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编导学案在高效地理课堂的实践探索

2015-06-17 20:27鲍成慧
新课程·中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实施作用问题

鲍成慧

摘 要:在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的要求下,如何实施高效地理课堂,如何转变教师的授课方式,转变角色,从原先的主体转变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和合作者,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以达到培养学生终生发展的能力,成为每个教师和地理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从自编导学案在地理课堂上的作用、实施案例以及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展开阐述,旨在为有效地理课堂探究提供一条可行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自编导学案;作用;实施;问题

一、自编导学案在地理课堂中的作用

本人设计的自编导学案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学习目标”“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巩固”。学习目标是教学任务完成后预期的学习成果,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确定教学的形式与方法、教学过程中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以及每个教学环节。所以,科学的教学目标是高效课堂的基础。“课前预习”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设计的自学内容,学生结合课本独立自主完成自学内容。“课中探究”是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的活动,有案例分析,有合作探究,有画图,有检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合作完成,教师对学生感到疑惑的知识点进行重点释疑。“课后巩固”即教师根据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效的地理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有主动发现、探究、思考、质疑和应答的需要与可能。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和探讨。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获取知识,收获能力,提升情感的过程。“自编导学案”就为实现高效地理课堂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1.“自编导学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人对知识的获取和运用的效果,主动学习相对于被动接受要好很多。“自编导学案”中的“课前预习”“课中探究”环节,有利于学生从过去被动获取地理知识向主动探究地理问题转变;有利于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2.“自编导学案”有利于学生落实基础知识,提升地理学习

能力

对于本校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自编导学案”提取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并通过“课前预习”“课中探究”等环节,让学生通过填表、画图、设计思维导图的形式,把基础知识落实在实处。同时通过在学习过程中的自学、反思、解疑、收获、应用,不仅掌握基础知识,还能锻炼地理技能、提高地理能力。

二、“自编导学案”实施案例

以湘教版“大气环境”中的“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为例,解读“自编导学案”在课堂中的作用。

本节学习目标: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会画图示,并理解实际生活中证明这个原理的例子。

课前预习(5~10分钟)

1.本环节设计

结合课本,自学完成以下问题: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热力环流是由于 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

①受热→气流(上升或下降) →近地面气压(高或低) →高空气压(高或低) 。

②冷却→气流(上升或下降) →近地面气压(高或低) →高空气压(高或低) 。

③水平运动: 的地方流向 的地方。

(3)议一议:空气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吗?

2.本环节设计及操作要求

(1)本环节设计呈现在学案上,学生以自學为主,对于个别难度较大的问题课前5分钟进行交流讨论,答案需动笔落实在学

案上。

(2)让学生通过自学,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同时构建起知识框架。

(3)这部分内容大部分在课前完成,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交流答案,提出提问。

课中探究(20~25分钟左右)

1.本环节设计

本环节包括两部分内容,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和教师精讲、释疑。

某高一学生实验小组,在模拟验证某地理原理时,采用下列做法:在一个标有尺度的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碗冰块在底部两侧。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下图)。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验证该原理。据此回答问题。

(1)以上实验要验证的是 原理。

(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 (填左或右)偏,纸片B向 (填左或右)偏。

(3)试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解析这一现象。(用图表示)

(4)在图中用实线画出电炉和冰块附近高处和低处等压面的弯曲情况,并用箭头画出空气的流动方向。

(5)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证明了此原理,能说出几个生活实例吗?(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2.本环节设计及操作要求

(1)选取的案例材料要有新意,来源于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提出的问题紧扣本节课学习目标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互动探究完成,而非知识点枯燥的讲解。

(2)首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问题。教师在教室巡视,发现学生共同暴露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

(3)派小组成员上来展示,将热力环流的原理图画在黑板上。将自学和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暴露在全体学生面前。教师再根据学生所暴露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精讲。

课后巩固(5~10分钟)

1.本环节设计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

(2)综合题:共1道答题。

2.本环节设计及操作要求

(1)题目落实在学案上,设计形式规范,题量适中,难度适宜且体现梯度。

(2)学生当堂独立完成,然后采取自批或互批的形式,得出卷面分数。

(3)根据检测情况,查漏补缺,及时消化。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自编导学案”是一种可行、可操作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它的三个步骤杜绝了教师的“一言堂”,把课堂的地位真正还给学生。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自我学习、合作学习,提高了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提升了地理学习的能力。通过最后的“课后巩固”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落到实处。所以,这是一种简单易行,操作性强的地理课堂教学方式。

三、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采用自编导学案的形式,看似在课堂上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但实际上教师花在编学案上的时间更多。要了解学生的学情,钻研分析教材,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脉络结构,精心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特别是“课中探究”中选择的案例,例题更要精选精编,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三个环节中的“课前预习”这个环节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因为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回家自学,到底学生有没有自学或者怎样自学,我们教师比较难把握。而自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后边教学环节的实施。因此在后来的教学中,将自学这一环节放在课内,利用课内的5到10分钟。不过这样就需要教师设置自学的题目要非常精炼,直击重点。不然整节课的时间可能不够。

“课后巩固”环节的检测试题的选择要有梯度,要兼顾基础题和能力提升题。还需针对不同年级恰当体现与学业水平测试或高考试题的链接。

教师在实施各个环节时可以根据所教的内容,各个环节和时间设置可以灵活变通、有所偏重。对于知识点较少、内容较简单的内容可以偏重自学和练习。对于知识点比较难的,可以侧重于课堂探究,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郭春喜.基于高效课堂的“四环节教学法”实践研究.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12).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实施作用问题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