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书发
【摘 要】自主学习能力,指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动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自发性地对知识及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探索的能力。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中,笔者结合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特点,提出了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能力 有效策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当下人才竞争的重要考核标准,自主学习能力强的人才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对初中生数学自学能力进行培养,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等数学素养,还能对学生思维的综合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从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和特点来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初中数学课程也开始面临新的挑战。面对“多样化需求”“信息化速度”等时代要求,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日益显露出弊端。与其他科目相比,初中数学课程两极分化的情况更为严重,喜欢数学的学生觉得数学有着无穷无尽的奥妙;而对于基础较差以及不喜欢数学的初中生来说,数学课堂的每一分钟都是煎熬。结合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特点进行如下归类:
(一)学生积极性不足,教学状态过于被动
与传统教学中“教学状态过于被动”这一情况不同,当代初中数学教学状态被动多数不是因为学生智力不足,而是由于积极性不足引起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脑筋开动得也快,但就是因为不喜欢,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出现“被动学习”的现象。
(二)探索意识不强,“生拉硬拽”的情况普遍
除了学生积极性不足的现象外,初中数学教学中面临的另外一个尴尬的问题就是探索意识不强,“生拉硬拽”的教学现象普遍。学生在感受到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初中数学课程的灵活性及应用性的同时,却又不得不面对应试教育模式带来的压力。在这样一种“两难”处境中,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探寻新的教学方式,力争达到一种较为科学的平衡状态。但是在摸索过程中,学生探索意识不强、教学死板等是初中数学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
综合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初中数学课程教学面临许多问题。培养初中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及教学过程的兴趣,还能极大地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发掘意识,培养学生的延伸及拓展意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非短时间就能完成,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循序渐进地推进。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见缝插针”,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所有教学方法及途径的落实都需要意识和思想的铺垫。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学生普遍有一种“老师最后会给我答案”的思想,坐等结果,思维始终处于一种较为倦怠的状态。教师一定要抓住任何机会,灵活而又随意地给学生灌输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意识,并初步尝试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自主学习行为。比如就七年级数学教材中《圆形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内容来说,传统教学的步骤通常为:教师先对圆形的定义进行讲解,在教师进行定义讲解之后,再通过几组图形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所见的圆形。在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其实仅需要将教学的顺序颠倒一下即可:列举生活中的几组圆形的实例,然后分组对这几组图形的共同点进行归纳,最后由学生对这一类图形的特点进行定义,得出圆形的概念。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九年级数学教材中《样本与总体》等教学,均可采用这种方法。
(二)“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学生逐渐将自主学习方式当作惯性思维的时候,教师便可以采取下一步行动了——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所谓针对性训练,指的是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过程中用到的思维方式及方法集中起来,专门解决某一类问题或教学内容。比如就九年级数学教材《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一章节来说,教师可以事先列举两件随机事件的例子,让学生感受随机事件的发生,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提示2—3个与讨论主题相关的公式或关键词,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在这一专题训练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小组学生实力的均衡,并设置具有数学趣味的奖品,让学生们都能参与其中。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就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来说,一定要注意过程的控制:首先需要教师精心制定一个培养计划,即哪些内容是可以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进行培养的,哪些内容是可以用来进行针对性训练的;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具体教学实际适当地调整,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俞苏萍.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苏州大学,2013.
[2]于学琴. 思维导图及其对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