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04-12 06:07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顶岗校企岗位

郭 胜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顶岗实习是学生到企业一线岗位在教师(或师傅)指导下从事实际工作的现场职业教学活动,是高职院校学生正式从业的前奏,对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顶岗实习,有利于对高职院校专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最大限度提高其综合素养。所以,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顶岗实习。

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高职院校的学生顶岗实习工作逐步完善,校企合作进一步推进,学生的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这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既为企业培养了需要的人才,又解决了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仍然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适应能力不强,缺乏工作热情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前往顶岗实习单位前,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广泛宣传和动员,其目的是希望同学们到企业后能够遵守企业的纪律和制度,服从安排,做到吃苦耐劳,不要轻易离岗辞工。

实习开始时,学生是很有激情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了,因为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每天重复着几个相同的动作,没有了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导致学生没有工作热情。加之顶岗实习的学生面临着严厉的工作责任和陌生的工作环境的双重压力,使尚在学习期间的学生难以适应。有的学生以为自己在学校学得不错,当他们面对实际工作时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

熟悉的校园被毫无表情的机械设备和陌生的面孔所代替,只有惩罚没有激励的规章制度,对于习惯接受表扬的学生来说就是当头一棒,顿然失去工作热情,甚至要求退出实习。

(二)岗位安排与专业不对口

对企业来说,顶岗实习既是生产旺季时解决紧缺劳力的一个可靠办法,又是为企业培养能吃苦、善学习的未来员工的准就业培训[1]。由于企业只能在人员欠缺的条件下安排顶岗实习,造成学生所学专业与实习岗位不对口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生产线上缺人,所以有的学生就被安排在生产线上,此后企业方面也没有打算将其替换,所以学生感觉工作岗位与自己所学专业不相符,认为是在浪费时间,这样的顶岗实习没有任何意义。

(三)未能满足专业岗位群的培养要求

表1 某订单班岗位分布表(2015年9月统计)

对学生而言,顶岗实习就是要在自己专业岗位上进行实际操作来提高技能。企业则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操作技能欠佳、动作不熟练,会影响正常的生产能力,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损失的是企业利润。所以企业往往给学生安排开机工、质检员这样容易上手的岗位,学生认为,这些只要是人就能做的事情,没有什么技术可言,不值得在此留念。而象工艺员、助理工程师、修理工等涉及知识面广的技术岗位本身就少,加上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只会有少数学生安排在这类岗位上,企业方面也不接受岗位轮换,当这些技术岗位有缺失时,提倡竞聘上岗。因此,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只局限于自己所在的生产岗位,难以满足专业岗位群的培养要求。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不可能让实习生在所有的岗位上做一次,事实上也不能满足该专业岗位群的培养要求。

(四)沟通能力不强

通过问卷调查,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与企业同事沟通次数为“较多”,多数企业员工认为学生的沟通能力一般,“较差”与“较好”几乎各占一半,无人选择沟通能力“好”,因此,学生的沟通能力需要加强。

另外,企业少数员工有排外和歧视学生心理,因为“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所以他们不愿意教出自己的技术,也不太愿意搭理学生;由于学生第一次与老员工或师傅打招呼就碰壁,伤了自尊心的学生也就对企业没有好感。在与企业员工交往过程中,学生认为企业员工素质低,不文明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对此感到反感。当学生与员工发生摩擦时,往往是员工占上风,部分企业的基层领导却视而不见。

(五)心理不平衡

有些企业对同时进厂的本科生和高职专科生的待遇不一样。原因是:同时参加培训的本科生和专科生相比,对于同样的岗位,专科生需要通过企业与学生之间的“双选”竞聘才能上岗,而本科生是只需要报名就由企业直接安排上岗。不仅如此,在相同的岗位上,本科生比专科生待遇高。这种同工不同酬的做法,使专科实习生产生了不平衡心理。

除岗位和薪酬造成心理不平衡外,还有因为工作环境的不同而形成的巨大落差也是造成心理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刚来企业的时候,企业往往会让学生先进行军训和培训。在培训期间,同学们好像吃了兴奋剂一样,一个个信心十足,群情激昂。而上岗一周后,士气迅速滑落,部分人急降成为怠工老油条,形成巨大落差。

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管理者不同。第一周来的是有执业资格的培训师,第二周是生产管理者。其二,管理的目的不同。前者是以保障从业者在安全的情况下充满信心地去执行管理者布置的任务;后者则以公司纪律和管理制度要求从业者无条件地接受任务。其三,方式不同,前者以人为本,给人以亲近;后者以生产任务为中心,用纪律进行约束,给人以严厉。所以产生的效果自然不同。

二、对策与实践

(一)提前准备,充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学生从大一起就要让他们知道企业的实际情况,增强遵纪守职、吃苦耐劳的思想意识。校内实践教学时,加强灌输质量意识,因为企业产品检验的结果只有合格和不合格两种,所以学生实训成绩也应如此。即在评判学生的单项技能操作时,不需要给分数成绩,而是以是否合格来判断,然后分析差距,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技能知识,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针对性地带学生在当地企业参观学习,提前现场体验将要面临的工作环境,为以后开展顶岗实习做好铺垫。

在校学习期间,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

(二)变顶岗实习为准员工就业

企业一般不愿意主动接受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他们希望实习期过后仍然能够继续留在企业工作,如果只是一个短时间几个月的培训,那么在企业是不受欢迎的。因为企业是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培训实习生会增加企业的成本,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是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所以,企业不太愿意花精力去培训这些实习生。一般情况下,学生是在完成所有校内课程后才安排顶岗实习,实习之后就是就业。学校完全能够将顶岗实习与就业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实习与就业是一体化的,这是让企业、学生和学校都能接受的三赢方案。这个方案形成的前提是学校要组织学生与企业的“双选会”,学生与企业之间直接签订劳动合同。那么,学校与企业签订的订单班更适合企业的味口。

(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随时与学生保持联系

高职院校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中建立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块,具有远程管理和实时信息收集与整理功能的。顶岗实习平台主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学生通过该平台可以在线提交实习日志、周报、月报、总结等资料,同学之间、学生和指导老师可以进行在线交流讨论。设立顶岗实习在线交流平台,将全校的顶岗实习的学生的信息互通有无,做到一目了然,方便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有利于实习指导老师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和指导[2]。

手机交流也是非常方便快捷的,组织学生加入到顶岗实习QQ群,能够传递与顶岗实习相关的信息,实施掌握学生的真实心理状态,做到及时解决和处理相关问题。

(四)强化指导老师的作用

校企联手共同培养和管理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大势所趋。企业安排师傅对学生一对一的传授技能,岗位技能单调,而师傅们大多是经验型的,即实习生能够学到的是操作步骤,而非方法,所以觉得技能很简单,在学生的心里形成了技能就是长着眼睛的机械手,不能提高同学们的理论水平,不利于将来的发展。

这个时候,指导老师的作用就格外重要。学校派出的实习指导老师不仅负责顶岗实习生的纪律和心理安慰与指导,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丰富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实习指导老师的责任心很重要,需要经常保持与学生联系,做到及时替学生排忧解难。

(五)发挥党员和班干部的模范作用

实习指导老师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有实习生的情况,因此很有必要在实习单位成立一个优秀的实习生党小组,使学生党员和班干部成为实习指导老师与实习生之间的通道。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协助指导老师管理实习工作,及时反馈同学们的工作动态、学业进展、心理及思想变化等信息,有利于问题的及时发现,及时疏导解决。

三、建议

(一)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不是单纯的分阶段培养,关键在于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工学结合,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岗位技能,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中接受技术指导,是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校派来指导老师难以到现场指导。企业认为学生上岗后就理所当然的是企业的内部事情,学校只需要加强学生的纪律管理就行,如果实习指导老师到生产现场会扰乱生产秩序。笔者认为这是校企合作难以深入的瓶颈所在,因此,企业的态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为了确保顶岗实习质量,必须深化校企合作。政府和学校需要帮助企业提高认识:对于企业而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来实习,不但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渠道,也是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手段,更是回馈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之一,只有协助学校共同把顶岗实习工作做得更好,才能真正实现多方共赢[3]。

只有企业认识提高了,政府的政策落实了,校企合作才能深入,才能真正形成产教融合,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有效机制。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接受学校与企业的双重管理与职业培养,仍然是受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校依然是管理教学的主体,企业是技能培养的主体,不可以“打工”取代顶岗实习,三方理性处理生产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二)优化实习指导老师队伍

在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中,没有一支过硬的实习指导老师队伍是不完善的。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一支不仅能够关心学生的生活,疏通学生心理,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还要能够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活动的实习指导老师队伍,帮助学生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指导老师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还要有较高的工作能力,特别是要有专业知识丰富、技能水平高的“双师型”老师,能够在企业指导学生具体行动。只有这样实习指导老师队伍才能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才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顶岗实习任务。

(三)调整校内外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普遍教育与精英教育相结合的方针,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事实证明,人人都是专业顶尖人才是不可能的,况且学生将来的岗位也不尽相同,岗位技能与能力自然也不同。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大环境下,校内、校外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有所区分。

由于人才培养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那么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需要作出相应的修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以“宽口径,夯基础”作为人才培养的首选方案,依据本专业不同区域、不同企业的岗位技能职责和要求,制订“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基础理论学习。没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出不了人才的,更不会有高、精、尖的成就。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能力是创新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外学习的一种形式,是工学结合的重要阶段,是产教融合的具体体现,是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顶岗实习期间的人才培养方案要依据该企业对人才素质的结构要求结合相关行业人才标准,由行业、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同制定,形成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人才培训计划,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

只有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基本技能操作熟练的学生,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在企业顶岗实习的要求。

四、结束语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高素质客观上要求培养目标不应仅仅局限于某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掌握,而应把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个性心理品质等各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及个人核心竞争力[4]。

在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顶岗实习环境,让实习生在实践中学到真实的本领,做到知行合一。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让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

[1]王怡波.顶岗实习的“纠结”源于社会偏见[N].北京:中国青年报,2013-06-03.

[2]刘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方式的创新与探索[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56-57

[3]童卫军,范怡瑜.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系统设计[J].北京:中国高教研究,2012(6):102-104.

[4]陈勇,蔡勤生.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建工作探究[J].广州:广东教育(职教版),2012(1):63-65.

猜你喜欢
顶岗校企岗位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