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淑芳
【背景介绍】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養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这占六年识字总量的50%还多。新课程对低年级写字的要求也很明确: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速度;第一学段(1~2年级)关于写字的要求有: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可见,识字和写字是低年级教学中的重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识字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学生的接受有很大的差异,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又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大量生字不能经常去复习巩固,生字回生率高。部分学生在生字学习中,显得力不从心。怎样化难为易,有效地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果,探求出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效率的方法,使学生自主高效地识字,是很多教师在探究的问题。
【案例描述】
师:(出示生字卡片“步”)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一个“止”字加一个“少”字。
(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反对)
生:“步”字的下面不是少,而是“少”字缺一点。
师: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可是为什么“步”字的下面不是“少”呢?谁有什么好办法提醒大家不要写错呢?
生:我用编谜语的方法:正字少一横,少字缺一点。
生:我用编故事的方法:“正”和“少”是好朋友,有一次,他们在一起比赛跑步。一阵风吹来“正”的帽子不见了,而“少”却跑丢了一只鞋。
师:同学们说的这几个办法都还不错,老师也有一个办法和大家分享一下:“步”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叠而成,就是两个“止”重叠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是行走。
同学们看一下“步”字的演化就知道了,从甲骨文到现在没什么大变化。(课件出示“步”的演化)
学生看完课件后,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
这节课学完之后,从学生完成作业情况来看,效果还不错,全班学生没有一个给“步”加点。看来,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弄清字理真的很重要。
【课后反思】
在平时的作业中,很多学生一不小心就把“步”字下面写成“少”,就像案例中的那个学生,认为“止”字加“少”就是“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不少教师在教学时讲究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或通过将新字与已学过的字进行比较来降低学习难度。但是热情过后,学生生字的回生率较高。
案例中,教师鼓励学生编故事、编谜语,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最可贵的是,教师能够依据汉字构字的原理进行教学,在解析字理时,除了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外,还使用形象物体,如多媒体课件。教“步”字时,教师依次出示甲骨文“步”字、篆体“步”字、金文“步”字和楷体“步”字,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步”的大体演变过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字理知识后,就能形成举一反三的自学能力。汉字,在他们的面前,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幅幅图画,一个个故事,就能够使他们比较深切地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的深刻内涵,他们书写汉字时,错别字当然就会少了许多。
20世纪50年代,印度总理尼赫鲁曾对他的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图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孩子是喜欢听故事的,如果像案例中的教师那样,不仅把字变成一幅幅图画、一个个故事,而且能追本溯源,那么祖国汉字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就能够自然地融入学生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