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视角下高校立德树人的新思考

2015-06-19 00:59曹卓琳
教育界·下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

曹卓琳

【摘 要】高校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但目前高校的德育过程中存在对德育教育认识不够深刻、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学生自我主动性不强等问题。本文在社会认知视角下,从德育培养的模式来重新思考高校立德树人,并以此提出新的观点。

【关键词】社会认知 高校 立德树人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高等院校应该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断增强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校立德树人存在的问题

1.德育途径僵化,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

目前高校培养大学生大多数都只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缺乏对大学生德育的培养,仅有的德育教育也只是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在书本中。而我们却忘记了,如今的大学生对这些死记硬背的历史没有任何切实的体会。将“德”铭刻在心头,除了学习什么是德,更要懂得如何表达“德”,学会尊师重教是德,学会爱护环境是德,学会公交让座也是德。这些切实可行的行为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2.校园“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文化氛围不足

高校立德树人的工作如果只是仅仅依靠学生课堂上所学,那么很难达到育人的目的。只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形成良好风尚。2011年4月22日,北京大学老校长在“理想大学”研讨会上说:“我们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却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有些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正之风在侵蚀大学生,导致校园文化活动缺乏“以人为本”的意识。大学只有植入德育为主的基因,学生才能茁壮成长。

二、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的产生是与行为主义、社会学习理论等有关。认知理论是(Bandura,A.,1988)结合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之后提出的,它主张个体行为、主体认知和社会环境是交互影响的。个体行为、主体认知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就形成了Bandura个体行为“三元交互”模型。因此,大学生的某种行为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个人对结果预期以及自我效能的影响。当他预期自己的行为能给自己带来正面影响的时候,就会积极主动参与这种行为。周围环境是能给人某种强烈感受的气氛和情调,因此,当个体处于充满德育为主的环境中,就会不由自主地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而个体行为还取决于自我效能,只有当个体认为自己的行为能够圆满完成某件事情并取得效果时,才能完成这种行为。高校学生认为通过自己的行为能够加深其他同学对其认识并取得老师的赞扬等,他们就会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重视自己的行为。

三、高校“立德树人”的新思考

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立德树人成为高校面临的新挑战。在当前形势下,高校应该认真分析,从小处着手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师生健全的人格和创新思维形式。

1.关注学生需要,提高学生自主能动性

高校立德树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以学生为中心,因此,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适当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对于引导学生,要以启发和引导为主,而不是采取“灌输”的教育模式,德育只有落在实处,才能落在人心。不能将学生当作被动的受教育者,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尊重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

2.创新“立德树人”的载体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生活环境和学术环境有利于我们“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刘铁芳等学者也认为高校文化氛围是促进人的公民性成长,发育完整而健全的人性的教化性场域。“立德树人”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来达到。在这个过程中,广泛利用校园平台将学生接受的、有益的信息充实校园文化生活,借助贴吧、广播、官方微博、展板等方式来提供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讨论热点道德问题;也可以利用班级平台如主题班会、班级联欢会等形式搭建使学生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平台,营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生活情景,加强以公寓文化为重点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真实感觉德育不是在书本里,而是在自己日常生活中,从各个方面渗透立德树人的目标,增强“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3.构建立德树人的主导机制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模范,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他们是立德树人的中坚力量。大学是学生性格成长、积淀的重要时段,在这个阶段辅导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辅导员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教学生,他们认真负责就是教学生认真负责,他们敷衍马虎就是教学生敷衍马虎,他们热情就是教学生热情,他们冷漠就是教学生冷漠。其次,教师可以通过QQ、微信等方式传达自己的看法、观点,用自己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最后,高校应该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学术道德等方面的教育,通过考核等一系列激励机制,让教师树立起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有道德的人,不是几日就可以完成的,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和努力不懈。高校教师从自身做起,以德服人,以德育人;高校要营造学生成长的环境条件;开发学生自身潜力,挖掘学生优良品质,增强德育的渗透性,提升立德树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钱理群. 北大清华再争状元就没有希望[N].中国青年报,2012-05-03(3).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高校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