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建
摘 要:物理学科是以实践与实验为主的一门科学。教师教学除了尊崇教材教学外,可以更多地利用生活中的实践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获取更多的物理知识和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电学;兴趣;能力
物理学科是以实验探究为主的一门科学,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学好物理学科不仅是升学的需要,更是我们生活的一门工具科学。因此,学好物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物理教学过程就是学习主体的学生和教育主体的教师及其存在的环境实现交互作用的过程,如何能使这一过程更加有效,即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呢?下面通过对物理中的电学相关知识进行探究提出几种有效的方式。
一、引入问题,激发兴趣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一个物理问题的学习与探究,首先要从提出问题着手,提出的问题能否引起学生关注、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在于问题是否能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找到能够思考、可以解决的切入点。从电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到生活中如果没有电能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体会到电能的重要性和学习电学知识的意义。
例如,我们在学生刚开始接触电的相关知识时,让学生列举自己身边的用到电这一种能量的例子。如电视、电脑、电话等,甚至做饭用的电磁炉、电饭锅等,都是利用电的一种体现,如果我们生活中没有电,那将是无法想象的。通过这样的例子,让学生对电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可以引出问题,询问电是如何产生的?电到底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正处在好胜心强、求知欲强的年龄阶段,对任何事物都感到新鲜,都想要问个为什么?通过对电能作用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到: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产生要学习电的知识欲望。
二、自主探究,强化能力
1.分组探究,互相激励
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我们敢于放手,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玩是孩子的天性,学会“玩中学”“学中玩”,不但是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例如,在教学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可以分组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制定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最后大家总结,看谁的方法和步骤更加完善和有效。学生设计了各种实验方案,几乎每个小组都不一样:有的要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压,有的要用学生电源;有的用电流表测出电流的变化,有的用灯泡的亮度反映电流的大小;有的要用滑动变阻器,有的要用电阻箱;有的要列表,有的要画图像。
从猜想假设到实验设计,到进行实验,再到数据收集、分析论证,各小组的学生带上自己的实验数据和结论,向其他组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然后请其他组作出评价,说出该组实验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经过多次的争论和论证,最后意见达成一致,得出正确的结论。
2.主动探究,总结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不断总结,能从中发现很多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例如,在摩擦起电的实验中,学生提出如何把这些产生的电存起来的问题。学生通过教学引导形成用一个干净的玻璃瓶收集电的方法:在瓶子的外壁和内壁上都贴上铝箔(如果是香烟的包装铝箔纸,要把铝箔背面的那层纸用水刷洗掉)。用塞子将瓶子塞住,在塞子上插一根金屬棒,直到与内壁的铝箔接触,塞子外要留一段金属棒,用摩擦毛发后的橡胶棒接触塞子外露出的金属棒,电荷就被收集到了瓶子里,一次摩擦所得的电荷是很有限的,要得到更多的电荷,就需要再摩擦再接触,经过多次反复,瓶内就会储存较多的电荷。
学生通过用金属丝连接外露的金属棒和外壁的铝箔,就会看到电火花的产生,这证明这种方式收集电是有效的。通过启发学生想到多种增加瓶内电荷量的方法。
知识都是在不断地摸索、改正中学到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亲自动脑思考,在交流中彼此促进,在摸索中得到发展。这种能力对于将来学生步入社会,从事各项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动力。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就认为这种知识是有用的,应该好好学;总是用不上,就觉得这种知识没什么用,可学可不学。这对于初中学生表现得尤为突出。适时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中,不但解决了问题,还让他们得到了在亲友面前“表现”的机会,受人夸奖,觉得自己懂得真多,满足了自尊心的需要,对后面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学习了家庭电路的知识后,我们用现有的家庭电路元件——电能表、闸刀开关、灯座、插座、灯泡、保险丝进行家庭电路的组装比赛,还设计了抢答电路设计,家庭电路故障维修、安装等活动,让学生到实地考察、学习,并设计楼梯开关、声光控开关研究等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
总之,物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教学除了进行教材教学外,可以更多地利用生活中的实践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从而获取更多的物理知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学刚.浅谈初中物理新教材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今日科苑,2006(8).
[2]邓左军.浅谈初中物理分组学习课堂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2(15).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