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征
摘 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处理好学优生和学困生、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这三个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学生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自主学习越来越引起教育领域的重视,有关研究也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错误倾向,比如,课堂中更多地关注学优生而忽视学困生,不能很好地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定位,课堂流于热闹的形式等。鉴于此,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该辩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要处理好学优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关系
依据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教学理论的研究,“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差异主要不是知识量的差异,而是在知己、知事和知人方面的分别。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习者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系统地运用策略进行学习;在面对复杂的学习任务时,善于运用各种资源,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凭借毅力去实现学习目标。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在这些方面存在欠缺,他们的学习动机水平、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以及自我监控水平往往都普遍偏低。不同学生的这些差异性都会在课堂上有所表现。
研究发现,通常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强,为自己设置的学习目标就越高,对学习的自我调节能力也越强。而把握最近发展区、增加教学梯度是提高或改善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关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问题梯度的设置。对学优生,问题梯度可适当大些,而对学困生,必须做好铺垫、减小梯度。
二、要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就是把教学活动组织成一个在教师激励和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过程。这种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充分相信和依靠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课堂角色的改变并不意味着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的主导作用较之传统教育模式更加重要,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比如,教师要积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要能够根据学生、教材的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有充裕的自学、讨论、交流和练习的机会;要及时调控学生的讨论方向、时间、深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等。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方式才是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学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教”是为了“学”,“教”为“学”服务,“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教师的主体性的发挥,应该放在如何让“教”更好地促进“学”上,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上。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的精心备课,成为课堂教学中真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工作。
三、要处理好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新课标的实施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也随之脱颖而出。其中教学情境的创设,便是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都很关注的问题。但有的情境创设单纯为了形式而创设,而不是为了课题的需要,或者用过于冗长的情境引出很简单的探究内容,这实在没有必要。此外,在一些特定课程内容的教学中,实施学生自主学习也存在困难。比如,高中化学中的“平衡移动原理”、高中地理中的“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等,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几乎没有联系,相对比较抽象,而且专业术语多,理论性较强。诸如此类的课程内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其效果反而不如传统的以教师系统讲解为主的讲授法更理想。
因此,在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形式要服务于教学目标。避免出现表面热闹,实则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流于片面和肤浅,甚至出现理解偏差,从而影响了后续内容学习的课堂。
不管是终身教育、养成教育,还是能力教育、素质教育,其核心都是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会学习”的人才。在信息大爆炸的现代社会,知识每天都在不断更新,故教会学生“会学习”是提高其适应社会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靳玉乐.自主学习:新课程教学方式变革研究丛书[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郑和钧,邓京华,等.高中生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编辑 郑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