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
【关键词】 数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0—0105—0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在提问中获取新知呢?
一、 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营造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增强学生问题意识的有利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同时应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成为课堂的一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教师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包括是错误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能力,使学生从做“学答”到做“学问”。
比如,教学 “圆的面积”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咱们学校的花坛是圆形的。现在我们想在花坛里种玫瑰花,一包玫瑰花籽能种满一平米的地方。那么,按照咱们学校花坛的面积,种满一个花坛,我们需要买几包玫瑰花籽呢?谁能说说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知道什么?”在这样民主的氛围下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了很多问题,紧紧围绕“面积”这个概念展开深入的探讨活动。实践证明,这样教学,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二、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举措。我们清楚,初中数学与现实生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如何使初中数学日益生活化和学生日常生活的数学化,已经成为了摆在教师面前的又一重要课题。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把生动的日常生活实践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比如,在教学“过三点的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出示“破镜重圆”这一成语,随后又给出一块破了的镜子残片,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种方案,让破镜重圆。进行这样的事例教学,让学生真正觉得数学知识是基于日常生活的,而且感觉自然亲切、生动有趣,进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这样学生都感觉数学趣味盎然,因而学习起来轻松有趣。
三、引入开放题教学
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其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的结论。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开放题的解题策略往往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放题有其特定功能。教师可以设计“你发现了什么?”、“你得到哪些信息?”这类难度较大且开放性的问题,使之成为全班性的信息,引导学生带着这些开放性的问题集体研讨、集体解决。这样,不论是基础好的学生,或是基础差一些的学生都能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阐述自己的观点,获取成功的机会。
四、教给学生质疑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让学生敢问、想问,还要让学生会问。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提问的种类。按照布卢姆目标分类法,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的提问。低层次的提问包括知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高层次的提问包括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低层次的提问有利于知识的巩固,高层次的提问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其次,教师要适时诱导点拨,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可以在文字上、方法上、矛盾中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总之,“问题意识”并不是简单地提出和解决问题,它是人们对疑难客观事物做出自觉反映的心理过程,是揭示问题本质的发现过程,是思维创新的原动力。教师要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学,让问题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提升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和能力,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