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5-06-23 13:56林双娇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物流

林双娇

(闽南理工学院,福建 石狮 362700)

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林双娇

(闽南理工学院,福建 石狮 362700)

本文分析了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现状,论证了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必要性,并对现行的校企合作机制下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构建出合理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一、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随着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据预测,我国物流产业每年的增长速度约为30%,物流人才的缺口将达至600万人次,其中应用型的物流技术操作人才每年的需求量超过3万人次。依据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到2013年,我国大专学历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为30万到40万人。图1为福建省物流企业员工学历的分布情况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福建省物流企业初中、高中及中专学历的员工占比最高,研究生、本科生及大专学历的员工比例较低,可见物流企业中基层操作人员的水平有待提升,较高学历的应用型物流人才较为缺乏。

图1 福建省物流企业员工学历分布图

二、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必要性

(一)优化教育资源

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紧靠学校自身条件具有较大的难度,我国物流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基础工作还不够完善,物流教学普遍存在实践环节薄弱,单纯依靠教材教学等问题。借助校企合作,能使企业和社会的教育资源融入校园,开展多体制、多模式的办学机制,提升物流教学的质量及效果[1]。通过校企合作,物流行业可以为高校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同时发挥其服务运作及资源配置的优势。为校外实训基地提供更贴近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的实训内容,从而有力地保障了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

(二)有利于学生提前感知市场对物流岗位的需求变化

物流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物流人才,在现代教育机制中,高等学校必须适应市场变化,使培养的物流人才具有良好的市场适应性。校企合作可以协助高校设置具有针对性的配套专业及课程,进行教材调整,并设立以应用型综合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确立了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2]。此外,校企合作加强了学校与物流行业的互通与了解,能使高校在校学生提前接受企业的职业理念,感知市场对物流岗位的能力及知识等方面的需求,尽快进入职业角色,提高其职业责任感,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物流人才。

三、校企合作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价值追求上的差异

校企双方追求的目标在客观上存在着冲突,高校追求培养人才的质量,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校企合作协议虽多,但校企间实质性的合作较为缺乏,存在“企业为利益而协议,高校为协议而协议”的问题,校企合作归于表象[3]。此外,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对企业的要求较多,而企业愿意承担的较少,价值追求的差异导致高校和企业之间校企合作的目标存在冲突,校企合作难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规范的校企合作模式的缺失

目前规范的校企合作模式尚未形成,校企合作大多是依靠人脉关系来维系、短时间的低层次合作,校企双方沟通交流的平台尚未建立,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与合作模式[4]。在脱离制度约束的情况下,若企业自身利益无法保障,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将大为受挫。

(三)校企合作制度的缺失

在校企合作运作过程中,高校与企业双方各司其职,缺乏良好的沟通,校企合作的制度缺位导致高校专业发展要求和企业发展需求相脱节[5],导致物流专业教育无法跟上物流行业的实际需求,应用型物流人才和物流行业需求相脱节。

四、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实践教学模式

首先,与物流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借鉴如顶岗实习、社会实践、订单式培养等校外实训模式,结合物流专业建设实际,建立合适的校外实训基地。其次,完善校内物流专业教学,将校内教学分为自主教学与主导教学模式,两种教学模式相互补充[6]。自主教学模式即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的各类社团、学生会、学科竞赛等活动,主导教学模式指物流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实际操作部分,需完成的实践内容。最后,在实践教学指导老师的要求方面,要求指导老师除了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之外,还需拥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可以聘请物流企业经验丰富的在职职工或经营管理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环节的兼职老师,对校内指导教师实践能力相对不足的缺陷进行弥补,优化物流实践教学。

(二)校企共建校内物流实验室模式

根据高校自身物流专业特点,由校企合作单位共同探讨,建设和企业实际物流运作流程相适应的真实或仿真的校内实训环境。物流专业主干课程需要相应的实验室教学做配套,校内实验室教学在课程中的比例保持在25%~35%左右[7],通过校内物流实验室的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对物流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能力,帮助物流专业学生尽快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此外,校内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和管理学科与经济学科等相关科学的实验室相衔接,通过对原料供应、产品生产、物流、销售、售后、财务等环节的模拟实训,使学生了解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与制约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水平,从而更好的适应未来的企业工作。

(三)企业班级模式

企业班级模式指由物流企业冠名物流管理专业班级,物流企业提供企业关键技术、实践设备、及物流技术人才,高校提供教室及优秀的理论老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出适应物流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物流人才。比如青岛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顺丰班”,“顺丰班”由青岛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和青岛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联合创办,实施“实地考察、实战操作、实务培训”的实践教学模式[8],使课堂教学与学生需求和企业要求相挂钩,激发物流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调动物流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借鉴企业班级模式,可以将企业引进校园,将实践融入课堂,完善高校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四)校企合作双赢模式

校企合作双赢模式指高校和企业双方以对等的身份共建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改善传统校企合作中高校和企业双方松散的合作关系。高校和企业在专业设置方面、应用型物流培养方案制定、物流实践教材编制、考核体系完善、校外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物流教学质量验收等环节全程参与,同时在物流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发挥高校与企业的双重优势,将教学和实践,教学评价和物流企业考核紧密结合,达到物流企业效益和高校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双赢的目标[9]。

(五)理论、技术、实践相联系模式

高校物流专业教育的定位应该是“以应用型能力为基础,以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就业为目的”,正确处理理论教育、专业技术以及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物流理论教育以应用为目的,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更具有实用性与针对性,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的教学应摒弃以往不重过程只重结果,不重应用只重公式或概念的方式,同时减少验证性、理论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物流实验,加强先进技术在物流方面的应用[10]。同时,在实践教学方面,需加强对学生操作与实践能力的训练,以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与实施方案为基础,结合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为学生营造真实的物流实践环境,提高学生的物流岗位操作能力。

五、结语

校企合作可以实现与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及优势互补,为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使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质量跟上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培育出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物流人才,这不仅有利于推进高校的教学改革与物流专业的建设,而且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1]张雅娜,赵乐飞,张艳红.高职服装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11).

[2]杨柳.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物流人才[J].商场现代化,2007,(13).

[3]尹伟民.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N].江苏教育报,2014-03-05.

[4]熊宗辉,霍丽娅,陈嘉翔.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J].四川劳动保障,2013,(1).

[5]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

[6]谷岩,隋志纯.应用型物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0,(6).

[7]边一民,苟建华.校企深度合作应用型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7,(4).

[8]郝世绵,朱礼龙,奚雷.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研究——以安徽科技学院管理专业为例[J].价值工程,2014,(1).

[9]王花云.广西应用型物流人才速成培养模式新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5).

[10]曾建飞.多元化校企合作培养国际物流应用型人才探讨[J].现代商业,2010,(5).

2095-4654(2015)04-0034-03

2015-01-04

2014年闽南理工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2014B17)

G718.5

A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物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