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海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对高职学生的培养教育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如果说“知识”是学生在今后生活的依靠,那么“思想政治”便是学生在今后的社会中立足的根本。高职学生毕业后就面临着走入社会,那么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变得更加有必要,高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不仅可以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养的技术人才另外还可以增强高职学生在以后工作中的责任心,为社会的进步提供更多优秀的力量和人才支持。
【关键词】高职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贯穿于教育事业的每个阶段,它是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依据[1]。近些年学生犯罪的事例不断的发生,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风气和社会风气,所以高职院校应该不断的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注重思想政治课的开展,逐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是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几点具体的提高策略。
一、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流于形式
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对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存在严重的弊端,很多的教师没有真正的意识到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性,将课程的教学作用弱化,流于形式,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的高职院校设立的思想教育课基本上就是学生的电影欣赏课,课堂中老师不会过多的去讲课而是让学生看电影。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整个思想政治课程在教育上流于形式,根本不能发挥其作用,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使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难以提高。
2、 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不高
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被宠爱着惯着,所以个别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了一些自私自利、飞扬跋扈的性格。所以学校更需要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来中和消除他们性格中的缺点,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行[2]。另外很多高职学生面临着进入社会择业的问题,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去进行择业和工作,解决高职学生在心中对未来的迷惘和不确定,对今后的发展更加的充满信心。
二、增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
1、 迎合学生的需要进行不同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本身是很无聊的一门课,高职学生又是处于相对来讲较为浮躁的年纪,所以在课堂上很难集中精神去听讲。针对这样的特点教师就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优化,使教学内容可以迎合时代的特点与社会的热点相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要针对学生学习的阶段需要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在刚入学、学期中、学期末等分别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2、将文化知识的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文化知识和思想政治的融合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途径之一。文化和思想政治两者是不可分割的,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应该将每门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相结合,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文化蕴含在之中,使学生在无形之中接受这一切,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避免单纯思想教育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3]。例如日本和韩国在这方面做的很好,他们很好的将科学文化知识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他们的政治素养。所以在今后高职院校也应该不断的借鉴这种方式,将文化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素养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3、提升教育者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
教育工作者本身就是知識的领路人和传递者,起着寓教于人的作用,他传递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在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的潜移默化的思想方面的影响。所以教育者思想政治素养的水平也直接影响着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教育者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特征和特色,了解时事政治不能与社会脱节。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教案方面的改进和创新,寓教于乐,开拓出新的教育方式,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从而在一种师生之间的友好交流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结束语:
“思想政治素养”可以说是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种品质,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学生来讲是极其重要的。目前高职学生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还不是很完善,所以亟需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近而增强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4]。高职学生是一些想要快速就业的拥有技术性知识的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高职学生提供一种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增强高职学生的责任意识,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具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白巧灵.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3.12.09
[2]李春立.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及对应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02.14
[3]王兵.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01.06
[4]黄三洲. 社会转型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