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腾达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学校体育是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环境中,通过身体运动进行教育的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学校体育的所追求的价值是不同的。概括来说,学校体育本身具有社会本位价值、个人本位价值、知识本文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内涵更加丰富,价值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价值 内涵
现在人们从体育的任务、作用和目的将体育分为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都含有竞技体育的成分,可以说竞技性是体育运动的本质属性。体育运动是在学校中产生的,因为没有近代学校的产生和近代教育思想的出现,体育运动与游戏活动和竞技活动就没有什么区别。原因有二,其一,新教育思想为体育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二,学校教育制度确保了体育运动能够在制度的规范下有序进行。
一、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了现代体育的思想基础。工业革命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为学校体育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新事物的出现总是与一定的思想观念相联系,并以此指导人们进行时间和探索。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经历了教育化、课程化、科学化到形成科学体系。
(一)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14-18世纪)
此时期的学校体育带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体育活动重视人文教化作用而忽视身体运动。经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的价值。意大利的维多利亚创办了“快乐之家”学校,认为体育应该被看成高尚的、与科学知识并重的教育内容。被称为“现代学校体育之父”的夸美纽斯(捷克)提出了“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英国教育家洛克首次把教育的三大部分德、智、美进行了区分,强调身体锻炼的重要性,认为“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
(二)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18世纪中期-19世纪前期)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时期的体育被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确立下来,体育课程采用了课程化的形式和班级、年级授课的方式,学校体育从此能大规模的培养劳动者。1774年德国的巴塞多创建了一所博爱学校,把体育列为正式的课程,创建了著名的“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采用了按年龄选用教材和分组教学的方法。此学校的实施被认为是近代学校体育的开端。被称为“德国近代体育之父”的古茨穆茨进一步发展了学校体育的课程形式,主张全民体育,将体育方法体系化。瑞士的裴斯泰洛齐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创立了和谐发展教育和要素教育理论。他认为人体运动的基本要素是关节活动,因此主张按关节活动的难易程度来安排体育活动的教学顺序。
(三)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科学化(19世纪中后期)
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和学校体育课程化推动了学校体育的科学化进程。对人体和人体运动本质的认识,促使学校体育的科学化进程。此时期,学校体育科学化最显著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斯宾塞在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取得巨大进展的背景下,构建了科学主义课程理论的完整体系,在他的体育理论中包含了许多符合自然规律的人体养护和锻炼的内容,强调必须了解人体结构、生理卫生知识,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
(四)学校体育的科学化体系(20世纪前、中期)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战后各国青少年的体质都不同程度的有所下降。战后初期的自然体育思想成为欧洲各国学校体育的主流思想。在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由伍德和郝塞林提出了“新体育”学说,该理论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体育应包括四个方面;机体教育、神经肌肉活动教育、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奥地利教育家高爾霍夫提出了学校体育必须遵循生理学规律,符合学生需要的主张。在授课安排上,他第一次提出要系统地考虑速度、耐力和灵敏的运动学特征。
(五)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新趋势(20世纪后期)
随着教育改革和信息社会的到来,1965年成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终身体育思想和休闲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学校体育中出现了为终身体育和健康的休闲体育活动服务的新趋势。
二、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体育运动是在清朝末期传入中国的,从1904年颁布实施《奏定学堂章程》以来,“五四”以前学习日本至“壬戌学制”后效仿美国,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学习苏联,尔后中国体育课程逐步迈向大众化、科学化、现代化之路。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经历了军国民主义时期、自然主义时期、政治主导时期、增强体质时期、健康第一时期到现在的以人为本时期。军国民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国民对体育的重视,推动了体育专门学校的建立。在“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更加重视学校体育的教育价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全面学习苏联的情况下,学校体育注重为社会主义服务,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1979年扬州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成功体育等几种思想开始在学校体育界广泛传播和实验。
三、历史经验
各种游戏活动和竞技活动通过学校转变成为一种身体的教育内容,即体育。体育运动亦产生于学校,学校教育的制度性确保了体育运动的正常进行。学校体育思想的嬗变一般发生在社会转型期,大体上呈现出向更高层次追求的趋势即从社会本文到知识本文再到人本文。学校体育思想由单一的价值取向向多元的价值取向嬗变。中国是在本土基础上学习外国走自己特色道路的教育现代化模式。中国学校体育经过了近几年的改革和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主导的学校体育教学思想:以学生为本、发展终身体育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 李富菊.中国现当代体育课程问题史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3.
[2] 金光辉.思考体育[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9.
[3] 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