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课问题导向的教学技巧

2015-06-05 04:52刘其容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问题导向有效教学

刘其容

【摘 要】探究源于问题,有问题才会引发探究的兴趣。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如何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顺利地完成科学探究活动,是科学课教师面对的重要课题,寻找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技巧对有效开展科学课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问题导向;技巧;有效教学

在科学探究学习中,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是贯彻整个探究活动的主线。小学科学课教学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技巧显得十分重要,在教学中学生只有产生了问题、有机会提问,并为找出问题解决办法而积极思考探索,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浅谈小学科学课问题导向的教学技巧。

一、充分进行课前准备,使他们“有问可提”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科学教学活动中,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知识点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就是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科学教学活动中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才能探究问题,才能推动孩子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科学课贯穿着科学实验活动,少不了各种实验探究材料。有些有形的材料可以由教师提供给孩子,但是科学探究中更多的材料必须由孩子从生活环境中自行收集,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布置孩子自行准备下节科学课所需的材料。在布置孩子准备材料时,给孩子一个小小的任务,把准备材料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与材料一并带回课堂。在准备材料中的提问促使孩子不仅仅为准备材料而准备,更重要的让孩子感悟到“问题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细心就能发现问题”,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自己的问题意识,培养了提问的能力。如:我在教学《各种各样的岩石》时,课前布置孩子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同时还要孩子在课堂探究活动中交流问题。孩子用心去收集岩石,因此有关岩石的问题自然也很多:“为什么各种岩石的花纹是不一样?花纹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有的岩石表面摸起来是光滑的,有的却不是?”“为什么有的岩石用小刀可以刻,有的却刻不动?”“自然界到底有多少种岩石?”……又如在教学《蜗牛》时,课前让孩子自己寻访蜗牛。现在很多孩子不需要提醒,就习惯在寻访蜗牛的过程中记录下问题。记得他们提出过这样的问题:“蜗牛有眼睛吗?”“为什么蜗牛爬过的地方总是会留下一条透明的黏液?”“蜗牛离得开它背上的硬壳吗?”“蜗牛爱吃什么?”“蜗牛爱群居吗?”在课前组织孩子自行准备材料的过程是课堂探究的“前奏曲”,不但培养孩子收集信息的能力和主动提问的能力,还直接把许多有价值的问题直接带入科学课堂探究活动中。长此以往,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会更加仔细,对问题的产生敏感的心理,容易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问题,使孩子觉得有问可提并愿意提问。

二、保证学生参与时空,使他们“有机可问”

孩子是科学课堂的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培养锻炼孩子的问题意识,教学中就应该给孩子留有充足的思考空间。传统课堂追求教师“满堂灌”,孩子没有时间提出问题?其实很多知识是要由孩子主动疑问才会有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一旦孩子有了自己的问题,才会带着自己的问题去探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形成问题意识,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做到“问得深”、“问得妙”,在不断提问的过程中不断地否定和超越自己。我课堂教学中,充分给予学生思考提问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发展了孩子的发散性思维,使孩子的思维更灵活。如:在六年级下册《怎样放得更大》探究活动的猜想环节“怎么把物体放得更大?”中,一个孩子思考后提出了“猜想”:“改变放大镜与肉眼和物体之间的距离能把物体放得更大”。各小组纷纷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猜想”:“难道改变距离能使物体又变大了,假如我要使物体变得更大,这样的办法还行吗?”“不同直径的放大镜放大物体的本领是不同的,放大镜越大看到的物体越大。但是我们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放大镜,就算有拿在手里也太笨重了,怎么办?”“虽然我们不可能制造超大放大镜,但是我们可以试试用多个一样直径的放大镜重叠在一起观察物体,或许能使物体在放大镜下看上去更大更清楚吧。”……在不断地质疑发问中,把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逐步明朗化了。孩子在他人的汇报中提出问题,在不断否定和超越自我中完成了自我完善探究的过程,努力提出高于自身水平的问题。课堂提问调动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求知信心。因此教师要鼓励孩子敢于提出问题,即使他的问题是错误的,教师也要首先肯定他勇于思考的勇气和胆量,让他们有机会问,并做到敢问、会问和深问。

三、积极开展探索活动,使他们“解决问题”

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让孩子在用心观察、动手实践和充分思考中,解决问题。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用纸造一座桥》一课时开展了“造纸桥”的实践活动,要求孩子们发挥想象,在规定的时间里用薄而柔软的报纸和其它相关材料,设计并建造一座桥。孩子们通过相互合作,一座座有创意、造型各异的桥就呈现在我的眼前。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考虑纸桥的承重能力,但作品形式以水平的桥居多,同时各种桥的设计还存在不少问题。在随后的展示作品活动中,先让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述,提出设计建造中遇到的问题,其他小组补充评价,指出作品中的缺点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交流中,孩子提出以下一些问题,如:“平桥虽然实用,但跨度小不利于桥下行人来往和车辆的行驶,跨度大抗弯曲能力又低,怎么办?”“造型美观的斜拉桥,承重能力又不如拱桥,如何安装斜拉钢索?”“如何用现有的材料建造出造型美观、承重能力大的桥呢?”……之后,我还让孩子门观看一些典型的桥梁照片,让孩子们谈谈他们这样设计的理由,大多数孩子在观察和交流中都悟出了一些道理,解决了原来的一些问题,也有一些产生了更深入的思考,并进行了积极主动地改造和完善。一节课下来,再次展示孩子们的作品,与先前相比的确“进步”不少。孩子们的作品不但各有特色,还各拥有一个符合特色的桥名。为了使孩子有一种动手动脑后的成就感,在孩子评价和推荐的基础上,我分别评出了“最佳设计奖”、“最有创意奖”、“最实用奖”等奖项,对孩子们予与激励。本次实验活动不仅成功地引导孩子们应用所学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知识及生活经验去设计和制作纸桥,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对作品中“不足”提出质疑,并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问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发展,最终感到自己是问题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无形中提高了孩子们的思考维度和提问品质,培养学生多维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总之,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应熟练掌握要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技巧,将问题贯穿教学活动始终,使科学学习成为一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充满生趣的过程,如此,才能有效推动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从而全面达到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

[2]邓泽华,戴素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年9月

[3]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1月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课问题导向有效教学
小学科学课物理环境的建设研究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科学课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