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韡
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性课程,思想品德课作业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品德课作业的设计直接关系着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作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所谓原则,就是指人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准则。思想品德课作业设计的原则就是思想品德课作业设计的准则,也是思想品德课作业设计的依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个性特征设计思想品德课作业。为提高思想品德课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思想品德课作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构建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思想品德课性质来看,学生道德知识的巩固、道德意志的培养、道德行为的转化、道德情感的升华都离不开自身的主动思考、独立实践,因此教师要将学生视为作业的主体,从学生的实际需要、终身发展的角度思考作业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提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当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于注重统一、规范的教育以及知识的灌输,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新课改强调培养人格健全、富有个性的学生,所以教师不能把思想品德课作业当成考查学生的工具,而应把它当成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教师必须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作业成为学生展示个性的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生活性原则。
皮亚杰指出,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可能成功。思想品德课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作业的基础。只有富含生活元素,思想品德课作业才能帮助学生接受生活的考验。
教师在设计思想品德课作业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实现学生品德的内化和思想的升华。这样就能弥补传统作业脱离学生现实生活的弊端,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体验生活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成长。
3.系统性原则。
思想品德认知、思想品德情感、思想品德意志、思想品德行为是构成学生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就是思想品德认知、思想品德情感、思想品德意志、思想品德行为统一的过程。思想品德课作业应该是均衡、协调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认知、思想品德情感、思想品德意志、思想品德行为的系统,不能只侧重其中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在设计思想品德课作业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特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充分发挥这四个要素的作用和整体功能,以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和习惯。教师在布置思想品德课作业时还要注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加强横向、纵向和交叉渗透训练,以使学生建构起知识网络体系。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学习的影响,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社会、学校、家庭都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教师不能只重视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社会等其他方面的教育。因此,在设计思想品德课作业时,教师必须重视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资源,选取和整合不同教育资源,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配合的教育系统,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合力,全方位、多角度地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4.策略性原则。
在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人们在学校获得的知识不再终生受用,因此我们要培养学习的能力,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我们才能紧跟知识更新的步伐。“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思想品德课教学也不例外,帮助学生掌握思想品德学习策略应该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目标。
学习策略既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设计思想品德课作业时应着眼于思想品德学习策略,将思想品德学习的基本方法、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自我反思调整的能力以及对思想品德学习的认识等贯穿于思想品德课作业之中,把学习中的计划、操作、监控、检查、矫正等一系列环节与思想品德课作业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在完成思想品德课作业的同时,发现、领悟、掌握这些思想品德学习策略,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