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的音乐创作特征
——以第一乐章为例

2015-06-23 13:56何亚男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主部舒伯特奏鸣曲

何亚男

(合肥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1)

舒伯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的音乐创作特征
——以第一乐章为例

何亚男

(合肥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1)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是19世纪浪漫时期的音乐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艺术歌曲最为著名,被人们尊称为“艺术歌曲之王”。同时,他在钢琴奏鸣曲领域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a小调钢琴奏鸣曲》是舒伯特早期钢琴奏鸣曲中的代表作,本文从曲式结构、主题材料、调性和声等方面对第一乐章进行音乐创作特征分析,从而进一步探讨舒伯特奏鸣曲在音乐创作上得继承与创新,为研究舒伯特钢琴作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舒伯特;奏鸣曲;创作特征

舒伯特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驱者,虽然他作为“艺术歌曲之王”而享誉世界,但是他对于钢琴奏鸣曲这种体裁的创作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他在遵循古典奏鸣曲框架的基础上,赋予这种结构以新的内容和形式,所以他的奏鸣曲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有了新的创新,形成了自己其独特的音乐风格。[2]《a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创作于1825年,是其早期代表作品之一,在这首作品中我们将可以看出舒伯特对于奏鸣曲的诠释。

一、音乐创作特征分析

舒伯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采用了古典的奏鸣曲式结构。图示如下:

用沉重而富有某些悲哀忧思色彩的同度短句拉开了第一乐章的序幕,接着两小节主属交替的柱式和弦以低音级近下行形式缓慢前进,一动一静,结合的非常巧妙,对前面短句进行了呼应。模进一次后,通过重属和弦过渡,形成了第二句小的扩充,结束在属和弦上。从10小节开始,低声部在属音持续上,高声部对前面主题材料进行了补充性的说明,在经过力度很强的变和弦进行后至25小节仍结束在属和弦上,形成开放终止,构成了主部的开放型乐段结构。如谱例1所示:

谱例1

从26小节开始,带有进行曲风格的连接部先现了副部材料,音乐也随即转向积极开朗乐观的情绪。至40小节开始陈述副部主题,副部主题呈现出连接部材料延伸出的柔和抒情的两段乐曲,两段乐曲是在共同的和声背景下的风格统一的段落。副部两个部分都结束在平行大调的属和弦上,同样构成开放型的两个乐段。如谱例2所示:

谱例2

这种带有明朗舞曲风格的音乐陈述在第62小节一个意味深长的休止后突然被折断,以很弱的力度开始在c小调上进入沉重忧郁的主部主题陈述,戏剧性的转折出现在副部的呈示之后结束部的开始之处,随着力度的大幅度起伏,至77小节,两个对立的音乐形象和谐的结合起来,即在比较平静的进行曲变体中轮流出现同度主部主题材料,至97小节伴随着音乐语言的缩短,加强了音乐陈述的紧凑性,在开放的属和弦上结束了呈示部的陈述,可以看出,在呈示部的陈述中,主部主题、副部主题以及结束部均在属和弦上结束,形成了整个呈示部的开放性结构。它为展开部的进入作好了铺垫,并和再现部调性的最后收拢形成了首尾呼应,仿似一问一答。

整个展开部基本上都是以主部主题的材料发展为基础,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用结束部中同度的短句材料在音区和力度的对比中进行陈述,至105小节第二阶段,在极弱的力度中开始对主部主题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展开发展,这一段落中,首先在力度上起伏较大,由ppp—pp—f—ff—p—pp—ppp的大幅度力度的变化进行所造成的色彩上的对比和情绪上的多变使得音乐达到一个戏剧性的高潮。同时,临时的力度记号使用也很多,如大量重音记号,短距离的渐强减弱,以及特强记号的使用也起到了色彩对比和情绪性格多变的作用,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其次,在伴奏织体上,从105小节考试由二分音符的构成形态逐渐过渡到120小节由四分音符的构成形态,可以看出密度的不断加强也是造成紧张冲突的重要手段。此外,伴奏声部和旋律声部在高低声部轮流交替出现,在丰富表现形式的同时,也反应了作者追求多变的音乐色彩。最后,在调性上,在这一段落中转换频繁,从105小节的d小调开始慢慢发展,至120小节过渡到f小调上陈述,在132小节通过前调的tsvI级和弦等于后调的D/tsvI又转入A大调上 分解和弦式的旋律音型陈述,每一次的调性变化同时也伴随了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在140小节把乐曲推向了高潮,紧接着从142小节开始,伴随着力度逐渐回落,肢体逐渐拉宽,音型逐渐紧凑等因素逐渐把乐曲引入再现。第三阶段是在真正再现部出现之前,在主调的同主音大调上先现了主部主题材料,构成了假再现,它以复调模仿形式进行陈述,引入了真正的再现部。

再现部中,主部主题有了较大的扩充,内部调性变换频繁,由a小调至C大调,后经过bB大调转入a小调,在陈述方式上采用了复调和主调相结合的方式,使得音乐在再现主部主题的同时,又获得了新的对比,186小节的连接部出现后把副部引入到同主音大调上进行再现,至223小节,在结束部开始的转折段落中,又回到主调a小调上对主部主题材料进行陈述,但是在却没有在主调上终止,以阻碍形式把结束部引入大下属方面的调性上陈述,在副部主题材料和主部主题材料轮流交替进行的过程中,调性也在主调a小调和大下属F调上交替,结束部的属开放终止后,至247小节,进入尾声,尾声结构庞大,在材料商开始仍然是同度主部主题材料和副部主题材料的轮流交替,至283小节后更偏重副部材料,在调性上对下属调进行了强调,最后在同度的两种材料的融合中以完满终止收束全曲,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二、舒伯特钢琴奏鸣曲音乐创作的继承与发展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舒伯特的奏鸣曲在音乐结构上仍然继承了传统的奏鸣曲式结构。[3]但是,在具体的创作技法中已经和古典时期尤其是贝多芬的奏鸣曲有了很大的不同,在这首的奏鸣曲中我们可以看出具有他自己鲜明个性的特点。

首先,在古典时期的奏鸣曲第一乐章往往是比较热烈的、积极的、快速的节奏节拍符合积极进取的音乐形象,特别是贝多芬奏鸣曲中,第一乐章几乎都是快板的,但是舒伯特的这首奏鸣曲中却采用了中板的速度,此外他的很多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几乎都是中板,这种富于音乐沉思性质的速度正好适合了他自我情感的随性表达和抒情性质的浪漫风格。

其次,在各主题材料性格的对比上也和古典时期有了很大的不同,贝多芬式的奏鸣曲各主题在调性、材料、性格上对比的非常强烈,以达到戏剧性的冲突。而在舒伯特的奏鸣曲中则更倾向于两种对比的主题的相互接近,以各自表达不同的音乐形象,换句话说贝多芬的奏鸣曲主题间强调的是敌我的外在矛盾,而舒伯特奏鸣曲强调的是自我的内在矛盾。[4]

最后,在材料的发展手法上有了很大的区别,贝多芬的奏鸣曲在材料的发展商,动机的作用真正得到了发挥,往往由很小的几个核心动机发展成巨大的篇章,并生长成为紧张的戏剧性冲突的主要力量,而舒伯特的这首奏鸣曲,更重要的是对两个不同主题材料进行贯穿发展,通过变奏手法的运用,赋予主题新的形象 ,分别解释每个形象的复杂性,强调他的多面性,以实现其抒情的音乐形象。

最后,在贝多芬的奏鸣曲中,展开部是作为动力性发展最集中最强烈的步伐,而在舒伯特这首具有抒情咏叙性质的奏鸣曲中,展开部的这种重要性相对削弱,不需要其强烈的冲突达到外在的戏剧性效果,更多的是赋予新的主题形象,以达到多变性,造成内在的戏剧性冲突。

综上所述,正如舒曼赞扬“这部作品简单容易地建立在两个主题的基础上,却如此独特的把他们结合起来又形成对比,不愧为神来之笔,令人叹绝!”[5]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音乐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创新,他把富有哲理性的奏鸣曲式融入了新的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也开辟了奏鸣曲体裁在19世纪的新的突破和发展。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北京: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224~225.

[2]余雄.论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J].音乐探索,2006,(1):38~39.

[3]颜咏.舒伯特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07.22~23.

[4]盖克拉乌克里斯.陈廷宝译.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M].北京:作家与作品,2000.34~35.

[5]王娟.舒伯特钢琴作品的抒情性[J].音乐天地,2007,(1):45~46.

2095-4654(2015)04-0158-03

2015-01-12

J720.9

A

猜你喜欢
主部舒伯特奏鸣曲
手机上的奏鸣曲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奏鸣曲式的连接部特点研究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春天的奏鸣曲
论门德尔松《无词歌》中奏鸣曲式结构的“返祖”与创新
饥饿奏鸣曲
鲁托斯拉夫斯基《第三交响曲》之背景结构解析
祭献奏鸣曲(组诗)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