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解析几何高考题的题源探究与拓展应用

2015-06-17 17:58徐晓宇
新课程·中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定值斜率顶点

徐晓宇

数学教科书中,很多例题和习题都有很深的背景,有进一步拓展其数学功能、发展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可行性.教学中应尽力寻找高考题、模拟题在课本中的“影子”,充分挖掘教材中例题和习题的功能.

本文通过对2013年全国大纲卷数学理第8题的解法探究,寻找它在课本中的“影子”,追根溯源,并对题源进行简单的探究与应用.

一、考题呈现

(2013全国大纲卷理8)椭圆C:+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1,A2,点P在C上且直线PA2斜率的取值范围是[-2,-1],那么直线PA1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1] D.[,1]

笔者在高三二轮复习中,将本题给学生测试,结果基础一般的学生没有很好的思路,基础较好的学生多数是通过取直线PA2斜率的临界值,求得此时点P的坐标,进而求出直线PA1斜率的临界值得到答案.这种方法虽然能解出此题,但运算繁琐.

由此可见这样一道高考题对普通学生的“杀伤力”有多大,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在高考的复习中对教材的挖掘之浅,对课本例题和习题的研究浮于表面.

二、追根溯源

如图,设点A,B的坐标分别为(-5,0),(5,0),直线AM,BM相交于点M,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求点M的轨迹方程.

分析:由题设易得点M的轨迹方程为:+=1(x≠±5).

本题源于人教A版教材选修2-1第41页例3,在平时教学中,多数教师只是告诉学生解法,而缺少对本题的探究,学生会很快忘了此题,更不会在考试中应用.接下来,笔者将对本题作一些探究.

三、题源探究

由上例结果发现点M的轨迹是椭圆(除左右两个端点),其中点A,B恰是椭圆的左右顶点,直线AM,BM的斜率乘积kAM·kBM=

-=-=-.由此猜想椭圆上任意一点(除左右顶点)与左右顶点连线的斜率乘积为定值,引出探究1.

探究1:已知点A,B是椭圆+=1(a>b>0)的左右顶点,点M是椭圆上异于点A,B的任意一点.探究直线AM,BM的斜率之积的特点.

探究1:中点A,B为椭圆的左右顶点,若将点A,B换成椭圆的上下顶点引出探究2.

探究2:已知点A,B是椭圆+=1(a>b>0)的上下顶点,点M是椭圆上异于A,B的任意一点.探究直线AM,BM的斜率之积的特点.

由探究1,探究2发现,点A,B是长轴端点或是短轴的端点,椭圆上任一点M(异于点A,B)与这两点连线的斜率之积为定值-.若将点A,B一般化引出探究3.

探究3:已知点A,B是椭圆+=1(a>b>0)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M是椭圆上异于点A,B的任意一点.探究直线AM,BM的斜率之积的特点.

通过上述三个递进的探究,可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1:若点A,B是椭圆+=1(a>b>0)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M是该椭圆上异于点A,B的任意一点.则直线AM,BM的斜率之积为定值,且kAM·kBM=-.

双曲线与椭圆的标准方程具有相同结构形式,对于双曲线也有类似的结论.

结论2:若点A,B是双曲线+=1(a,b>0)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M是双曲线上异于点A,B的任意一点.则直线AM,BM的斜率之积为定值,且kAM·kBM=.

四、拓展应用

应用结论1,2013全国大纲卷理第8题就迎刃而解了,大大简化了运算,提高了准确率和效率.上述结论有着广泛的应用,能有效地解决与顶点有关的一类问题.

例1.设椭圆+=1(a>b>0)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B,点P在椭圆上且异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

(1)若直线AP与BP的斜率之积为-,求椭圆的离心率; (2)略.

(2012年天津高考数学理19题)

分析:利用结论1得kAM·kBM=-,从而很快得到椭圆的离心率为.有必要指出的是,作为主观题,一定要先推导出这个结论,不能直接应用.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2011年江西高考理的第20题,只是背景为双曲线,利用结论2即可求解,读者可自行查阅.

例2.已知椭圆C:+y2=1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B,点S是椭圆C上位于x轴上方的动点,直线AS,BS与直线l∶x=分别交于M,N两点.求线段MN的长度的最小值.

分析:此题设点S的坐标不易求解,由结论1可得kAS·kBS=-,不妨设直线AS的斜率kAS=k(k>0),易得点M(,),N(,),从而得到MN=+≥.

例3.已知椭圆C:+

y2=1,点M1,M2,…,M5为其长轴AB的6等分点,分别过这五点作斜率为k(k≠0)的一组平行线,交椭圆C于P1,P2,…,P10,则直线AP1,AP2,…,AP10这10条直线的斜率乘积为( )

A.- B.- C. D.-

(浙江省五校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数学理试题9)

分析:此题中点A,B为椭圆的左右顶点,联想到结论1,不妨将这10个点与点B联结,不难发现kAP=kBP,kAP=kBP,kAP=kBP,kAP=kBP,kAP=kBP

所以kAP·kAP·kAP·kAP·kAP·kAP·kAP·kAP·kAP·kAP

=kAP·kAP·kAP·kAP·kAP·kBP·kBP·kBP·kBP·kBP

=(kAP·kBP)·(kAP·kBP)·(kAP·kBP)·(kAP·kBP)·(kAP·kBP)

==-.

例4.已知椭圆C:+=1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B过点D(1,0)的直线MN与椭圆C分别交于点M(x1,y1),N(x2,y2),其中y1>0,y2<0,问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直接求解很难得出答案,但考虑到点A,B为椭圆的左右顶点,由结论1可知kAM·kBM=-,因为=,且kAM·kBM为定值,所以只需求得kAN·kAM为定值.又因为通过联立方程组,由韦达定理易得kAN·kAM=-,从而得到==2.

五、解题反思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与教材关联越来越密切,很多试题的背景都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对课本例题和习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索发现,并作相应拓展,在师生共同研究的氛围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知识的活力,在感悟中发展自己的思维与能力,真正做到走出题海,让学生感受到课本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最终走向研究性学习.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定值斜率顶点
圆锥曲线的一类定值应用
过非等腰锐角三角形顶点和垂心的圆的性质及应用(下)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解决圆锥曲线中的定值问题
物理图像斜率的变化探讨
关于顶点染色的一个猜想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求斜率型分式的取值范围
基于子孔径斜率离散采样的波前重构
MMC-MTDC输电系统新型直流电压斜率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