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组方配伍规律探讨

2015-06-15 15:40魏山寅胡随瑜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脑髓组方方剂

魏山寅,王 哲,胡随瑜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 长沙 410011)

中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组方配伍规律探讨

魏山寅,王 哲⋆,胡随瑜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 长沙 410011)

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中药复方;组方规律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其起病隐袭,且病程呈慢性进行性,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影响社交、职业与生活功能[1]。本病目前西医尚无特殊的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具有独特的优势[2],许多学者根据中医临床辨证组方用药治疗该病,取得良好的疗效。故本文以检索1989-2014年有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文献,对方剂、药物进行整理,总结中药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临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提供一定参考和思路。

1 资料和方法

1.1 文献来源

研究材料为1989-2014年期间中医内服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文献,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主,辅以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所用检索词为“阿尔茨海默病”或“老年性痴呆”或“痴呆”或“呆症”和“中医复方”或“中药复方”等。

1.2 纳入标准

(1)文献类型:中药汤丸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一次临床研究文献,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及回顾性临床研究;(2)研究对象:入组患者符合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老年期痴呆、AD、呆症临床诊断;(3)干预措施:以中药汤(丸)剂内服为主要治疗措施,药味完整、疗效确切。

1.3 排除标准

(1)综述性文献;(2)患者兼有严重并发症者;(3)辅助使用中药者;(4)未描述针对主证所使用方剂的药物组成及剂量者;(5)包括合并其他辅助治疗方法,如西药、手法、针灸等。

1.4 统计方法

对文献进行整理,以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每一篇文献为一条记录,收录每首中药复方的单味药药名和频次、药物性味、归经,以基础方及单一主方加减为主(临证加减中药统计不包括),对所有方剂的治疗方法进行统计,采用君、臣、佐、使计量判别方法[3],确定每首方剂的君药及臣药,并根据君、臣药物的功效判定该首方剂所对应的治疗方法,每首方剂的治疗方法不超过2个。将药名进行统一化处理,如仙灵脾、淫羊藿统一为淫羊藿,田七、三七统一为三七,怀牛膝与牛膝统一为牛膝等。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药物频次及关联分析。

2 结果

2.1 阿尔茨海默病组方药物类别分布情况

根据纳入、排除的标准检索出92个验方,涉及药物共126味,药物频次共1 282次。中医药物涉及类别分别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化痰开窍药、清热药、安神药、利水渗湿药、行气药、温阳药、其他药等。结果见表1。

表1 126味阿尔茨海默病组方药物类别分布情况

2.2 阿尔茨海默病组方补虚类药物分布类型情况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组方药物中,补虚药占为多数,其功用分类中使用由多到少依次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阳药、补阴药,结果见表2,使用频率大致相同。

表2 阿尔茨海默病组方补虚类药物分布类型情况

2.3 高频率使用药物

在92首方剂和126味中药中,石菖蒲的使用频次最高,共69次,其次是远志56次,熟地黄 55次,何首乌46次,当归44次,川芎42次,黄芪41次,山茱萸 40次,茯苓、益智仁各 36次,党参 32次,枸杞、丹参各30次,胆南星22次,桃仁21次,郁金20次,红花19次,半夏15次等。使用频次>15的药物以归肝、肾、心经为主,性温、平,味甘、辛、苦所占的比例较多。

2.4 阿尔茨海默病组方功效分布情况

92首方剂共涉及益精填髓、活血化瘀、化痰开窍、补益肝肾、温补脾肾、补气养血、清热解毒、益气活血、益智安神、交通心肾、疏肝解郁11种功效,具体情况见表3。

3 讨论

3.1 用药规律

补虚药共使用38种,612次,占47.74%,在临床的使用最多。中医认为脑髓是由肾中精气所化生。《灵枢·经脉》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医经精义·下卷》云:“盖肾精生髓,由脊上行以入于脑,是为髓海”。肾中精气充盈能发挥脑的“精明之府”的生理功能,使人智慧聪颖。如果肾精虚损则脑髓失养,使大脑功能失常,从而产生呆、傻、愚、笨等痴呆症状。中医认为人的衰老是肾中精气不断损耗的过程,清·王清任《医林改错·脑髓说》曰:“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现代研究发现海马等特定部位结构萎缩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主要特征性病理改变之一[4],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早期最主要的病理特征就是突触可塑性损害,随着病情的进展,这种损害呈进行性的恶化,最后出现严重的突触萎缩和神经元丢失[5-6],最终导致大脑结构的萎缩,因此大脑结构萎缩被认为是中医学肾虚髓减的生物学基础,一些流行病学调查对此提供了较强的证据支持[7-8],中医学所指的脑髓包括脑内神经元及其相关的神经营养因子等,脑内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神经元大量萎缩和丢失造成“髓海不足”,引起认知功能下降,进而发展为痴呆[9]。

表3 92首阿尔茨海默病方剂功效分布情况

活血化瘀药共使用15味174味次,13.57%,用量为第二,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验方配伍当中占有重要的角色。《医学衷中参西录》云:“瘀血阻滞经脉,壅塞络道,使孙络、浮络不通,血之注于脑者过少,无以养其脑髓神经,其脑髓神经也恒至失其所司。”因瘀血内阻,清灵之府不能与脏器相接,使脏腑化生的气血不能正常充养元神之府,使脑窍渐空,终致灵机记性混乱而成呆症。阿尔茨海默的发生与脑的循环障碍及全脑缺血密切相关,并且脑血流障碍、全脑血流量降低的程度与痴呆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活血化瘀药具有改善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以促进病理变化恢复的作用[10-12]。

化痰开窍药共使用13味,132味次,10.3%,用量为第三,在阿尔茨海默病的验方配伍当中也占有重要的角色。陈士铎在《辨证录·呆病门》云:“痰积于脑中,盘踞于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呆病矣。”强调了痰与痴呆的关系。《石室秘录》则进一步指出痴呆的严重程度与痰的多少相关,即“痰气最盛,呆气最深,治呆之奇法,治痰即治呆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痰证、血瘀证与血液流变性密切相关,两者均可使血液呈现“黏、浓、凝、聚”的理化特性,痰浊与血瘀在微循环、自由基损伤、血液生化指标等方面存在相同和相似的病理改变,痰瘀有着共同的物质基础[13-14]。

从用药规律可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多用补虚和祛实两类中药。补虚药中益气、养血、温阳、滋阴类药物的应用频率大致平衡,提示气血不足、阴阳亏虚导致的脑髓失养,神机失用是老年性痴呆的重要病机。因此治疗用药应遵循“虚则补之”的原则,选用具有益气、养血、温阳、滋阴功效的药物,恢复、调整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祛实药主要集中在活血化瘀、化痰开窍、清热解毒类药物,所以在扶正的同时,还应兼顾祛除局部的实邪阻滞,针对性地选用活血化瘀、化痰开窍之品,共收“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功效。

3.2 组方规律

从表3的治疗方法统计中可以发现运用补虚剂、理血剂、祛痰开窍剂的基础方剂为多,清热剂基础方剂少。根据“老年呆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15]”,将痴呆证候分型分为虚证实证。从本次研究的临床文献分析,均为针对阿尔茨海默病证的中药治疗,但清热剂基础方使用频率相对较少,深入分析原因,从中医学整体观来看,当脏腑虚衰或外邪侵袭,原有机体平衡被打破,导致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体内的生理、病理产物,如痰浊、瘀血等,不能及时排除,这些内生之毒蕴积体内日久化热而形成“浊毒”。内生“浊毒”形成后,则败坏形体,耗伤脏腑经脉,最终导致“浊毒”结滞于络脉,使气血无法敷布、灌注。当浊毒损伤脑络时,脑窍壅塞,神机失统则发生痴呆[16-19]。疾病发展到中后期容易出现“浊毒”,但目前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多针对于早中期,可能这是阿尔茨海默病使用清热解毒类中药频次相对较少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运用用药频次与关联规则分析统计,能发现中医临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用药规律,在组合药物的统计结果中,补虚药与活血化瘀药、化痰开窍药之间的配伍次数占据了组方的绝大部分,阿尔茨海默病以本虚标实为主,本虚以气血阴阳俱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浊为多,虚、瘀、痰致神机运行失常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中医临床用药治疗的确是以补益气血阴阳为主,活血化瘀、化痰开窍为辅。

[1]Ferri CP,Prince M,Brayne C,et al.Global prevalence of dementia:a Delphi consensus study[J].Lancet,2005,366(9503):2 112-2 117.

[2]李亚明.中医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思路与方法[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4):144-145.

[3]周铭心.论方剂君臣佐使药定义及其判别方法[J].新疆中医药,2012,30(1):1-5.

[4]Tam JH,Pasternak SH.Amyloid and Alzheimer's disease:inside and out[J].Can J Neurol Sci,2012,39(3):286-298.

[5]Scheff SW,Price DA,Schmitt FA,et al.Synaptic alterations in CA1 in mild Alzheimer disease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J].Neurology,2007,68(18):1 501-1 508.

[6]Scheff SW,Price DA,Schmitt FA,et al.Synaptic loss in the inferior temporal gyrus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Alzheimer's disease[J].J Alzheimers Dis,2011,24(3):547-557.

[7]刘 宁,郭 蕾.基于流行学研究的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证候分型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7):1 495-1 497.

[8]贺燕勤,于顾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及Alzheimer病的中医证型演变规律[J].江西中医药,2011,42(9):5-6.

[9]李 林,魏海峰,张 兰,等.中医“肾生髓,脑为髓海”现代生物学基础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06,39(17):1 397-1 398.

[10]王四平,王文智,李士懋.痰瘀是血管性痴呆的基本病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0):721-722.

[11]朱黎明.五福心脑清软胶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气滞血瘀证患者41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2,7(53):581-582.

[12]高学敏.中药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13]陈银玲.从现代研究论 “痰瘀同源”[J].内蒙古中医药,1994(2):33-34.

[14]袁 蓉,郭丽丽,郜凤香.痰瘀与自由基的关系探讨[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3(4):242-243.

[15]傅仁杰.老年呆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J].中医杂志,1991,3(2):56.

[16]徐中怀,王承平.中医“内毒”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18(5):7-9.

[17]雷 燕,论瘀毒阻络是络病的病理基础[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2):8-9.

[18]孙明杰,于友华.清热解毒中药防治老年性痴呆症之理论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2):97-98.

[19]魏翠柏,田金洲,贾建平.老年痴呆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认识与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8):498-497.

(本文编辑 贺慧娥)

Explore Regulatory in Prescription Compatibility of Chinese Medicine on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Shan-Yin Wei,Zhe Wang*,Sui-Yu Hu
(The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11,China)

Alzheimer’s disease;senile dementia;Chinese compound formula;prescription regularity

R259

A

10.3969/j.issn.1674-070X.2015.08.020

2015-04-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373705);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JJ303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家中医药人教发(2014)20号]。

魏山寅,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学。

*王 哲,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ericwangzhe@163.com。

猜你喜欢
脑髓组方方剂
伍大华应用脑髓理论治疗痴呆经验*
Shunxin decoction (顺心组方) improves diastolic function in rats with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induced by abdominal aorta constriction through 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补精益视片组方分析及研究进展
基于脑髓生成理论探讨补肾化痰法在中风病恢复期的应用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部颁标准中治疗风温中成药的组方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