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比较

2015-07-02 09:28杨钦清董芳梁顺华孟春鸣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10期
关键词:混合痔环状

杨钦清 董芳 梁顺华 孟春鸣

[摘要] 目的 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 方法 6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及住院时间、疼痛评分(VAS)、并发症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VAS)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达4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较传统外剥内扎术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混合痔;环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传统外剥内扎术

[中图分类号] R657.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0-0024-03

环状混合痔是常见病、多发病,常反复发作,且多伴出血、脱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1]。环状混合痔的治疗目前多需行手术治疗,包括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外剥内扎术以及痔环切术等,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消除症状,而非根治术[2]。1998年Longo发明了PPH术,PPH术环状切除痔上直肠黏膜,使肛垫复位;吻合口在齿线上保证术后基本无痛或疼痛较轻,又没有破坏肛垫组织,避免术后肛门狭窄、精细控便障碍等并发症发生;切断痔血管使痔自行萎缩[3]。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PPH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排除合并痔、肛周皮赘、肛裂及肛瘘等其他肛门疾病患者;合并严重心肺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严重精神、智力障碍患者。年龄25~69岁,平均(48.9±6.3)岁。入选的6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中男37例,女23例。病程最短3 d,最长6年,平均(3.9±0.7)年。既往有手术史者5例。痔疮分度:Ⅲ度45例,Ⅳ度15例。合并肛缘水肿21例、伴肛门外痔块脱出53例,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s)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患者采取腰麻、截石位,充分扩肛后用,外翻痔核,直接插入肛镜缝扎器,在齿状线上3 cm 处做第1 圈黏膜荷包缝合,在齿状线上2~2.5 cm 处做第2 圈黏膜荷包缝合,将吻合器抵钉座插入,先在吻合器中心杆上收紧结扎第1个荷包缝线,再将在中心杆上收紧结扎第2个荷包缝线,用带线器将缝线从吻合器对称的两个侧孔拉出。助手将组织钳向外牵拉打开保险开关,击发吻合器,20 s 后旋松退出吻合器,缝合。剥除血栓,修剪较大的皮赘,加压包扎。

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充分扩肛,行倒“V”字形皮肤切口,剥离外痔静脉丛至齿状线稍上方的内痔部分,钳夹内痔基底部,以7号丝线“8”字缝扎,距缝扎处约0.5 cm切除痔团。

1.3 疼痛评分

于术后24 h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4]。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疼痛评分、并发症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7.231、2.349,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t=8.827,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x±s)

2.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VAS)比较

术后24 h两组患者VAS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VAS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38,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x±s,分)

2.3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无肛门狭窄及肛门失禁,其并发症发生率1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达4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45,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3讨论

环状混合痔为常见的肛门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PPH为一种较为常用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微等优点,对环状混合痔具有较好的效果[5]。PPH手术通过特质圆形吻合器经患者肛门插入直肠,环形切除患者直肠下端肠壁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同时在切除过程中进行吻合,上提脱垂肛垫,有效恢复肛垫正常解剖位置,同时切断供应痔核动脉血液的分支,阻断了位于黏膜和黏膜下层供给肛垫的血管,使肛垫的供血显著减少,导致痔块因缺血逐渐萎缩。而传统手术外剥内扎术常造成残余痔核过多,患者需再次手术切除,而组织若切除过多难以保留足够的皮肤黏膜桥,易导致大量瘢痕形成引起术后肛门狭窄[6-8]。

本研究将PPH术(观察组)与外剥内扎术(对照组)的手术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显著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仅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与鲁珏等[9]报道的观点是相符的,说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较传统外剥内扎术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黄法能等[10]将88例混合痔随机分为A组(PPH组)和B组(外剥内扎术)各44例,术后PPH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PH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B组,PPH组患者明显疼痛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证实PPH术与外剥内扎术相比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患者痛苦小等优点。PPH术不切除起精细闭合肛管作用的肛垫,不切开肛管上皮,最大限度保护肛门功能。但注意手术时操作需轻柔、仔细,荷包缝合深度应均匀在黏膜下层,过深易损伤肠壁肌层,术后可出现肛门疼痛和便急症状,缝合过浅易撕裂黏膜,导致悬吊不足,且吻合时痔上血管丛未能完全阻断,痔核萎缩不全,易于复发。适度的扩肛能够使肛门括约肌得到有效松弛,充分暴露手术部位,降低吻合器痔切除术后疼痛的发生率[11]。本研究两组患者手术当晚均出现肛门疼痛现象,本研究表3对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说明PPH术极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疼痛。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显著低于对照组40.0%(P<0.05)(表4),与王小牛[12]报道的观点相符。

综上,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较传统外剥内扎术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龙安,杨小东,杨力. PPH 术治疗环状内痔及以内痔为主的环状混合痔[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7,10(6):619-620.

[2] 陈喜志,王运红,蓝活.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 及其术后出血的处理[J]. 实用医技杂志,2012,10(11):122-123.

[3] 华少萍,张宏玉,周红,等.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Ⅲ、Ⅳ度内痔的疗效比较[J]. 现代医院,2014,14(5):24-25.

[4] 莫国威,潘银瑞,覃兴尤,等. PPH 与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对比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2):407-408.

[5] 杨晓东,潘凯,王东,等.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与外剥内扎术的对比研究[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4,7(5):386-388.

[6] 张新生,王平和. PPH 加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2):25-26.

[7] 张兆明,陈小勋,周永淳,等. PPH 联合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疗效观察[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12, 18(6):389-390.

[8] 莫春连,卢永刚. PPH 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60例[J]. 广西医学,2011,33(11):1484-1485.

[9] 鲁珏,徐飞鹏,黄永红. PPH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80例与传统手术疗效对比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 :54-55.

[10] 黄宏能,潘留勇,岑川. PPH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0,7(23):42-43.

[11] 丁培霖,唐武,施展,等. PPH结合痔切除术与Milligan术治疗重度痔的对比观察[J]. 中华全科医学,2010,8(5),558-559.

[12] 王小牛.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应用[J]. 安徽医学,2013,34(9):1317-1318.

(收稿日期:2015-01-27)

猜你喜欢
混合痔环状
环状RNA在肾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与环状RNA相关性研究进展
临床护理路径在混合痔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PPH治疗45例重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与分析
小针刀肛门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S”型断桥式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观察
先天性环状缩窄带综合征1例
三角网格曲面等残留环状刀轨生成算法
C60二取代化合物与环状二卟啉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