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婷
(安庆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0)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颜色词“黄”的隐喻对比
陈婷婷
(安庆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0)
本研究系统地对比分析英汉基本颜色词“黄”的隐喻现象,发现“黄”隐喻在汉语中的频率和比例均高于英语,并且其在两种语言中的共性和差异性并存,共性源于人类共同的生理结构及认知基础,差异性源于不同的地域环境、宗教信仰和历史事件。
概念隐喻;语料库;“黄”
在收集语料库中的数据之前,首先要明确哪些是符合本研究的数据。在本研究中,笔者首先标识出两个语料库中包含基本颜色词“黄”的句子,但随后去除那些已失去原有语义或非隐喻意义的颜色词,如汉语中的“黄河”、“黄种人”,英文中的“Yellow Stone”等。去除这些颜色词之后,标识出剩下来的颜色词,并逐个分析包含这些被标识出的句子,判断他们是否属于隐喻的用法。此外,用于习语和转喻用法的基本颜色词“黄”也不在符合本研究的数据之列。在判断是否属于隐喻用法的过程中,笔者以跨域映射为标准,即一个语料中的“黄”或“yellow”如果显现出跨域映射,则其属于隐喻用法,否则将不在研究范围内。
基于以上的数据收集标准,笔者分别统计了LOB 语料库中的“yellow” 和LCMC语料库中的“黄”隐喻的使用频率及比例,结果如表1,从中可以看出,在40个颜色词“yellow”的使用中,有16个属于隐喻用法;而在88个颜色词“黄”的使用中,有39个是隐喻用法。英语中的“黄”的使用频率(40次)大大低于汉语(88次),但英语中其作为颜色词的隐喻用法的比率(40.0%)却只是略低于汉语中的比率(44.3%)。
表1 “黄”隐喻分别在英汉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及其比例
颜色词“黄”隐喻在英汉语中的映射呈现共性和差异性并存的现象,其中,共性主要表现为两者有共同的目标域,都映射在衰败域、状态域、身体状况域、季节域,且隐喻意义相似。
(一)衰败域
“黄”/“yellow”隐喻衰老、衰败、死亡。
(1)浇灌不得法或肥水过度,或时有时断,常是造成黄叶、落叶、枯萎的主要原因。
(2)Clear away the yellow leaves from around the lower parts of brussels sprout plants and put these on the compost heap.
人们根据草木等植物的颜色在由胜而衰的生长过程中逐渐变黄的生活经验,赋予颜色词“黄”衰老、死亡的隐喻意义,并由此延伸到不只植物,还包括人的衰老,如汉语中的“黄脸婆”、“人老珠黄”。
(二)状态域
“黄”/“yellow”隐喻脏。
(3)剃头佬一巴掌拍到老裁缝的肩上,一团白沫从他松黄的牙缝里,飞落到老裁缝红红的鼻头上。
(4)He told her about Slack Lane and his boots and Blonkin,of the great,wagging head and the yellow teeth and the watchful cruelty.
(三)身体状况域
“黄”/“yellow”隐喻饥饿、瘦弱、身体差。
(5)他那样子像四十出头,一张刀条脸又瘦又黄。整日里没精打采,一副睡不醒的样子。
(6)Pierre was a true Provence,thin and yellow as lemon peel,wrestling with some gnawing rat of an illness,man of all trades,married to a commanding lady who loved small talk and the discreet accumulation of money.
(四)季节域
“黄”/“yellow”隐喻夏天,尤其是夏天的太阳。
(7)如以黄、红为主的暖色能使人联想到火和阳光。
(8)The uncluttered simplicity of clean-cut lines echoes the freshness of spring itself,while the yellow “King Alfred” trumpets herald the coming of summer sunshine.
“黄”隐喻在英汉中存在共性的原因在于共同的人类生理结构。色觉是人类认知的重要工具。视觉器官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是一致的,这是颜色词存在的生理基础。不同民族对色谱的切分大致相同,黄色是基本颜色之一,处于视觉焦点的黄色的物理特性对人类的刺激是相同的。
英汉“黄”隐喻同样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一种语言中的“黄”隐喻的目标域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对等的隐喻的目标域,即各自有其独有的映射目标域,如汉语中“黄”可映射经济域,隐喻经商、生意等,而英语中则出现空缺。另一方面,即使映射到同一目标域,“黄”在英汉语中的隐喻的概念也不尽一致,如上文提到英汉中的“黄”均映射到状态域隐喻脏乱,而汉语中的“黄”还可隐喻陈旧,破烂不堪,这一隐喻意义在英语中则没有。下面同样以不同的目标域为划分,列出英汉语中“黄”隐喻的差异。
(一)情感域
“yellow” 隐喻害怕、胆小。
(9)“Maria wouldn't like it either,so you'd better find out a nice easy way of doing it or you're liable to be up to your fat neck in trouble,Louie boy.” Stark fear turned the Italian's skin yellow.
“yellow”在英语有时用来表示懦弱、胆小,如yellow-belly(胆小鬼、懦弱的人)。
(二)方位域
“黄”隐喻中央。
(10)小的们是“方”字行的,与“地”字行只是后脚到了这里,“黄”字行的弟兄们也遭到了。
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以青、赤、白、黑、黄五色与木、火、金、水、土五行相配,又与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对应。土是以黄为主,土以一切的黄做代表,黄在方位是主中央。
(三)经济域
“黄”隐喻经商、做生意、赚大钱。
(11)人们把最大的热潮归结为“黄、红、黑”三股。似乎年轻人要想混出个模样,光耀祖宗,非这三条路莫属了。“黄”——即经商,进公司,跑生意捞大钱,这是条金光灿灿的实惠之路。
金子的颜色是黄色,因此汉语中“黄”通常隐喻财富、有价值,又如黄金地段。
(四)精神域
“黄”隐喻高贵、神圣。
(12)他创立的太平道,以黄天为至上神,认为黄神开天辟地,创造出人类。
“黄”隐喻色情、下流。
(13)报社人事科长要我们给他买一部《金瓶梅》。所以我们来找你,有没有办法?太巧了,我正好有一套删节本。彭玉泽说。小周摇头,说那死科长要全本。他喜欢的就是那些删去的东西。他从里到外都是黄的。
汉语“黄”的下流之义在英语中由另一基本颜色词“blue”承当,如blue film(色情电影)、blue joke(下流的笑话)
(五)状态域
“黄”隐喻陈旧、破烂不堪。
(14)他的全部家当都在这只烂黄提包里装着——几件旧衣服,几双破鞋烂袜。
(六)结果域
“黄”隐喻计划的落空。
(15)儿子要聘礼,女儿要假装,圈窑的事,眼看就要变成现实,又黄汤了。
(七)废物域
“黄”隐喻粪便。
(16)沙新家这间房成了“厕所泛区”,独受屎尿黄汤的恩泽。
(八)政治域
“黄”隐喻国家政府。
(17)当年老子穿黄皮抗七斤半就是为的钱财,有钱走遍天下,无财寸步难行。
这里的“穿黄皮”指的是国家公职人员,相当于“吃皇粮”,又如“现在的警察穿黄皮不为老百姓办事,农村人被骗10万元报案都是推三阻四。”
“黄”隐喻帝王、皇室。
(18)转念一想,《拳经》丢失了,怎么黄绫包袱还在呢?陈王庭这个乡巴佬绝不会有这么好的包袱。
(九)经验域
“黄”隐喻幼儿、不成熟。
(19)例如:绿竹对苍松;白叟对黄童;秋月白对晚霞红。
或者由于笔者选取语料库的局限性,或者由于使用频率过低以至于在语料库中没有出现,“黄”在汉语中还可隐喻植物的成熟,如“麦子黄了,又是一年麦收的季节。”这一隐喻意义在英语中同样没有对等映射,是汉语中特有的。
从上可以看出,英汉语中“黄”隐喻的不对等是很明显的,导致这种差异性的原因可归结为三点。首先,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国有广大的平原可耕作,形成了中国农业文明,而英语国家的人们主要靠近海域生活,形成了海洋文明。中国农业文化中,人们长期处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状态;中国地域文化中,有中国文化发源地——黄河;中外华人自称为炎黄子孙:这些都使得汉语赋予了“黄”很多的褒义,如“黄”隐喻皇室,国家,神圣的含义,而这在海洋文化中的英语里是没有的。
其次,不同的宗教信仰。英语国家大部分信任基督教,基督教中出卖耶稣的犹大穿着黄色衣袍,所有黄色在说英语的某些国家中被隐喻为背叛,而中国比较盛行的是佛教,很多大佛像以铜镀身,因此黄在汉语中是隐喻神圣的褒义词。
最后,历史事件。在中国用黄色指代色情是受了西方的历史事件的影响。1894年,英国《黄杂志》创刊,该杂志形成一个被称为“颓废派”的文艺集团,他们的作品,有时带有色情意味。当时著名剧作家王尔德,因同性恋罪名遭逮捕。当时报纸称,王尔德在被捕时腋下夹了一本《黄杂志》,其实他胁下夹的是一本黄色封面叫《爱神》的低俗小说,从此传播到中国后,“黄色”与色情等概念发生了联系。
本文从概念隐喻出发,基于两个语料库,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比研究了中英颜色词“黄”的隐喻,发现“黄”隐喻在汉语中的频率和比例均高于英语,并且其在两种语言中的共性和差异性并存,共性源于人类共同的生理结构及认知基础,差异性源于不同的地域环境、宗教信仰和历史事件。本研究能够在语言的实际使用方便给人们提供帮助,尤其在跨文化交际、二语习得、英汉互译领域给人们带来启示。然而,本文仅是尝试性探究,不可避免地有一些不足,如所使用的语料库是网络上的免费语料库,即使包含100万的词次,但这与语言的实际使用的词次相比仍然相差甚远,这需要包括笔者在内的研究者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改进。
[1]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Langacker,R.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Stanford,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3]Ray,Vern F.Human Color Perception and Behavioural Response[J].Transctions of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1953,(16):98~104.
[4]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束定芳.论隐喻与明喻的结构及认知特点[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2):102~107.
[6]杨永林.色彩语码研究一百年[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1):40~46.
[7]姚小平.基本颜色词理论述评[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5):19~28.
2095-4654(2015)04-0131-03
2015-01-22
国家级英语特色专业建设项目(TS12154);基于语料库的英汉颜色词的隐喻对比研究(SK201309)
H0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