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华
摘 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已经从以前的应用型人才向计算机工程技术型人才转变。与此同时,高校的不断扩招及生源数量的持续下降,无形中也导致了高职高专生源质量的急剧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高专院校如何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计算机领域的紧缺人才。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学习积极性;计算机专业;学习情境;教学创新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级技术型专门人才,尤其是在计算机领域。但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已经从以前的应用型人才向计算机工程技术型人才转变。与此同时,高校的不断扩招及生源数量的持续下降,无形中也导致了高职高专生源质量的急剧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高专院校如何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计算机领域的紧缺人才?
一、思想鼓励是短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思想教育其实是一个永恒不变的教育手法。人性的本质是积极向上的。之所以随着自然人的成长,发展成各种各样的人性,是因为思想教育的原因。我们经常讲“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这是一种思想鼓励,是对学生最本质的人性的挖掘,也是对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性本质的激发。
学生之所以没有学习积极性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习目标,这有时需要名人的力量。比如搜狐的领军人物,现任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的张朝阳,在他领导下搜狐历经四次融资,终于成功挂牌上市,并且于2008年成为第一家奥运会互联网合作伙伴;“我爱打折网”的创始人兼总裁韩华女士,25岁时就靠着“成功的站长要是全才,有决断力,坚持信念,埋头做事”这样的信念,靠着坚强毅力和对事业的执著,经过对市场的多次调查、分析,最后终于一个个人网站做到拥有70多人团队的网站。包括往届计算机专业的优秀毕业生的成功之路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有音有影,既可以调整课堂的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合理的设置和实施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的设计需要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指教理论作为基础,只有从传统的学科体系中彻底跳出来,才能做到从职业教育本身的教学目标出发,实现对微观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行动体系对C语言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安排,对学习体系进行结构化设计,把工作过程作为参照,将实际过程型知识与基础陈述型知识进行整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诸多整合。因此,在计算机编程类课程改革中,应重视学习情境设计,以使得学生感受更加真实情境,在编程操作中,感受C语言的实际作用。
每一个学习情境的设计,都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设计的学习的一个完整的过程,是集信息、咨询以及评价等各个环节为一体的整体,在教学方法上,需要由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转变为师生的互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推荐采用任务型驱动教学方法,具体实施过程为:由教师帮助学生修正,软件编程由教师辅导,检查各组学生工作情况,进行过程性考核。这些工作都完成后,指导教师还应对于学习情境进行总结,以吸取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学习情境提供参考。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帮助学生对明确学习目标方面起着推动作用,促进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实质上是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的过程,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开发大脑思维,并且动手实践,进行探索。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既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提升,又强化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科知识竞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计算机专业各门课程之间的教学基本上是独立的,可能由多名老师来讲授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各门课程之间的知识交汇以及融会贯通就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这种情况呢?我们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学科知识竞赛,来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学科竞赛是超出课本范围、难度大于常规考试的一种特殊的考试,一般 涉及扩展性知识、综合性知识,强调考核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创造性和创新实践能力,是联系课程教学与实践创新的重要纽带,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开展 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目的是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鼓励有经验的教师参与竞赛辅导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 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专业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打下牢固的基础。比如开展计算机信息安全大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 对信息安全技术的熟练掌握,同时还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集体协作意识等等。
这样,以竞赛为激励手段,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该学科知识,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学生的心理荣誉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自我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良好的學习风气的形成。
四、企业工作模式的引入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是南洋理工学院为了使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借鉴德国“双元制”而推出的新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并与学校教学有效融合,形成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实现现代高职院校毕业生与企业技术人才的无缝对接,从而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当然,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校情,有着不同的特色与“短板”。我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借鉴不同的培养模式,但总之要解决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问题。
综述,新教育形式下,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满足社会对各专业人才的需要,服务区域经济。因此,高职院校要在生源质量的急剧下降的大形势下,研讨应对策略,开发新型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的调动起来,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领域的紧缺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丽扬 浅析高职计算机教学实践中高职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J]. 魅力中国 2013(16).
[2] 邓华丽 浅谈如何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
[3] 李进霞,常军峰 浅谈高职院校如何全方位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Z].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4.
[4] 赵玉平 关于高职学生计算机语言编程能力培养的探究[J].乌鲁木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1(3).
[5] 曹俊, 康莉莉 提高高职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兴趣的方法探索与实践. 电子制作 20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