18%,这说明受调查民众所接受教育水平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生态道德素养。代入spss数据分析显示,具显著相关性。在对其他几组数据作spss分析时,也显示出类似结论。
综上所述,在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进行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当地民众显示出来的生态道德问题与其性别、年龄及学历水平等因素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其中,18岁以下未成年人相对于其他两个年龄段的调查对象而言,在生态道德问题上显得更为严重些。另外,受调查对象中较高学历水平的人显示出较高的生态道德素养,因而在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时,有必要对未成年人及较低学历水平的民众增强其生态道德素养。就生态道德问题产生原因分析,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未能达成最佳藕合状态,即生态效益中的经济效益显示不明显、显示所需时间过长等,未能让民众在较短时间内感受和体会到生态修复所能带来的益处,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生态道德问题。
针对生态道德问题产生原因,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加强对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必要性及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中有关记忆及学习的研究理论,多途径多频次接触相同信息会加深人脑对该信息的记忆、认知和理解,由此,通过各种媒体及各种途径(例如宣传画、海报、墙报、广播、电视、网络、宣讲会、访谈等)的大力度宣传和普及,可较有效地提升民众对于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的认识,培养其环保意识;(2)制定并实施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最佳藕合的生态修复。究其生态道德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仍在于民众经济利益与生态修复之间存在的冲突,因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制定并有效实施能使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实现最优组合的生态修复工程是关键。
优化生态修复的措施可归纳如下:因地制宜恢复植被,生态补偿机制立法化;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优化沼气建设模式,强化其管护、维修和改造;发展草地畜牧业;推行生态农业模式。
3 结语
总之,只有让民众在生态修复过程中既看到了青山绿水,又“挖”到了“金山银山”,才能真正提升民众对于生态修复及环境保护的认识,保证其生态环保理念的最终确立。
参考文献
[1] 田秀玲,鄢小芹.贵州石漠化生态修复进程中生态道德问题的处理对策[J].科教导刊,2015,(11).
[2] 田秀玲,倪健.西南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的原则、途径与问题[J].干旱区地理,2010,(4).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
(责任编辑: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