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2017-01-04 11:40唐明岳洪菊华
建筑建材装饰 2016年13期
关键词:生态修复规划

唐明岳 洪菊华

摘要:河流是构成城市空间与景观的主要元素,也是调节城市环境的生态基础。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聚集,我国的众多河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破坏,综合治理已经成为许多城市所面临的挑战。目前,从技术角度而言,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截污治污模式,上升到水生态系统修复和水环境良性循环的层面,更强调以生态技术为核心,辅以水利和景观等措施,全方位开展整治工作。

本文通过沈阳市辽河生态治理过程中的些许经验,摸索辽河廊道生态景观恢复之路,探讨以景观为导向的河流生态修复。

关键词:辽河景观;生态修复;规划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024(2016)13-219-02

1.辽河的基本情况

辽河发源于河北省七老图山脉北麓的光头山,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四省区,至辽宁盘锦市注入渤海。全长1390.公里,流域面积21.89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东北地区南部的最大河流,是全国七大江河之一,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辽河是一条季节性特点突出的河流,降水集中在6-9月,水位波动很大,滩地多为冲积而成,间有沼泽分布,地势平坦、土质疏松,地表呈现沙漠化,河水含沙量高。岸坎不稳定,洪水冲刷严重时呈现河床摆动现象。

近年来,辽河河道断流,水质污染,林地减少,湿地消失,地下水枯竭、洪水泛滥等问题日渐突出,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目前,国家、省、市政府都在积极筹措辽河治理的相关政策、规划及建设。

2.辽河面临的主要问题

辽河流域水资源地区分布极不均衡,季节性变化剧烈,枯水期河道断流,丰水期洪水泛滥,且水质污染严重。

百年以前,辽河环境稳定,水量充沛,河上可以航运,然而多年的人为破坏,河滩地变成农田,大大破坏了河滩的天然植被与生态环境,一方面,对防洪造成重大隐患,另一方面,加速土地沙化速度。研究表明,辽河河滩地沙粒组成小于直径0.45毫米的占90%以上,这意味着3级风以上就可以刮起来,成为沙尘暴。

辽河滩地植被差,覆盖率低(30%以下),大片土地沙漠化,即使有降雨也很难产生地表径流,促使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本身对水资源的调蓄能力缺失,造成缺水与洪水的矛盾。据了解,辽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贫乏地区之一,特别是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更为严重。辽河已建工程的供水能力已占水资源量的50%以上,中、下游开发程度更高。根据分析,一般年份供需可接近平衡,遇枯水年或连续枯水年,必须削减农业用水,才能维持工业生产。

河流是生态交错带的主要类型之一,具有滞纳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维持水分循环、保护植被群落、沟通系统连接、提供栖息场所、维持生境结构等功能。

3.辽河滩地生态景观恢复的意义及应遵循的理念

辽河流域作为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是我国的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之一,联系多个省、市、县区,承载者防洪、灌溉、生产、生态等多方面的功能。目前,辽河的环境不断恶化,各项功能正在不断衰退与缺失,辽河生态景观的恢复对于流域的生态治理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恢复流域的生态景观,还辽河一片生机,对于自然环境以及流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辽河治理应以生态恢复为最高指导原则,尊重地形地貌、因势利导,同时在满足防洪功能的基础上完善功能,结合周边资源,适当组织生态旅游,满足人们的亲水性与追求自然的需求。

根据辽河的现状情况应将辽河看做各城市水系结构和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统筹辽河流域城乡发展、优化美化城乡风貌特色的重要媒介,以及塑造辽河流域生态文明的载体。

通过“滩地、河岸、水面”相结合的流域生态治理工程,达到防风固土、遏制沙尘、改善水质、美化环境、恢复和维护河道生态的目的。在治理过程中可根据辽河区域特点,布置一些引导区,采取以点带面的措施,通过引导区带动整个流域的生态治理,以提高流域水体自净能力、调蓄能力,实现滩地物种的多样性,最终使辽河流域成为“水清、岸绿、林茂的绿色通道”,同时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手段,为候乌提供迁徙通道与中转站,恢复辽河流域整体的自然生态环境,让河流能够休养生息。

4.辽河廊道生态景观恢复的具体策略

首先,总体景观风貌方面,结合周边地区环境整治,加强周边景观建设,使滩地与周边总体景观融为一体,同时在滩地内外之间布置通廊,实现交通、视线以及生态廊道上的通达性。滩地内保留坑塘、湿地等地形地貌,以及林地原始风貌,恢复和完善植物群落,形成变化丰富的大尺度景观,局部点缀景观节点,起到点睛的作用。

第二,道路组织方面,设计范围内可横向设三级道路系统,分别是管理路(大堤路)、作业路、滨水路,纵向通过相应的道路加强联系,实现三级道路的相互贯通,满足区域日常管理、防洪抢险,以及部分人群的亲水功能。道路采用砂石路的形式,避免人工雕琢,体现生态性。

第三,植物种植方面,在保留与整理原有林地的基础上,结合水位变化,呈群落化布置,物种间生态位互补,形成层次丰富、联系紧密的系统,同时保留一定的视线通廊。具体措施:在回水范围内以种植湿生植物为主,以净化水质;岸坡和岸边滩地栽植耐水湿的灌木带,以稳定边坡;上部结合土质,适量种植能耐水湿、耐水淹的乔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局部地段结合现状进行经济作物调整,以油菜花、燕麦、紫花苜蓿草等代替原有耕地,既有经济效益又有景观效果。

第四,场地布置分两种类型,一种是为生物提供的,一种是为人提供的。为生物提供的场地,根据滩地地势高低变化,利用地形布置水塘、湿地与生境岛,为鸟类、禽类等生物提供生存和繁衍的小生境;结合橡胶坝、管理房、道路节点、桥梁的对景点,适当布置活动场地与停留空间以及景观点,同时结合周边一些村屯的整治,对周边鱼塘进行改造,采用市场运营结合旅游的方式,以生态景观为主,结合田园体验游、滩地生态游,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

第五,管理服务设施方面,由于辽河周边现状多为村屯与耕地,现阶段人流量少,结合滩地内管理房等,合并相关服务设施,如公厕、环卫设施等以满足基本需求。管理房的形式与材料应与整体生态环境相融合,避免与生态理念相矛盾,对整体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第六,发掘、利用流域及周边人文资源,如历史文化遗存、民俗风情、名人轶事等,协同景观功能,寓情于景,点缀能够代表区域形象特点的景观空间,营造空间可识别性。

5.结语

河流的治理及水域空间规划涉及到自然界众多要素的规划和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过程,它涉及到滩地、湿地、集水区、植被、生物等诸多自然要素以及水岸、河流、池塘等生态系统的规划。只有在生态理念的控制指导下,综合水文、水利、生态、景观、植物、动物等多学科的融合与协作,才能实现河流生态建设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生态修复规划
规划人生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