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

2015-06-15 20:14唐启琴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小品文表达方法意图

唐启琴

【设计意图】

1.基于文本,突出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2.指向写作,学习科学小品文的表达;

3.基于学情,对教学资源有取舍。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可你是否留意过草木枯荣、候鸟去来中包含的信息呢?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去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3.学与问告诉我们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1)导语:一是与大自然相关联,更有针对性;二是在导语中提及学过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是一种知识的勾连。(2)提问:设计让学生提问是基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想要培养学生会思考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认识文体

1.带着你的疑问,打开课本,自由朗读第24课,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中的字词,有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助的吗?

(预设 :石灰石:白色,质地软,可作粉刷材料,也是制作粉笔的原材料。

花岗石:与火山爆发有关,坚硬耐磨损,颜色美观,多种颜色,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

3.提醒“砧”字的读音。

砧是捶或砸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具。有用铁做的,有用石头做的,也有用木头做的即砧板。砧板见过吗?切菜时垫在底下的木板叫砧板。砧石呢?洗涤捶打衣服时垫在底下的石头,叫砧石。你们看,这就是“铁砧”,它两头尖尖,打铁时垫在底下的器具,叫铁砧。

4.还有不懂的吗?这就是科学小品文的特点。我们学过的科学小品文有哪些?这类文章用通俗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科学知识。

面对通俗易懂的文章,我们如何阅读呢?

【设计意图:(1)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文章通俗易懂,只有“砧”的字音易错读成“zhān”,所以我就有选择性地讲了“砧”的读音和意思。(3)认识文体特征,突出文体特点,即科学小品文。】

三、研究学习方向,读懂科学知识

1.既然文章通俗易懂,那我们还学什么呢?你思考过吗?

首先研究它的科学信息。这篇课文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文中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

2.认识这些文字有什么意义呢?(出示课件)请大家从这四种文字所在的自然段中去寻找,找到相关语句画一画。

3.谁愿意来交流你的收获?

(1)北极星:帮助我们做什么?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可以概括成:指示方向。

(2)预兆雷雨。

(3)石灰石:曾经是一片汪洋。

“在远古时代,现在是城市的这块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你的依据是什么?(出示课件)

石灰石——碎贝壳——海洋——曾经是一片汪洋。(推理)你也来当一回福尔摩斯把这个事实公布于众。指名读。

由此我们发现科学小品文讲述知识是注重有依有据的,这就叫言之有理。(板书:言之有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巨变?因为地壳运动,地势发生了抬升与下降的变化,就有了沧海桑田的巨变。

(4)让我们继续回到这份表格,花岗石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花岗石:(预设:森林是后来出现的,这块石块是怎么来的呢?是冰搬来的,有谁懂吗?)看视频。如果感兴趣,可以课下走进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

小结:既然同学们读懂了这四种文字,那么你能用“我知道 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告诉我们 ”这样的句式说说你读懂的这四种文字吗?

4.你还能读懂哪些大自然的文字?用这种句式说说。(出示课件)

读懂大自然的文字我们就能了解关于方向、天气、地质变化的重要信息。写满文字的大自然果真就像一本神奇的大书。

大自然有这么多的文字,作者却只选取了四个例子,奥秘在哪里呢?

“北极星”“砧状云”它们写在——(生:天上。)石灰石、花岗石写在——(生:地上。)

从天上到地上,这叫言之有序,这就是奥秘。(板书:言之有序)

其实,这篇课文先概括介绍大自然有文字,再选取事例具体说明大自然的文字,最后提出要求让我们多到大自然中观察识字,条理清晰,这也是言之有序。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发现了科学小品文的两个奥秘。

【设计意图:(1)用表格的形式整理文中的科学知识,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提取信息和整合信息能力的培养。(2)学生对于冰川运动比较陌生,所以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课上播放视频,可以让学生有个初步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进行规范表达的训练,让学生懂得有序表达。其中“花岗石是大自然的文字”的练说是个难点。】

四、体会科学小品文的言之有趣

1.科学小品文的奥秘还不仅于此呢。

请看文章第二自然段。(出示课件)直接这样写可以吗?“星星是大自然的文字,在小熊星座中,有北极星的那边是北方。”

文中在讲故事,讲故事和讲知识有什么关系呢?

文中还有这样创设情境的描写,你找到了吗?(建筑工地……)(走在森林中……)看来知识是藏在大自然中,就在我们的身边。我都有一种要去森林中走走的冲动了。

作者讲故事的表达方法让大家都不易察觉,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故事和情境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倍感亲切。以后读书的时候要多多留意。言

之有趣是说明文的最大奥秘。(板书:言之有趣)

【设计意图:讲故事,创设情境的方法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经常被学生忽视,也许因为常见所以忽视,突然间去掉,才发现它的妙用,所以我采用对比的方法教学。】

2.除了讲故事,作者还用了哪些表达方法让科学知识变得有趣?你发现了吗?

预设一:打比方。(课件出示: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说说你的读书发现,这样写你喜欢吗?让读者清晰地知道它的样子,前面一句,也形象地描写了事物的形状、面貌,说明文中称为摹状貌。摹状貌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打比方的句子还有吗?(青苔——毛皮)你还有什么发现?(历史悠久)课题也是如此,把大自然的事物比作大自然的文字。

3.还有别的表达方法吸引了你的眼球吗?

预设二:“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

“爬”可以换成“走”“跑”吗?

“带”“走”就是带着一起走,这就不是写冰块和石头,像是写——这样写赋予了生命的色彩。

这句话是想告诉我们这样的科学知识。(出示课件)

冰川运动的速度,日平均不过几厘米,多的也不过数米。以致肉眼发觉不出冰川是在运动的。冰川可以搬运大型石块。一部分碎石被冰冻在冰川内部,一部分则是在冰川表面,它们都随着冰川一起运动。

科学小品文中该选用哪一种语言更合适?为什么?激趣,普及知识,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形象地写出了冰川运动的慢和石头随冰川一起运动的特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介绍了知识。激起趣味。

继续寻找拟人手法的句子,“居民”“披着”“搬到”“穿过”,读到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把自然界的生物赋予了人的色彩,我们不觉得它们是石头,是冰块,而是我们的同伴。读起来也有亲切感。

4.有些表达方法不一定特别生动,但是也能激起我们的兴趣。(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

预设三:是作者自己真的不明白吗?一连三个问题,为什么?一连串疑问的好处是层层深入,启发思考,激起读者的欲望。

因何而问呢,怎么会有这样的问题?这句话中的“很大”可以去掉吗?普通的一个词也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大家真会读书。

作者就是用这么多巧妙的方法,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深奥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设计意图:感受并学习科学小品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拟人、打比方、设问等说明方法学生已经熟悉,所以不必深究。对于讲故事的环节可以多花些时间感悟。】

五、再次感知文字的趣味性

请大家再次读读文中让你享受知识乐趣的语句,再细细回味作者巧妙的表达。自由朗读。或者是朗读第6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零散的交流各种表达方法后,进行整体感知。】

六、介绍作者

看着大家兴趣盎然地读书,唐老师必须隆重介绍一个人,他就是本文的作者伊林,大家对他了解吗?

本文的作者伊林正是因为善于把文学和科学结合起来,所以使得千千万万个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们读着他的作品爱上了科学。

【设计意图:在了解了文章的写作特点后,介绍伊林的写作风格,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七、仿写训练练习

大自然的文字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一样的表达方法。

1.同是星星。

(1)伊林眼中就有了水手靠北极星识别方向的生动的故事。

(2)农民这样说:“天上星星跳,雨天就要到。”“星星稠,晒破头。”他们关注的是——

(3)诗中这样咏唱: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关注的是情。是的,这里有牵牛织女的爱情。

(4)同样是星星,儿童诗表达了这样的情感。(出示儿童诗:

“星星睁着眼睛,

挂在黑丝绒上亮晶晶,

你们从上往下望,

看我可纯真?

星星睁着眼睛,

嵌在宁谧的天空闪闪亮,

你们在高处,

说我可善良?” )

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是像星星一样可爱、纯真的孩子。

2.蚂蚁是大自然的文字,谚语中这样说:“蚂蚁搬家,大雨要下。”

科学家这样注解:由于蚂蚁洞与外界通风,因此外界空气的湿度变化对蚂蚁的活动有影响。天要下雨的时候,外界空气湿度一般很大,这会使得蚂蚁洞内水汽较多,并出现凝结现象;而蚂蚁是喜欢较为干燥的环境,因此洞内潮湿,蚂蚁或用干燥的土粒堵住洞口,减少潮湿空气的进入。或者搬到地势较高的地方以防被淹。

伊林会怎么写呢?

请大家结合伊林的写作特色,尝试写写“蚂蚁搬家”。看谁写得更接近伊林的原版?

学生交流后,教师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1)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教学的最终指向在于写作,所以我安排了结合本文的表达特点进行仿写训练。(2)因为学生对于写作有些畏难情绪,所以用与伊林版本比较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科学小品文的特点,(总结板书)带着你的认识可以继续读伊林的科普著作《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也可以读别的科普著作。多去科学的世界中探索。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 刘忠信)

猜你喜欢
小品文表达方法意图
如果艺术有一万种表达方法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转瞬即逝的绝美——例谈小品文《蝉》的微解读策略
英语中序数词的表达方法
小品文的精神
谈谈小品文
论张岱小品文的“以诗为文” ——以《补孤山种梅序》为中心
人肠系膜血管平滑肌细胞BKCa 通道在HEK293 细胞上的表达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