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性阅读教学浅探

2015-06-17 00:01陈灵
新课程·小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悬念课文文本

陈灵

学生无法在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学尽所有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能力。而阅读教学就是教人读书。教人读书,一是要读,从书中吸取精神营养;二是会读,明白读书的方法。阅读教科书所选文章,只是为今后读更多的书奠定基础,要让学生找到终生阅读的钥匙,教师就要探索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

一、课前——引导预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学生通过预习,带着问题和自己的见解进课堂,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能有的放矢、踏踏实实,不会人云亦云,天马行空。学生通常以为预习就是把课文多看几遍,如此,学生往往容易被拉入“印象协会”,上课时,老师一说要讲某篇课文,学生都“激动”地说认得“它”,知道“它长什么样子”,却不知道“它”为什么要出现在我们面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充分預习。

1.阅读与点、画、批相结合

点——用明显的记号标出教材上疑难处(造成阅读、理解障碍的地方);画——画出层次,找出重点;批——批注自己对词、句、段、篇的思考和感悟,如词语的意思,课文的主要内容,行文思路,自己反复思考不能解决的疑难点。

2.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的旧知识

想一想与本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是什么?自己是否掌握?温故而知新,自主建构扎实而递升的知识大厦。

3.尝试做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题往往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内容,课后练习题是学生走进文本的门扉。

学生通过深入的预习,走进文本,构筑了自己对文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体验一旦丰富就会像决堤的洪水,学生便会渴望来一场思想的“碰撞”,证实内心感受的正确与否。

二、导入——创设情境

兴趣是有效学习的秘诀。小学生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和趣味的画面,因此,教师不妨通过稀奇古怪的悬念和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惬意的对话氛围,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设置悬念

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学习就无法触动学生的内心,那么上课对学生来说就如同走在茫无边际的沙漠,举步维艰。因此,教师要善于设疑,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一旦引燃,例如,我在教学《幸福是什么》时,给学生设置悬念:“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感到幸福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勾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幸福时刻,在充分发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后,我再抛出一个问题:“那文中的幸福指的又是什么呢?他们的幸福跟你们的幸福一样吗?文中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悬念一抛,立即引燃了学生思维的导火索,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读这个故事,一探究竟。设置悬念,带着疑问阅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这也是有效阅读的手段。题目设疑,课文设疑,让学生学会提问,能使学生第一时间对文本进行感知与解读。

2.创设情境

把学生带入大自然,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作者所见、所闻、所想,仿佛作者就在自己身边,可以随时与他交谈。比如,在教学《燕子》时,可以带领学生在学校的绿化带和菜地观察春天、燕子、小草、小花等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感受自然界生命的蓬勃生机和春天的美丽。

教师还可以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多媒体将学生带进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情不自禁地走进课文。例如,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当幻灯片播放地震和医护人员的图片与视频时,老师同步以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给学生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渊源,讲述台湾同胞一个又一个舍己为人、救死扶伤的事迹,在学生的头脑中“放电影”,牵动学生细腻的感情,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和对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的尊敬和赞美。

三、过程——以读为本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多读”是阅读的精髓。学生只有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才能读出课文其中的滋味。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巧用示范、多形式练读、互动评读等方法引导学生情感朗读。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采取范读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桂林水的情、静、绿,桂林山的奇、秀、险;再进行多形式练读,如,比赛读、边演边读、配乐读、师生共读,在读的过程中不可忽视师对生、生与生间的评价,在互教互学中,学生慢慢地把感情带进文中去读。这时候再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四、课后——勤于仿写

课堂不能上得过满,知识不能塞得太多,要留出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复习、巩固、反思。这样学生才能把新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才能真正学有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反思、仿写是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课一思,常写不怠,将阅读学习中的所得沉淀到自己的脑海中。在教学了《颐和园》之后,学生透过行云流水,形象生动的文字,了解了移步换景的写法,感受到颐和园的泉泽遍野,群峰叠翠,水光山色,风景如画的风光。在完成了课堂阅读教学任务之后,我趁热打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模仿课文的移步换景法,根据地点转换的顺序的进行拓展创作,写自己家乡的一处美景,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每篇课文都是精美的范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然后思,由课堂阅读学习走向课外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与否,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最好的试金石。要引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需要教师的悉心教导,更要求教师的积极探索、创新。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有效的、多样的、创新的阅读教学方式将像滚滚的春潮席卷语文阅读教学的领域。

参考文献:

柯文波.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法[J].青年文学家,2010(02).

猜你喜欢
悬念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