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亮开
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针对目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缺乏的表现,本文从改进教学方法,多层次、全方位地推进实践教学和改进考试考核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以及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及途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最高端,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的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都十分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地位一步步得到凸显,得到了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师生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形势与政策”课较强的时效性、动态性、宽广的知识面、复杂的教师队伍以及丰富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无形之中削弱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增加了教学与管理的难度,使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效性还有待加强和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及途径还有待探索。
一、“形势與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缺乏的表现及原因
1.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方式单一陈旧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很强的强时效性和现实性,当前形势与政策发生改变,或是出现新的社会热点问题,授课内容也会随之改变,教师在内容或是角度的选取上往往容易将注意力放在一些社会焦点上,疏于将选材与学生层次和专业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授课内容与学生实际容易割裂开来,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加上教学方法单调,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四,在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大多以理论讲授为主,多数采用大课的形式,安排学生在大的会议厅或是容量较大的教室上课,一堂“形势与政策”课的人数多达百人甚至几百人,老师讲得枯燥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效果甚微。
2.考核制度建设不完善,不能科学地评价教学效果
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课程评价机制,一些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考评制度不很完善,只要有以下两种考核方式:
第一,以期末论文为主的考核方式。有些学生在撰写论文时,以粘贴、摘抄为主,一味拼凑字数、蒙混过关, 降低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忽视了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学习与积累。
第二,以期末卷面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并不具备运用理论正确认识形势、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无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认识能力进行考核。
3. 教师队伍人数少,课时少,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较强的时效性、动态性和宽广的知识面以及对形势政策的把握难度,导致一些年青教师不愿或不敢接手这门课,后继乏人,经常会出现一个专业甚至几个专业同一堂集中上课的情况,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严重影响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度、积极性以及教学效果。
二、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及途径
1.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多层次推进实践教学
多层次、全方位地推进实践教学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课的教授内容要具有较强的动态性。由于国际国内的形势和政策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所以“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要求是当前大学生最关心的专题。要坚持“在教育部的教学要点的指导下,选择当前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把国情、国策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的原则。努力保证“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时效性。主要应突出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如何树立正确的形势与政策观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二是如何科学把握当前国内外重大形势与政策,三是客观介绍学生所学专业就业方面的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应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使教学实践活动更加具有时代特征,可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实时开展如“关注钓鱼岛、关注南海海域”专题教学活动以及“学理论话感受——十八大精神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等实践平台和载体来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效性。发挥互联网等覆盖面广传播快捷的特点和优势,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学习网络平台,如建立群微博等网络研讨交流平台、教育实践基地平台等(通过社团活动平台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党和国家开展的重要纪念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我国法定节日重大纪念教育活动等资源,适时开展各种形势与政策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在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如观看录像、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三下乡”、“去老少边穷支教”、“保护母亲河”、青年志愿者、社会调查等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可渗透全面深化改革、环境保护、节约能源、中国梦等多种教学内容,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了解形势、了解社会,领悟政策并达到思想认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教学实效性。
2.改进考试考核方法,全方位提高教学实效性
考试考核的多样化,可以全方位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效性。可以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理论知识成绩与实践活动成绩各占一部分的方法。教师在考核学生时,应主要以学生的平时表现为主,应占60%以上。平时考核包括学生的演讲成绩、新闻播报成绩、出勤成绩、作业成绩、上课回答问题成绩、班干部或寝室长评价成绩等等,实践活动的成绩可以包括小组学习活动、班级交流讨论和形势报告会级假期写时事调研报告的成绩。这一评价标准,一是能较好体现“形势与政策”课的目的,也避免考试前的死记硬背;二是能减轻学生期末考试压力,将主要的内容放在平时学习的检验、检查和活动参与上,能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高度重视“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培训工作。形势与政策骨干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必须深入研究骨干教师的现状、需求,目标定位准确,培训内容针对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惑问题;课程要注重骨干教师已有的工作经验,为他们提供最适宜的培训。要积极派骨干教师参加每学期开学前后教育部和省级教育厅工委组织的形势与政策骨干教师培训班。每学期开学前,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要召开专门的培训会议,认真研究教育部社科司教育教学要点的要求,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各专业学生的特点确定专题大纲和具体内容,充分保证“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和达到教育部的要求。
第二,根据师资力量和学生年级的不同特点,科学合理安排教学课时和内容,尽量避免走形式、上大课以及几个专业同一堂集中上课的现象。在高职院校,可在大学一年级主要进行形势与政策的基本理论教育,树立正确的形势与政策观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大学二年级主要进行国内外重大形势与政策教育;大学三年级主要进行所学专业、行业、地区及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使每位学生在大学三年之中都能接受到完整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让每位“形势与政策”课老师都能挖掘潜力,找到执教的自信。
第三,认真组织教研活动。课前要根据教学大纲,组织所有授课教師集体备课,然后确定授课的内容和课件。尤其是对“形势与政策”课兼职教师更要严格要求,坚持“形势与政策”课兼职教师试讲制度,达不到要求绝不能上讲台,这样,严谨的教研活动可为教师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建立有效奖励激励机制。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教师队伍建设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年终的考评工作中要结合平时的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和学校考核与任课教师的绩效工资相联系,这对教师来说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可以有效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形势与政策”是一门开放式的课程,只有在牢牢把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综合性、时效性和动态性特点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职特点,积极加强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实效性方面的探索,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工作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殷宏楼,周建超.形势与政策.南京大学出版社[M].2011.8.
[2]李良玉.增强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3]邬旭东.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2.
[4]胡恒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J].学术论坛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