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美学与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探究

2015-06-23 16:22何显达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龚贤墨法水墨

何显达

(澳门科技大学 人文艺术学院,中国 澳门 999078)

黑白美学与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探究

何显达

(澳门科技大学 人文艺术学院,中国 澳门 999078)

为探究黑白美学和中国山水画的渊源,通过分析探究中国绘画史上历代名家的笔墨精神和造型技法,对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众多优秀作品进行观摩与解读;通过分析其绘画艺术,以黑白为切入点,探究中国山水画当中黑白美学的文化意义。落到具体方面,则是通过对中国画的构图、线条艺术、墨法艺术、造型、色彩等方面,研究其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探寻黑白美学和中国山水画的黑白渊源,对于复兴和巩固中华文化以及中国当代审美文化中美学价值的重构具有时代意义。

中国山水画;黑白美学;艺术探究

一、黑白两色在语言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关于白色的文化意义。在古代中华的早期文化中(西方中世纪之前),白色在中国,是一个基本的禁忌的语素。白色,体现了华人在物质以及深层次精神方面的恐惧。试举一例说明,古籍记载:“白虎者,岁中凶神也。常居岁后四辰。”[1],白虎位于西方,主刀兵劫,主萧杀之秋,古代常在秋季,以白虎为象征,征伐不义、处决奸恶之徒。在加上中国传统政治功能上的影响,便又是象征反动、落后,如“白军”;它也象征失败、无利可得,如在战役中失败的军队都以“白旗” 表示投降。

关于黑色的文化意义。玄色谓之以为黑,五行之中,故属水也。玄色为华夏古籍记载,为高贵、尊崇之兆也。中国神话故事中的玄天上帝、《北游记》里的真武大帝、《山海经》中的水神共工和天帝颛顼,服色皆以玄。以至于历代中土汉族天子登基的祭祀冕服都以黑色为主,布以晨星,象征天道无极,万宇归一。

二、黑白美学和中国山水画艺术语言的渊源

(一)中国山水画线条艺术中的黑白美学

顾恺之在所著《论画》一文中记载:“凡画,人最难,次山水。”[2]隋朝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以细劲纤巧的墨线勾勒山林、树石、舟马等形象,但没有出现独有的皴法;山水画中大量的图案面积为青绿之着色,有金碧灿烂辉煌之感。在当时的唐代,青绿山水画占据了主导 ,中国画家吴道子在他诞生之后,由他开始了中国绘画中山水画发展史的变革。

吴道子的线条用笔变化多端,乃是中国后世山水画中勾、皴、擦、点笔法之开端也。较之李思训青绿山水蚕丝式的线条,其线条的表现力已十分丰富了。这种带有书法性表现趣味的中国画线条,凭借其书法艺术中线条语言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以及深奥的黑白美学思想,促使画家们逐渐重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语言。浓艳的青绿色彩会使人烦躁,让人丧失对原有黑白美学色彩的重视,因而后来的中国画不断地削弱了青绿色彩作为主要艺术语言的地位,线条便成为中国山水画中辅助的艺术表现语言。

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线条、皴痕,以独有的清淡简洁的艺术美感,在各个方面很好地完成了造型、构图、虚实、意境的任务。在中国山水画里面,浓艳媚俗色彩的作用和地位反而变得次要了。

图1 梁楷《太白行吟图》

中国画的线条含蓄又柔美。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哲学家曾说过:“太极图就是中国画的秘诀。中国画的线条是古典型、内敛型。他有着独有的气韵和灵性。”中国画的线条具备统一性和同一性。同一性是指中国画线条艺术与大自然精神领域有着高度的结合、超凡的统一。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线条是他们自己内在人格的写照,是自己精神能量的表达,在不断的线条变化中升华着自己,诠释着美的喜悦、灵魂的渴望。这种线条是抽象的、形而上的,富有哲学的内涵。他以独特的审美情操,展现了人与艺术的高度结合,人与心灵神明的终极对话。这就是中国画线条艺术的同一性。

线条艺术的统一性,是指中国画的线条美学中两种矛盾力量的联合。华人艺术家在中国画创作中,内心屏息凝神,物我合一。宇宙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宇宙。它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精神与技法的统一、线条与气力的统一。尤其是线条与气力的矛盾,是一个特别的矛盾。

在艺术家行笔的同时,气沉丹田。艺术家将手臂、手腕向相同方向使用时,就有一种张力,有一种舒朗,有一种豁然开悟之感。此时的中国画线条多为勾线、飞白、干擦,有阳刚雄健之美。此谓之为气。若根据太极图来说,这是“阳”。同理,在艺术家行笔的同时,艺术家将手臂、手腕以内收缩,就有一种回力,有一种安静,有一种平淡如水之感,此时的线条多以顿挫、落点、浓墨,有阴柔含蓄之美。此谓之为韵。若根据太极图来说,这就是“阴”。

气韵非虚,心道非实。虚实相生,阴阳合一。中国画的线条美学是气韵,是凝重,是悠然,是淡然。中国画线条艺术中有一句这样的话:叫“无垂不收,无往不缩”。这种运笔之力,既有张力又有回力,相辅相成,真正可谓是贯彻终始也。因此,中国画的线条艺术,彰显的黑白美学离不开太极,离不开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认识,对文化层次的提升。中国绘画美学以黑白为主,以笔墨线条艺术为辅。这种黑白美学,其本质决定了其意象性的主要特征。这是因为融于艺术家笔下是其心中之意境也。由此观之,应如是也。

中国山水画中线条艺术的独有美学,经过研究,尚有以下这一点。即中国画的线条艺术美学,是内在与外在的统一,是有形线与无形线的统一。有形的线,是指外在的笔墨线条,浓淡干湿,根据线的走势表达中国绘画的艺术语言。抑扬顿挫,流转飞驰,在用笔力度、笔墨造型、空间布局、章法黑白方面,以“明”的状态,了然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线条美学,就是所谓的有形线。

无形之线,描述起来则更为复杂。它是不可肉眼视之,却能以意念察觉之。它是在中国画中不能明显感知的内在的虚线,是作品气韵、神格的展现。是艺术家精神理念、人文修养、灵魂层面的表达。这种无形之线,构成了中国画作品中的大走势、大命脉、大运动线。是在中国画的艺术整体表现力方面,有着非常独有的地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因此,在中国山水画的线条里面,线性艺术的表达和韵律是我们最为关心的。中国山水画的无形之线的审美要借助于有形之线以及空间、韵律。在中国山水画中,经常看到一幅作品出现了大量的留白和走势。这些是画家内心美感的综合体现,富有哲学情趣。

哲学性是中国画线性艺术的一个体现。它是最基本的规则。

基于中国山水画绘画艺术特有的哲学是“线”,这种艺术表达方式,其根来自于哲学。华人艺术家没有机械地自然描述,但他们有着自己独有的情感承载,宗炳提出“应会感神 、神超理得”。在山水画线条艺术中强调“神”的作用,即是强调艺术家主观感受的主体作用。因此,中国山水画的线条美学是构成其黑白美学的重要基础,是艺术家的人文哲思与情感承载。中国画的线性艺术,离不开我们对笔墨和技法的认知,更离不开自我人文修养。因此,在发掘山水画的线条美学时,要做到眼到、手到、意念到。一心善,则心澄如水,流线无垠。

(二)中国山水画水墨艺术中的黑白美学

唐代绘画以王维的水墨山水画为一大突破。王维的水墨山水画,在中国唐代有着非常高的艺术地位。随着中国水墨山水画逐步进化,唐代大画家吴道子以“破墨山水”名闻天下。

图2 倪瓒《山水图》

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六要”,对山水画笔墨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从理论上肯定了笔与墨是中国山水绘画的最基础的来源。他还对笔与墨进行解释,他说:“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3]。这些理论使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力极大地增强了,开始出现了由青绿到黑白水墨、追求淡雅、超俗的水墨世界的重大转折,确立了中国山水画中用墨的主体地位,为后代讲求笔墨的中国文人画对墨的普遍运用创造了条件。

中国山水画水墨艺术中的黑白美学,其重要特征是东方文化里面水墨的魅力和吸引力.。例如,徐文长的大写意水墨画,肆意淋漓,大气飞扬。而龚贤的水墨山水画,则黑白分明,浓郁雄健,浑厚典雅。这些以阴阳为象、以黑白为法、以山水为灵的水墨效果,充分体现了中国山水画艺术中黑白美学的独有韵味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清方薰在《山静居画》中说:“墨法,浓淡、精神、变化、飞动而已。一图之间,青黄紫翠,蔼然气韵。昔人云‘墨有五色’着也。用墨,浓不可痴钝,淡不可模糊,湿不可浑浊,燥不可涩滞,要使精神虚实俱到。”[2]。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卷一》中曰:“笔为墨帅,墨为笔充,有妙笔乌可乌无妙墨以充其用耶?且笔之所成,亦即墨之所至。”[4]由此可见毛笔下的中国画水墨艺术的重要性。艺术家用毛笔、水墨在宣纸上一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方圆厚度,不同程度上处理的干、湿、枯、润的强度和力度,用笔节奏缓急,去追求线条艺术和墨法的节奏、韵律、动态、气势、性格、意趣之类,使中国画的艺术表现语言上富有丰富的情感色彩。

黑白是中国山水画家心中的美学世界。由于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山水画中独有的黑白美学,在各种艺术理论中明显体现。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静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觉。”[2]中国画有着悠久的色彩历史,随着中国哲学和文化主义不断地积淀。华人艺术家的抽象思想能力得到了一个更高的维度。所谓的中国画中的色彩感,是艺术家面对自然世界进行抽象思考而产生的一种独有的、特殊的个人情感,是一种艺术家精神上重新建构的艺术语言。这种传统的艺术语言思维,随着东方人抽象思考的进一步深入,从而产生了更加纯粹的变化。将黑白当作是色彩,这种极具审美品位的选择,其展现,正是中国山水画中水墨的美学意义,更是黑白美学的价值所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黑白,是水墨的黑白。水墨颜色单纯、质朴、素雅,但却不失凝重,柔美含蓄,浓郁深沉,奥妙无穷。这与东方民族的国民性格和族群文化,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山水画的墨法,强调墨即色,墨分五色,最接近自然的本性。

中国山水画的水墨艺术中的黑白美学,从无到有,以气为本,这种思想形态,决定其崇尚空灵之意境美学。中国山水画以气为本,在黑白美学上,落实在绘画领域具体意象的形态表现语言塑造方面,它就是水墨之墨法。此种墨法,展示物象之气,物象之灵,物象之神哉,赋万物以生命之灵,动感之美,天地之魂。而中国的山水画家,就是那些能赋物以神之人。龚贤,是一位在中国山水画绘画史上拥有重要历史意味的画家。他将元代绘画之意趣,宋代绘画理学相互交融,融会贯通,反复咀嚼,实现了个人从“白龚”到“黑龚”的风格转变,造就了拥有苍黑深沉艺术表现语言的中国画。这种中国画有着苍润稳健、典雅浑厚的艺术美学风格,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具有着非凡的地位和成就。

图3 龚贤《水墨山水图》

图4 王蒙《青汴隐居图》

龚贤早期山水画简勾、枯笔、微皴,称为“白龚”。“白龚”风格在作品中为数不多,主要是早期的风格。以《江山林屋图卷》为例,画的内容是:在岩石上的一个巨大的墙,有一个小的树木、亭台楼阁、远山的石块数量。全幅中国山水画强调笔法,少皴擦,线条组织,虚实,疏与密,笔与半径,方和圆寸,以及丰富的韵律感,使得他的作品舒雅逸清。

“灰龚”积墨次数和层次不多,画面形式是比较偏向灰色的。就技法来看,这种风格是与“白龚”和“黑龚”两种风格有着微妙相似的关系。使用的墨法,其艺术风格和意境,不同于他以前和以后的作品的一些特性。这是连接、开拓创新转型时期的作品,而不是“黑龚与白龚”之间的作品。这种风格,在龚贤的后期作品风格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龚贤成熟时期的作品,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他特别注意“积墨”,往往几遍之后,因此就有了润厚浑圆的风格。这称为“黑龚”。“ 黑龚”是龚贤古老绘画的主要特征,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特征。这也是“黑龚”龚贤的成就,更是其笔墨独立千古的原因。“黑龚”龚贤山水画反复皴擦,浑然天成,将中国山水画中用墨的黑白美学应用到极致,为人称道也。无论是龚贤的浓重的墨法,还是早期吴道子、倪瓒等人淡雅的墨法,中国画的黑白美学一直是历代文人士大夫推崇的主导。特别是自南北宗论以后,文人水墨画就占据了中国山水绘画领域的统治地位。中国人对水墨有着特殊的情感。有一位知名的华人艺术家说到:中国水墨山水画从形到神属于心灵的范畴,水墨语言的经典性在于“画外之音”的思维形态,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心灵和人文精神的诠释。由于难以被西方世界外来族群解读,东方领域的水墨艺术表现语言就需要向时代转变其艺术形态,使之具备当代文化下的审美功能。因此,随着墨法的不断发展,在二十一世纪,当代新水墨表现艺术蓬勃发展,出现在中国大陆、台湾、日本、南韩各个国家地区,新水墨艺术的黑白美学,是带有符号化、象征化、朦胧化的意象的。尽管许多艺术表达方式割裂了与传统文化的语境,但是水墨这一 黑白美学的独有魅力,依然成为华人乃至东方世界的一个文化象征,这些剧变,也改变了当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形态。

中国山水画的黑白美学,是传统的美学,是文人的美学。是中华文化和传统哲学的艺术体现。墨法因为历代文人重视,而逐渐变得更加富有价值。这也是中国山水画中一个重要的体现。

从此以后,墨法一直在历代不断加以发扬光大。伴随着中国山水画水墨艺术语言体系的建立,以及后世画家的不断完善,以黑白美学为主体的笔墨语言作为山水画主要的艺术语言,给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史带来崭新的一页,并为后代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文化价值。

[1]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商务印书馆,2012,12.

[3]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4]李霖灿.中国美术史讲座[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J201

A

1672-1047(2015)05-0081-04

10.3969/j.issn.1672-1047.2015.05.22

2015-09-21

何显达,男,广东汕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遗产保护。

猜你喜欢
龚贤墨法水墨
龚贤山水摭议
写意青蛙
水墨
浅析龚贤《溪山无尽图》中的光影表现及其艺术价值
泼尽水墨是生平
从“书画同源”探析书法与绘画之间联系的多种可能性
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学说”与中国绘画的“墨法”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青花
龚贤的半千与半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